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无人区”斗争的革命堡垒

2016-05-14 15:03郝洪喜郑艳高俊
档案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冀东沟村无人区

郝洪喜 郑艳 高俊

在承德宽城一带,曾经被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称为“革命堡垒”的先进党支部,这就是原迁(西)青(龙)平(泉)联合县第七区(现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孟子岭乡)王厂沟村党支部。

王厂沟村位于承德南部燕山深处,山高路险,地域偏僻,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别说在全国,就是在河北省地图上也难以找到这个村落。在抗日战争艰苦岁月里,这个小村落曾被日军划为“无人区”,可在王厂沟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王厂沟村老百姓为创建冀热边和冀热辽抗日根据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中共冀东地委、冀东军分区等首脑机关及冀东报社、战地医院、卫生所、兵工厂、党员干部培训班等都曾经转移到过王厂沟村。在1941年至1943年冀东抗战最艰难的岁月里,设在群山之中的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实际上已经成为冀热边地区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为创建和保卫这片抗日游击根据地,王厂沟村当时仅有500多口人的小村庄,竟付出了失去300多个亲人的沉痛代价。该村仅牺牲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达50人之多。

1988年6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经担任冀东军分区司令员、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年逾80岁的李运昌将军来到他当年曾经战斗过的王厂沟村看望慰问老区人民,并亲笔为王厂沟村题写了:“革命堡垒,英雄人民”八个大字。

那么,王厂沟是怎样从一个小山村,而成为被老一辈革命家赞誉的“革命堡垒”呢?让我们从眼前的思绪中拉回到70多年前王厂沟村党支部经历的不平凡的岁月……

一、王厂沟的火种

王厂沟村位于现宽城县西南部的边远山区,这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南临喜峰口长城,北临燕山山脉,是沟通关内关外的咽喉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939年,中共地下党组织就派人来王厂沟村宣传党的抗日政策,动员广大贫苦百姓组织起来共同抗日。

1941年初,我地下党在王厂沟村发展李西云、李西英、李春宣为中共正式党员,并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李西云任组长。经过一段考察锻炼,由中共地下党员刘振东、石新、李西云介绍,又有刘凤春、李西满等39人光荣加入中共党组织。

1941年夏,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最普遍地发展党员,每个农村都可以组织支部”的指示,随着形势发展,王厂沟村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成立村党支部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迁、青、平联合县委的关怀指导下,当年6月,地处深山老峪的王厂沟村,终于诞生了第一个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李西云,组织委员:李西英,宣传委员:李春宣。

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王厂沟的火种逐渐播撒。到1941年9月,随着党员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王厂沟村又建立了1个党总支和4个分支部。王厂沟村党总支书记:李西云;组织委员:李西满;宣传委员:李春宣;青年委员:李西生;武装班长:李西英。

在王厂沟村党总支成立时秘密召开的全体党员会议上,迁、青、平联合县第七区的区委负责人刘振东、石新二同志在会上讲话。他们对全体党员说:“王厂沟党总支今天正式成立了,很了不起。你们都是党的人了,要听党的话,党组织要我们干什么就不能讲价钱地去完成。抗日就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建立新中国。到那时候,我们就能过上没剥削、没有压迫,永远不当亡国奴的好日子!”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王厂沟村党员的抗日觉悟和信心得到提高,决心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全部交给党,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来。

二、战斗堡垒的作用

日军十分害怕王厂沟村的抗日群众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密切联系。为了切断共产党、八路军与王厂沟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搞“民匪隔离”,他们把王厂沟划为“无人区”(无住禁作地带),大搞“集家并村”,把房子烧光,东西抢光,妄图把全村的男女老少分别赶到孟子岭、兰旗地等“部落”(即“人圈”)里去。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王厂沟的共产党员和多数革命群众坚决不进“部落”,坚持“猫山”(躲藏到深山老林里)抗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地斗争,直至抗战胜利。

自从1941年6月村党支部成立,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王厂沟村党支部围绕坚持“无人区”斗争,创建和保卫抗日游击根据地,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小山村做出了大贡献。

(一)为抗日军民提供保障

自从中共冀东地委、冀东军分区等党政军机关秘密转移到王厂沟以后,王厂沟村党支部就把如何确保党政机关的安全等项工作当作第一任务来抓,不分昼夜地组织全村的民兵和妇女儿童为八路军站岗放哨,不辞辛苦。为确保冀东党政军人员的吃、穿、用,除了部队和机关自己解决以外,村党支部还精心挑选李春达、刘凤春、刘双、刘凤莲(女)、刘素珍(女)等骨干力量从事这项工作。驻王厂沟军政人员的军需用粮都是由他们协助部队负责保管、收藏。在敌人对“无人区”实行严酷的经济封锁中,王厂沟坚持“猫山”抗日的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又由于敌人先后对王厂沟实施了几次“毁青”,致使王厂沟几乎颗粒未收。誓死不进“人圈”,坚持“猫山”斗争的群众全靠吃各种野果、树叶、野菜来维持生活。有时候因为吃野菜中毒,不少人身浮肿,并从嘴里流黄水汤。即使这样,由他们负责保管的军粮一斤一两也没有动过。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人民共收藏两万余公斤军粮,从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

刘风春是转水坑的分党支部书记,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把存放在王厂沟的一部分弹药交给他保管。他特别认真负责,把保管好这些武器弹药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从未出过差错。此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党支部还组织党员、群众为八路军做军鞋2350双、军袜2400双,军衣275套。

1942年初冬,驻在王厂沟村的八路军还没有换上冬装。王厂沟妇救会主任、共产党员刘素珍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全村妇女克服各种困难,为八路军赶制军大衣。尽管他们从来没见过军大衣,尽管他们的“家”都隐蔽在一个个小山洞里,但是她们没有讲任何条件。当时没有电灯,就用小煤油灯或者“松树明子”。经过7天连续奋战,她们终于缝制成的120件军大衣送到部队,让八路军指战员按时穿上了棉衣。

(二)及时准确送情报

为适应坚持“无人区”斗争的需要,在王厂沟村建立了两个秘密交通站,交通员是共产党员刘勤和关元歧。这两个交通站负责的范围大,而且道路崎岖,长约60多华里。每天他们都要把有关的情报及时准确地转送和上报出去。尤其是带鸡毛或火柴棍的紧急信件,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刮风下雨或其他情况,都必须及时送到。由于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对工作高度负责,所以在送信中未出现过差错,更没有被敌人搜出过信。因此,曾经多次受到上级党政军领导同志的表扬。

(三)守护驻地保安全

冀热边党政军干部在王厂沟活动期间,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村党支部专门成立了青年保护组。李西云、刘殿彬任组长,他们每天派出几道岗哨,密切注视着敌人的行动,确保各级领导干部的安全。1942年9月17日,区委书记石新、组织委员张维政在共产党员李西满家里开会,在外警戒的李春明见山头的消息树倒了,马上到会上报告敌情,李西满看了一眼正在生病的老母,母亲催促说:“别管我,快去给医院和报社送信,保护同志们的安全要紧!”他二话没说,转身就向北大山跑去,途中把鞋跑丢了,山石扎伤了脚。但他忍着剧痛,及时通知报社人员安全转移了。接着,他又翻过两座山梁,赶到了料坡沟战地医院,和其他群众一起把23名伤病员迅速转移,可他自己却累得晕了过去。

(四)配合部队去作战。

1943年5月13日清晨,日本关东军春田中队150人对王厂沟进行大“扫荡”。我冀东部队得到情报后,便决定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战斗从早晨7点一直打到晚上10点。经过激烈地战斗,一举歼灭了来势汹汹的日本关东军春田中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王厂沟村党支部除了组织20多名民兵配合参加伏击战以外,还组织了20多付担架救护伤员。这次战斗,共缴获重机枪3挺、“三八”、“七九”步枪80余支,充实了部队和民兵的武器装备,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和勇气。

(五)千方百计救伤员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极其极端困难的时期,冀东军分区战地医院转移到王厂沟北大山的山洞里,军分区以及县大队的伤员几乎都在这里治疗、休养,最多时有几十人甚至到近百人。敌人残酷的经济封锁,使这里缺粮少药,甚至连消毒用的盐水都没有。王厂沟人民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去“部落”里弄盐、弄药、弄粮,爬山越岭,采集为伤口消毒用的中草药,以解除伤员之痛苦。有的重伤员拉屎拉尿、喝水喂饭、翻身起坐都需要人照料。一旦遇上敌人扫荡或搜山,还要随时转移伤员。但是,他们没有怨言。对待伤病员,就像对待自己家的亲人一样。例如,八路军伤员何成怀,伤势危重,水米不进。共产党员刘殿芳想方设法弄到一只元鱼,做成元鱼汤,一口一口地喂他。在亲人般的照料下,何成怀很快转危为安。何成怀伤愈归队时,握着刘殿芳的手,流着激动的眼泪说:“王厂沟的乡亲父老们就是我们的亲爹娘,我回到部队以后,一定英勇杀敌,以报答王厂沟人民对我们的关怀!”

(六)忍痛舍子为抗日

在抗日战争时期,王厂沟的党员把党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关键时刻,甚至忍痛舍弃自己的亲生子女。据统计,在敌人大扫荡时,王厂沟坚持“猫山”的群众中,共有34位父母亲为了掩护地下党组织工作人员和伤病员,而被迫采取用奶头堵死、扔山涧摔死、用被子捂死、用身体压死等近似“残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亲生骨肉。这34位失去亲生骨肉的父母亲中,就有10位是王厂沟村的共产党员。他们用简直令人难以想象的忍痛舍子行动实践了自己入党誓言。

(七)一心为民洒热血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艰难困苦的“无人区”斗争中,王厂沟的共产党员都是艰苦工作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有50多名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劳苦大众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年轻生命。

1943年12月,在一次大检举中,王厂沟村的刘殿芳、刘殿喜、关元凯等22名党员一起被日伪军抓捕。这些同志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没有一个同志被严刑拷打所吓倒,宁死也没有说出我地下党和八路军的组织情况。这些党的优秀儿女,只有刘殿功一名幸存下来,其余21人分别牺牲在宽城、承德水泉沟“万人坑”、鞍山、阜新等地。村党支部组织委员李西满被捕入狱后,不惧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面对凶残的敌人竟然放声大笑。临牺牲前他还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1944年初,共产党员、地下交通员关元歧夫妻二人被捕。敌人对他们施尽各种酷刑,还让他们带路去找八路军。关元歧在重刑面前始终没有暴露任何党的秘密。日军气急败坏,端起刺刀一齐向他刺去。关元歧这个优秀共产党员在英勇就义前还奋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三、坚强的领导核心

王厂沟村党支部成为抗日战争中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坚强堡垒,是因为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李西云是坚持“无人区”斗争的带头人。王厂沟被誉为抗战时期的堡垒村,就是因为有个在李西云带领下的坚强的党支部。抗战时期,李西云带领王厂沟的党员群众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1943年农历7月15日,驻宽城、兴隆等地的日伪军、讨伐队3000多人对王厂沟的9个自然村进行了连续8天的“大讨伐”、“大扫荡”、“大毁青”,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王厂沟大惨案。全村共有112人被杀害,其中被杀绝的有45户90口人,另外,被毁坏的庄稼有700多亩。在遭遇到如此巨大灾难面前,村党支部书记李西云并没有被吓倒、被屈服,他带领乡亲们掩埋好亲人的尸体,擦干了眼泪,活跃出没在“无人区”的深山密林之中,继续与日寇周旋。

李西满是村党支部组织委员,他和李西云等党支部成员一起,为王厂沟村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普通共产党员刘素珍是村妇救会主任,在她的带领下,王厂沟的妇女们如同男人们一样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本人曾经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日伪军严密控制的“集团部落”(即“人圈”)里去为八路军伤病员购买急需食物药品,并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耐心细致地护理八路军伤病员。因此,驻扎在这里的八路军指战员都亲切地称她为“燕山红嫂”。

这些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抛头颅,洒鲜血,出生入死的共产党员,用牺牲和奉献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正是在这些甘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带领下,王厂沟村人民坚持“无人区”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创建和保卫王厂沟村抗日游击根据地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并最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猜你喜欢
冀东沟村无人区
别了,半沟子
帮扶共建美丽乡村
金隅股份并购冀东水泥动因及效果探析
溯溪:溯源之舞
《无人区》点映 粉丝感叹4年没白等
《无人区》
地球第三级——西藏无人区的环境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