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2016-05-14 14:00刘金玉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堂目标课堂教学

【摘 要】学习、学生、学堂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三个关键词,学生是对象,学习是行动,学堂是地点和实践,要实现三“学”,教师要引领、引导和引发。

【关键词】学生;学习;学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18-04

【作者简介】刘金玉,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泰兴,225400)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对象。

“让学习真正发生”是2016年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担任了本次展评活动苏州分赛区语文组的评委组长,这就逼着我去寻求“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内涵、实质,即究竟怎样的课堂才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呢?“让学习真正发生”应有哪些关键性的因素呢?应该用什么样标准来衡量是否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呢?

通过思考,以及与几位评委的讨论,最终明确,“让学习真正发生”必须抓住三个关键词——学生、学习、学堂。只有以学生、学习、学堂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课堂才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学生、学习、学堂之三“学”,缺一不可,否则,就是有缺陷的,有问题的,值得商榷的,有待改进与提高的课堂。

一、学生

课堂为了谁?课改为了谁?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问题了。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用思考,都会脱口而出——学生。确实,这个答案不算错。许多专家、专著都是这么回答的。但我以为,此答案,却不够精准。精准的答案应该是——每一位学生。

两个答案有何区别?不仅是多了“每一位”的问题,更是体现了不同的课改观、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试看我们的课堂,确实学生似乎都坐在课堂上,都在课堂上看书、实践,但是不是每一个真的都在学习呢?显然不是。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句话,谁都会说。但这里的学生应该是每一个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每一个学生走进课堂都是“奠基未来”的,都是“成就梦想”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具有各自不同特征,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成长的潜力,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对所有学生进行施教呢?

课堂真有这种现象吗?你只要观察一种现象,看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怎么让学生回答问题的,就可知晓。

“同学们,这道题谁会回答呢?请回答的同学举手。”于是有几个学生举手了。

教师接下来怎么办的呢?

“好,下面请你来回答。”你是谁?还不是那几个举手的学生?

在回答正确之后,教师又怎么办的呢?

“说得不错,确实是这样。大家现在都懂了吗?”有时,教师偶尔问几个未举手的学生,也偶尔进行总结,但绝对不会提问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成绩倒数的绝对的“差生”。

……

以上现象几乎出现在我们所有的课堂上,这样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课堂吗?怎能说不是?但是是为了每一位学生吗?显然不是——为什么只是让尖子生来回答问题?为什么不能让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举手只是“会”与“不会”的一个区别,但并不是让教师眼中只有举手的学生呀!相反,学生已经会了,还要让他们回答干什么呢?是让优者更优吗?是“锦上添花”吗?显然不对。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使差者变好,使优者更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进步与提升。那么,这要如何做到?学生不会又如何让学生回答呢?这确实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1.改变提出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这道题有哪些同学不会呢?请不会的同学举手。”这就将不会的学生、不会的问题推向了课堂教学的前沿,“逼”着每一个“不会的同学”去思考问题——如果不会,那就要举手。换言之,如果会了,就不必举手。如果有学生弄虚作假呢?不要紧,让实际不会的举手的学生来回答——从而进行课堂教育——我们必须由课堂教学上升到课堂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去追求“真善美”,做一个真实的人,求善的人,追美的人。

确实,课堂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没有问题,没有错误,没有偏离,没有意外,课堂何来的精彩?问题和错误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没有问题的暴露,就没有问题的解决,就没有课堂的高效。

2.改变问题的解决方式。

问题暴露了,必须解决。怎么解决,也考验着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特别是让“不举手”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来帮助“举手”的有问题的学生,即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进行解决。

“同学们,刚才这个同学提出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请会的同学帮助解决,谁来?”这就把解决问题的“球”踢给了“不举手”的学生。这对于“不举手”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对问题解答的验证——我是不是真的能够正确解决呢?同时,又是对自己学业的一种提升——“金字塔”学习理论告诉我们,“讲给别人听”是最好的掌握方式。

如此,“培尖补差”“面向每一个”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对象——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命题才可能得到验证——不能让所有人学习的课堂绝不是真正让学生学习的课堂。

从“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对象——“每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李文婷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一课,我们欣喜地看到,李老师在课堂上能够面向所有学生进行施教,如在第二个环节“读具慧眼”中,先让有问题的学生读文章,之后让其他学生指出问题、纠正问题,给予帮助,再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问题究竟出在何处,既暴露了真实的问题,又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问题,既面向了后进生教学,也发挥了优等生的作用,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进步与成长。

二、学习

学生到课堂里是干什么的?这又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了。——当然是“学习”的。这是我们大家给予的共同答案。

确实,是学习的。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呢?真正的学习需要注意什么呢?

1.真正的学习要有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就是学习的方向。爱因斯坦说过:“当方向错误时,前进就意味着倒退。”几乎所有的课堂都有目标,但目标的呈现却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我们以为,目标应该是显性的,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让学习有的放矢。隐性地呈现教学目标,由教师把握,学生不知在干什么,只是被动应付,缺少主动求索。

2.真正的学习要有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就是学习的方法。学生毕竟是学生,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对于何种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还不够明确与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引领——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而让学习更有成效。现在有一种现象,教师经常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这看似是对学生的尊重,是民主教学,实质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的,事实上,好多学生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而落后。

3.真正的学习要有学习形式。

因学科不同、课型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学习形式。语文学科,以读书、看书、思考为主,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来求得学习的进步;数学学科,以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为主,通过做题来理解、把握、应用公理、定理;……学习绝不是表演、展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4.真正的学习要有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只有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只有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根本,合作学习是辅助。自主学习暴露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课堂学习一开始不应该是合作学习、自我展示,如果没有对问题的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实践、自我探究,合作和展示就只是一种表演,就没有实在的意义与价值,只是在形式上做了文章,而没有在质上做文章,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5.真正的学习要有学习结果。

课堂上,教师想了很多办法让课堂变得热闹、变得丰富多彩,环节多多,动作不断,多媒体应用也层出不穷,让听者眼花缭乱。这样的课堂,确实是花了心思、动了脑筋的。但课堂最根本的目的不是教师设计的展示,而是学生学习的成效。前面所讲,系浅层学习,是通过声、像、形来让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是最简单也是最易让学生遗忘的。而要有成效,其根本就是深度学习。只有建立在充分思想、思维、思考、思辨基础之上的学习才是深度学习,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学习才是有意义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思想、思维、思考、思辨的内隐活动——这是真正学习的前提。

如用以上“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行为——学习来看李文婷老师执教的《爱莲说》一课,我们同样高兴地看到,李老师的课堂还是很有特色的:其课堂有交流,但交流前都能够让出时间给学生思考,如“既然作者如此爱莲,为何还要提及菊和牡丹?我们不妨删去文中有关‘菊与‘牡丹的相关语句,诵读比较分析作者的用意,看能不能‘读出心裁?”教者没有立即让学生回答,而是给出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在独立思考之后,教师并没有让尖子生直接回答,而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究,结合文章具体的文字,作者所处背景等等进行作答,最终让学生对问题获得深刻的理解。

再如,课堂学习目标定为两点:一是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点;二是诵读品味文言词句,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这抓住了本文的体裁特点,同时突出了“荷”的特点,也切合了文言文的特点——诵读为主,三者的结合,使目标具体而科学。整个课堂设计的程序也是经过精心考虑与策划的,六大程序:“读诗创境”—“读具慧眼”—“读出心裁”—“读人缘说”—“读问悟叹”—“读文涤怀”,既符合语文,特别是文言文的学习程序,也符合学生探究语文学习的程序。总之,李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形式多样、方式科学、结果喜人。原因之一,就是真正把握住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行为——真正的学习,而不是虚假的、表面的、肤浅的、形式的学习。

三、学堂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哪里呢?显然,是在“课堂”,即我们所说的“学堂”。尽管学生学习的场所很多,但作为班级授课制下的学生,其主要的学习场所还是在“课堂”之中——只有课堂之中的学习才能确保“让学习真正发生”。换言之,“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主渠道不在课前。

现在,很多课堂教学改革,把学生的本职学习移植到课前,让学生进行课前“前置性学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本质上讲,先预学一遍总是好的。但课前“前置性学习”存在着几个根本的问题,导致效果不佳。

一是真实性的问题。课前“前置性学习”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学习。而如果是“虚假”的“前置性学习”就是对“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彻底否定,就不仅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也不利于学生真正的素质、素养的形成。

二是时间性的问题。所有的学习都是需要时间的,特别是真正的学习,没有时间的保证,学习就是浮光掠影。同样,课前“前置性学习”也是应该需要时间的。但实际上,学生课前并没有那么多时间进行“前置性学习”。

三是兴趣性的问题。学生要有真正的学习,就必须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内需”之于兴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是自己发自内心的需要,哪有不真正学习呢?而要形成“内需”,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陌生化的学习,即事先并不知学什么,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策略是什么,对所学知识处于一种陌生状态。——其实,也并非完全的“陌生”,“陌生”是建立在先前熟悉的基础之上的新的发展点,“陌生”只是相对的“陌生”。显然,课前“前置性学习”让学习早就有了准备,对学习不再“陌生”。

四是效率性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低效、负效、无效的现象,最终实现课堂的优效、高效。事实上,在班级授课制的背景下,只有放在课堂上的学习,才是最有效果的。而如果是在课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问题就会不断出现,效率就会大为降低。

如果以学生学习时间与场所来看李文婷老师课堂教学展评课《爱莲说》,这倒是有一点缺憾了。教师让学生进行了课前“前置性学习”——“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初步预习了课文,自我感觉掌握情况如何?”——如果学生真正进行了“预习”的话,倒也无妨,但在课堂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表现并不见佳——没有很好地发现漏的字、错的字,也没有很准确地解出相关的字词,更没有深入地剖析出相关的内涵与意义来,很多都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得出结论的,并不是自己最为深刻的理解。事实上,我看了学生的预习作业,很多学生虽然做了,但更多的是参考书、资料的翻版、引录,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如此说来,这一节课在此核心词上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学生”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对象,没有对象一切枉然。然这对象不是少数、不是多数、不是绝大多数,而是“每一个”,因为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只有“心中有生”“目中有人”,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学生”,“每一个”都得到体现与尊重,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学生的“成长”才会发生。

“学习”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行动,没有行动一切徒然。这种学习不是表象的、形式的、肤浅的,而是切合学情的、学科的、学段的,是以“目标”为导向,以“方法”为路径,以“思维”为基础,以“时间”为保证,以“规律”为保证的。无此,“让学习真正发生”就会虚无缥缈,成为空中楼阁。

“学堂”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发生地点,也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发生时间。唯有于“学堂”之中的“学习”,才能保证学生学习足够的“真实”与“高效”,而“真实”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根本之所在,“高效”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目标之所在。“学堂”中的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业负担的应有之举。

如何实现上述三“学”呢?教师之“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教师的“教”,“学”就会方向不明、方法不对、方式不清。自然,学生的学习就不会“真正发生”。有些学校提出的所谓“无师课堂”,不管从什么角度看,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伪命题”——教学、教学,既需要学,也需要教;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过程,缺少了哪一方的行为,“教学”都是不完备的。而三“学”之“学”的体现,必须在教师“教”下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与实现,即“让学习真正发生”离不开教师的“教”。

但如何进行教师之“教”,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呢?我们以为,教师之“教”绝不是简单地讲、说、演示、示范、解答;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之“传”,“授业”之“授”,“解惑”之“解”。因为这样的“教”说到底,还是一种“灌输”。作为现代意义的教师之“教”应该是一种引领、引导、引发。引领: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引领自主学习的方向(学习目标)、方法(学习指导),让学生明确课堂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在自主学习中。引导: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引导合作学习的问题、方式、方法、结论,让学生通过合作方式切实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合作学习中。引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学习生成,将“思维”贯穿课堂始终,不断引发学生深入探究,从而“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探究学习中。

李文婷老师在课堂教学展评课《爱莲说》的说课环节时,强调“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品味、理解、感悟,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显见,李老师是理解教师之“教”道的,是想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的。其引领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是靠实的,是从本堂课的实际出发的。但在其后的相关合作学习中,却显然有些匆促。问题出现了之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这本是很好的,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但遗憾的是,教者却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也没有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其间,导致好多学生变成“听众”“看客”。而事实上,由于研讨不深,学生回答时,都是单个的自我理解,却没有“小组”的理解,好多的答案不是从学生嘴里得出来的,却是从教师嘴里出来的。如此,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缺少了深度与价值。

应该说,无论是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是李老师的说课都在努力地体现”让学习真正发生“这一展评主题。李老师在说课时强调,在课堂上,她要做到“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言志主题”“心中有方法,培养合作探究意识”“胸中有流程,达到授之以渔效果”,即使其板书,也以一幅圣洁的莲花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意在高度浓缩整个教学内容,精炼再现学生学习思路”。确实,以上几个方面在课堂都有所体现,都有所呈现,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改思想。但课无完课,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特别是可能教者对”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本质思考仍不够,导致学习的“虚”“假”“伪”,致使“让学习真正发生”还不能全程、有效、真正地体现。换言之,《爱莲说》的展示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我相信,只要坚持三“学”思想——学生、学习、学堂,《爱莲说》的展示课就一定会更精彩,更具有吸引力,更能发展学生。

猜你喜欢
学堂目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