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失地农民创业困境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6-05-14 21:38关昊然
对外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失地农民创业哈尔滨

关昊然

摘要: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再就业是维持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业则是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失地农民创业现状的实地调研表明,失地农民创业过程中面临资本不足、创业形式单一、缺少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效果不佳等困境。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失地农民创业融资渠道;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改善失地农民创业环境;建立农民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失地农民创业评估体系。

关键词:哈尔滨;失地农民;创业;创业政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7-0111-03

一、研究背景

城镇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也失去了由土地带来的职业角色,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失地农民在就业市场上处于较为明显的弱势地位。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业为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让创业农民摆脱失业困境,另一方面也使其他失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哈尔滨市由农民创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小微企业、家庭农场等创业企业与合作社约4.6万个,呈现出了较好的创业态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就近就业问题。由于失地农民的自身局限性和创业支持体系不完善,使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力不从心,本文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的失地农民创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以期为失地农民摆脱创业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二、哈尔滨市立业村失地农民创业现状及困境

笔者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哈尔滨市道里区太平镇立业村失地或将要失地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88份。同时,为了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失地农民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实施情况,对立业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进行了简要访谈。

太平镇立业村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30公里处,与太平国际机场相邻,位于哈双路南侧,交通便利,辖红旗屯、方家屯两个自然屯,面积8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9562亩,人均耕地面积3.5亩,人口646户,2352人,其中,农业人口606户、2252人;城镇人口40户,102人。村主导产业以蔬菜生产、设施农业为主,全村年总收入约1.2亿,农业收入约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800元。2011年,立业村建设成为国家级标准化蔬菜生产园,有一定的蔬菜种植基础,种植大棚约377个,种植温室11个。

2014年5月哈尔滨市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启动,此次扩建工程需征用道里区太平镇立权村、立功村、立业村、太安村和先富村,涉及农户835户,共计114.26万平方米的集体土地,其中拟向立业村征收土地468亩。通过对立业村的调查认为,该村失地农民在再就业创业中主要面临以下困境:

(一)创业资金不足

缺少资金是失地农民创业首先要面临的问题。通过对立业村失地农民的调研发现,用于创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主要是来自于征地补偿款和家庭积蓄。根据哈尔滨市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太平镇的综合地价为125元/每平方米,青苗补偿标准按照耕地米平方米8元计算,再加上养老保险每人48360元。这笔补偿款可以维持农民失地后的家庭生活所需、子女教育支出以及赡养老人支出,若将这笔款项作为创业资金来使用是远远满足不了创业需求的。

其次,失地农民在创业初期的融资渠道也并不通畅。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受访农民成功从银行贷款创业,42%的农民曾经尝试去银行申请创业贷款,还有48%的农民没有申请贷款的想法。结果表明,农民在申请创业小额贷款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农村金融融资体系的阻碍,存在着贷款流程繁冗复杂、借贷时间较短的现象。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银行的创业贷款也偏向于城市,对于失地农民的创业贷款扶持力度有限。而且,对于贷款抵押物的条件和界限划分较为严格,农民自身缺乏相关知识与常识,通过银行获得创业贷款难度很大。

(二)创业形式单一

产业结构的发展层次对失地农民创业的形式和行业选择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哈尔滨市统计局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哈尔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1.7:34.8:53.5调整为12.0:33.5:54.5。三次产业结构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7%、28.6%和66.7%。哈尔滨市虽然拥有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化农业的优势,但特色农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并不占主导地位。相比之下,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可以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选择。近年来,哈尔滨市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为失地农民在非农产业的创业就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根据问卷调查表明,立业村农民失地后的主要收入来源依次为出租房屋、进城务工、自主创业、受聘于征地单位以及到未被征地的邻村从事种植。立业村72名创业农民的创业行业分布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立业村失地农民创业主要以传统型的第一产业为主,微利型项目居多,创业项目科技含量较低,以从事体力劳动居多。大多数受访失地农民选择个体经营或家庭经营方式,投资金额少、经营规模小,没有达到企业化的经营方式,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雇佣关系,因此在解决其他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问题没有明显的帮助。而且,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对市场的敏感度较低,自身的竞争力不高,这类创业农民常常处于本小利微的经营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与哈尔滨市其他被征地农民不同的是,由于立业村的优势区位条件,紧邻哈尔滨市太平国际机场,还有一部分失地农民受雇于机场或承包了机场的相关工作,如航空食品的包装与运输、机场建设、餐饮服务等劳务活动。这一类型的经营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自身的增收问题,还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了其他失地农民就近就业。

(三)创业培训效果不佳

目前,哈尔滨市专门开展创业支持服务的机构较少,其中针对失地农民创业服务的机构更是鲜有耳闻。尽管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但43%的受访农民对于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表示不是很清楚。由于政策信息传播闭塞,许多有创业意向的失地农民不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扶持政策创业。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哈尔滨市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效果不佳。62%的失地农民有兴趣或参加过相关的再就业创业培训,但他们表示培训对于自己创业帮助不明显。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针对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信息、师资、经费以及培训内容相对滞后,并没有涉及到农民创业过程中真正想要了解或学习的内容,而是填鸭式的对相关技能和政策进行灌输,很少能在实际中应用到;另一方面培训的时间短、周期长,个别农民的学习能力不强,不能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关领域知识。立业村有30%受访农民表示创业培训对自己创业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地方政府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绩效评价上,往往仅关注到创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培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参加创业培训的失地农民数量等宏观数据,却忽视了失地农民在接受培训后,其创业意愿、能力、技能等方面是否有实质性的提升,使得针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仅停留在形式层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三、扶持失地农民创业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失地农民创业融资渠道

针对失地农民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要适当提高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设立失地农民创业基金,在满足其生活所需的条件下,提高其自主创业意愿。从当前哈尔滨市土地征收的收益分配比例来看,地方政府在土地征收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失地农民可以分得10%,集体分得25%,剩余部分由地方政府所得。因此,可以从地方政府的收益中抽取适当的比例作为失地农民的创业资金。一方面提高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为其创业提供相对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地方政府在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方面的财政压力。

其次要加强银行及农村金融合作组织与失地农民的联系,扩大放贷覆盖面,提高贷款额度,适当延长贷款的使用周期以及减少创业贷款的审批手续,降低农民贷款抵押物、担保的门槛,在资金上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调整产业发展结构,改善失地农民的创业环境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创业环境对失地农民创业起到决定性作用。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规划三次产业发展结构,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创业选择,鼓励专业技能欠缺的失地农民向第三产业转移,丰富农民创业的行业选择。

一个良好稳定的创业环境,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选择创业。地方政府应该努力营造适当宽松的政策环境、优惠减免的税收环境和公平有序的法治环境。在金融借贷、行政审批、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在技能培训、技术服务、市场开拓、品牌服务和农业保险等方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税收上针对失地农民的创业项目进行一定的减免和补贴;加大监管力度以减少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负责人的寻租行为,为失地农民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三)建立农民创业服务机构,健全失地农民创业评估体系

建立失地农民创业基地,大力发展针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机构。充分了解失地农民创业的培训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六位一体的创业服务。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创新培训方式,从失地农民最想要了解掌握的创业政策及相关理论知识入手,针对创业初期、中期及瓶颈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合理规划,最大程度降低创业风险。

对失地农民的创业培训进行阶段性的绩效评估,避免形式主义。制定和完善创业基地及培训机构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实行动态的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注重对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反馈,及时调整培训方案和内容。

建立失地农民创业服务信息网。为失地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创业项目信息以及政策信息;帮助农民在网上进行申请项目、贷款等相关申请,提高申请的审批效率;对失地农民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线上线下的双层互动。

[参考文献]

[1]牛静.农民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3(17):146-150.

[2]鲍海君,赵佳茜.失地农民创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特区经济,2014(8):177-179.

[3]葛陆地.服务型政府视域下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政策支持策略[J].农业经济,2015(8):85-86.

[4]邢晓莹.浅析失地农民创业困境及其解决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61-62.

(责任编辑:张彤彤 陈鸿鹏)

猜你喜欢
失地农民创业哈尔滨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西藏城郊失地农民市民化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失地农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济失范及司法回应——以司法权的适度介入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