龙玫
【摘 要】音乐之美不仅在于旋律和音色,更包括其在发展与创作过程中给予创作者以及欣赏者多样化的审美体验与认知。本文分别从三个角度阐释了音乐在职业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创新和改革路径,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 职业教育 育人作用
从教学内容和目的来说,音乐教学致力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多样化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艺术与文化修养,提升个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实力。现阶段国内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主要是针对具体的职业技能和操作本领而展开学习,内在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却很少涉及,因此很有必要发挥音乐在职业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一、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创造活力
传统教学更加突出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作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紧随教师的思路,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环境之中。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的积极性会遭到打击,更会遏制其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与发展。
关于教育,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教育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展开独立探索。”现阶段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学困状况,其主观因素就在于学习兴趣的缺失,主观能动性的匮乏。而音乐教学的本质与目的就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积极性,如何在吸引学生为音乐所感知的过程中使其产生更强的兴趣。
音乐学习以及音乐课程的设置与传统教学有着本质性的不同,视唱练耳的学习以及对音乐的欣赏都是主观的,来自潜意识,并不需要教师引导或外界的强加干预。当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视角或多样化的情感元素来学习一段歌曲,感知一段音乐,并从中挖掘出创作者寄予在旋律当中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创造性便能得到增强。因为音乐鉴赏本就是一项基于主观意识所产生的行为,只有当个体对自身产生一定的尊重和肯定心理,这种创造力才能得到彰显与发挥。
二、运用多媒体,提升教学效率,拓展学生视野
音乐是主要依靠听觉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音乐的另一价值就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对于声音的敏感性,对于旋律当中所蕴含情感的传达与直射。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注意对教学效率、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注重将多样化的教学元素纳入课堂体系当中,改变传统单一模式下,由板书、录音机、风琴或电子琴等构成的“静态”教育形式,恢复课堂的活力与生机。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能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尤其是现代科技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有关音乐理论以及鉴赏知识方面的内容在课堂上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让音乐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
举例来说,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具体的多媒体手段和技术运用方面,会经常使用Cakewalk Sonar 8.5软件当中的定音鼓、钗拔来进行节奏类型的划分,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屏幕的显示和播放,真实地看到节奏的分割和强弱关系——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从听觉与视觉上感知到了音乐的存在,还在拓展视野、调整学习思路的过程中共同构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意义上拉近了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三、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教学实践是当今社会职业教育所必须尊崇的原则。通过音乐学习,学生除不断提升对于音乐理论知识、乐曲理解和节奏把握方面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之外,更能提高内心对于跃动音符的感知能力,从而在一片平静和乏味的生活节奏中捕捉到一丝惊喜与欣慰。同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与繁重的学习压力之下,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本身也在承受着更重的压力。而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能够缓解这种压力,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升教学实践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在职业教育中所起到的育人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要让这种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使之以更加完善的姿态,保障职业教育中每一位被教育者能够丰富情感,完善道德品质。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方式与教学措施,是让音乐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大对音乐教学的重视,让音乐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基石。
【参考文献】
[1]武艳.音乐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27(03):78-79.
[2]杨红.试析音乐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