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真正发生”,应该“发生”些什么

2016-05-14 14:00许昌良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

【摘 要】一堂好课一定是“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应当呈现出“教师导学导思,学生情趣盎然;学生深度参与,实现自主建构;课堂生动活泼,产生积极生成”的生动局面。学习发生表现为发生“兴趣”,是学习的起点;发生“方法”,是学习的原点;发生“思维”,是学习的力点;发生“元认知”,是学习发生的远点。

【关键词】学习;真正发生;发生什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3-0115-03

【作者简介】许昌良,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江苏无锡,214045)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对象。

第11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的主题是“让学习真正发生”。我有幸参与其中听了十节课,并参与评课研讨活动,收获甚丰。在学习与思考中,对这个主题有了理解和认识。当我们站在学习者的视角审视当下课堂,即便那些似行云流水的课,仍然有的是对精心设计教案的忠实演绎,有的是追求形式的花哨与现场的热闹,有的依然是教师中心,学生众星拱月。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学依然是疏离主体的一个灌输、僵化、复制与死记硬背的过程,学习依然是外在于学生的痛苦旅程。

“让学习真正发生”主题的提出意味着对传统课堂的一次质疑、追问与挑战。质疑的是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可能有一些课堂的确存在学习堪忧的问题,追问的是“学习真正发生”的意蕴究竟是什么?挑战的是如何能够“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实践操作落地。

我以为,一堂好课一定是“学习真正发生”的课,这里起码有三个基本评价尺度,即教师导学导思,学生学习情趣盎然;消解教师话语霸权,学生深度参与学习,学习过程充满着思维的挑战,主动的思考和建构;课堂生动活泼,有积极的生成,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次赛课上,盐城市建湖县汇文实验初中陈生老师的一节“标题的含义与作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生老师独辟蹊径,选择复习课,而且是富有挑战性的阅读复习课,是需要勇气的。这节课陈老师的确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番景象。

其一,学生积极参与,情趣盎然,这是这节课的着眼点。整个的课堂脱离了硬性灌输、死记硬背、教孤立知识的窠臼,始终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参与、互动。教师则是帮助、引领,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其二,激励学生积极挑战,主动学习,这是这节课的着力点。陈老师抓住学情和学科特点推进真实的学习,却并不一定要让学生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用他的话说,“40个脑袋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因此课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灵活性、变通性”,也就是要适性而教。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充分考虑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层次和能力,在学生已经能读懂的基础上,特别注意思维和思想的深度,让学生阅读完文本后,联系生活,融入人情、人性进行深思,在思维和思想上有“新的可贵的东西”,让教和学的点紧密结合。正如他说“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在学习中让学生成为一个构造主义者”。

其三,课堂有学生的发现与创造,促进新知识生成,这是这节课的落脚点。落脚点不是获得一系列可供记忆的孤立的知识,也并不是只为应对考试的知识点,而是获得整体的、灵活的知识。学生在掌握立体知识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学会归纳和整理,让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树。因此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实践—发现”的过程、“讨论—归纳”的过程、“自学—交流”的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地生根。

回到“让学习真正发生”的主题上来审视,用“发生”这个字眼,我觉得有四层含义。

一、发生兴趣:学习发生的起点

好课如一篇美文,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引人入胜可以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上课伊始,陈老师出示睢宁县菁华学校的校徽图案。一个“菁”字是一方美术体中国汉印造型。

师:有缘千里来相会,今天我们有缘相会在美丽的睢宁,在遇见你们之前,老师先遇见了她。说说咱们的校徽有哪些含义?

学生回答略。

师:好!为咱们的校徽点赞!为大家的回答点赞!如果把学校比作一篇美文,“菁华”就是它的标题。

这个开头是独运匠心的。教师借班上课,在很短的时间内认真思考研究学校的文化,研究学生,挖掘恰当的切入点。和一般课不同的是,课的引入并非牵强附会,而是一引双关:一方面,教师立足学校、立足校园生活,来展示生活中的语文,引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语文。另一方面,把学校比作一篇美文,这一方美术体中国汉印造型就是“文眼”,巧妙无痕地揭题。一篇美文的课题是多么重要,于是“标题的含义与作用”一课的引入便水到渠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整节课做好了情感铺垫。古人云,“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那么,“上课则情溢于课”,学生是教师有待点燃的“火把”,教学当以情激趣。法国哲学家、教育家雅克·马里坦说过,“自裴斯泰洛奇、卢梭、康德以来,教育界中所出现的现代看法其实际上的长处就是重新发现了这一基本真理:教育的主要动因和动力因素并不是教师的艺术,而是能动性的内在原则,即天性和心灵的内部力量。”而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是产生能动性的根本前提,兴趣是激发心灵的重要内部力量,是学习发生的重要起点。

二、发生策略:学习发生的原点

导入课题之后,陈老师出示了一张对徐州市近四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标题分析题出题情况统计的表格。其设计意图在于对近几年的徐州中考语文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对中考复习进行反思,从而把握记叙文阅读常考题型的命题趋势。

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标题,寻找方法。一寻“含义”。回忆所学课文,合作探究文题的含义。通过师生讨论,得出结论: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表层义,二是深层义。

接下来讨论标题的“作用”,回忆所学课文,合作探究文题在结构、内容、主题与效果上的作用。学生能“习教材之一例”而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教师通过分析教材课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方法,进行模仿,举一反三,运用到课外,使学生形成技能。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其实,每一节课何尝又不是一个例子呢?几乎课堂学习的每一个例子都具有超越性与普适性意义,但是学生学习的意义在于运用策略之钥匙,解开一切学习之锁。课堂授以方法,其旨趣就在于让学生能够如何举一反三,教给学生通过教材来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掌握方法,形成心理图式,然后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

在这个环节中,陈生老师称之为“拿钥匙”。学习的意义在于学生不用教师教,能够自己解决未知问题。因此教给策略是关键,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其实就是实现学习的某种转化,学生学习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所学新知的转化程度,转化的媒介就是策略系统。在学习环节上,学生要会预习、听课、练习、复习等,在学习方式上,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体验、操作等,在心理调适上,学会自我情意激发、反思调整,高层次的还有元认知指导与资源利用等。譬如,一个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自己的行为说出来、写出来,能转化已有的经验、情感。和科学研究一样,方法论是基础。一切学习都要从方法开始,这是学习发生的原点。

三、发生思维:学习发生的力点

学习方法策略研讨之后,陈老师安排了“合作命题”环节。

师:拿到钥匙,咱们该干吗了?

生:开门。

师:不过,咱们今天换种方式,置换一下角色,体验一把做“命题大人”的感觉。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命题之前的准备工作须充分。请打开材料的最后一篇文章《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

要求:1.认真阅读《十字路口处的一匹马》,小组讨论、整体感知——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2.小组合作探究,围绕“标题的含义与作用”设计一道题目并解答。(可参考近年徐州市中考题)

……

师:准备工作做得不错,下面小组合作命题,自拟解答。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命题及解答。

小组展示,教师相机点评。

这是一个开放式学习的典型例子,学生表现十分精彩。课堂上,教师能让学生命题,足以体现教师的生本理念与探索精神。学生能命题是高境界的学习,是从理解文本到创造性使用文本的一个“圆”。学生不是按部就班地接受知识,而是经历了积极的思维挑战。学生命题即提出合适的问题,必须对文本进行深度研读并综合思考,学生思维必然会经历一个创造性过程。而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真是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处于冲突、活跃的状态。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始终注视着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他用不着等到下课后再去了解学生是否领会了教材,他在课堂上就能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情况,以便他思考自己所讲的东西和让学生理解的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教师的真正思维素养,就在于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思路是如何发展的。在这个课例中,教师的思维素养就体现在激趣与引导中,学生在自己命题的过程中形成对文章的整体感受。这个过程的价值就在于“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学生内在需求得以满足,思维受到积极挑战,问题因为发生了学习而得以解决,也生成了新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习成就感。较之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无论是思维品质还是学习兴致都有了质的提升。

四、发生元认知:学习发生的远点

至此,教师并没有停止学习发生的脚步。因为从学生的回答上看,还有部分学生似乎提不出问题,或者所提问题并没有指向本节课研究的主旨,或者学生对问题回答得比较零散,缺少整理归纳。为此,教师进一步进行评改议题,展示方法。如下。

师:同学们命制得真好,令老师禁不住称赞!听了同学们精彩的命题和准确的解答后,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一下。(大屏幕展示学生对《十字路口的一匹马》这一文题的理解)

师:同学们,看了老师的整理,你们觉得说的和想的是一回事么?写的和说的又是一回事么?

生:当然不是。

师:既然不是,那你觉得在实际答题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生:老师,我觉得应该认真地读题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答案都能紧紧围绕题目的要求来回答。

师:你归纳得很好,确实如此,无论是拟题还是解答,我们都要“仔细地读,眼中有要求”。

生:我觉得还要从多方面去考虑。

师:对,是应该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考虑,要做到“全面地想,心中有角度”。那么,老师为什么要求大家把想的和说的写下来?通过写,你觉得要注意什么?

生:说的和写的尽量不要用口语。

师:看得出,这位同学“慧眼独具”!面对一道阅读题,我们“思考”是一回事,“说”是一回事,而到了“写”则又是一回事,它是一个逐步严谨、逐步规范的过程。所以,正如这位同学所说,不要用口语,应该用书面语,因为书面语比口语要严谨和规范啊,所以我们应该“严谨地写,笔下有规范”。

在这个环节,教师展示整理的命题与参考答案,此时教师精炼、准确的标准答案在学生思考和提炼的基础上,两相对比,给了学生头脑中一个思维“相似块”,给了学生一个书写表达的框架,学生会在比较纠正中让思维系统化,表达精准化,这样,学生进一步整理了知识,建立自己知识体系,在感悟中积累新经验。让学生在对比中反思,进而建构学习新模式,这是促进学生元认知发展。这不是普通的认知,而是关于“认知的认知”,通俗地讲,就是清晰地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这是最高的学习境界。真正的学习,完成一节课不是目的,应对考试更不是目的,而是基于学习,为了一生可持续发展,这是学习的远点。

总之,陈生老师的课很好地诠释了“让学习真正发生”的展评主题,有模样、有价值、有境界。尽管也还有一些瑕疵,如在一些环节上放开了,又急于收拢,学习不够到位;在学生发言点评上不够精准到位。但瑕不掩瑜,他对阅读复习课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对当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给予了不少新的启示。

猜你喜欢
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小学生学习与生活分离的社工干预行动项目设计
茶叶浸提液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