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亚慧
摘 要:“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全局和长远,运用逆向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动态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等哲学思维而形成的战略布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与重要理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逻辑关系、科学内涵以及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了哲学思维分析。
关键词:四个全面;哲学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001-02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强调要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又首次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并集中阐述了四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们可以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逻辑关系、科学内涵以及现实意义等角度,进行哲学思维分析。
一、逆向性思维
“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孕育、发展和成形的过程,逆向性思维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力。
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如何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呢?分析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是各项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制度牵动个人福祉、决定国家命运,所以要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若干重大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够顺利推进改革而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呢?分析我国几十年来改革的成败得失,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改革者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因自由裁量权的灵活性带来自由裁量权被违法滥用的隐蔽性,使得在实践中自由裁量的行政行为出现了许多有失公正、滥用职权的现象。所以要解决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全面部署。要顺利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做到科学立法,才能使各级党组织自觉地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从而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三个全面”。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2015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四个全面”的基本内涵、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进行了系统阐释,从而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二、实践性思维
任何理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问题用矛盾来思维,这就是实践性思维。“四个全面”就是通过对我国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的战略把握,体现了用问题用矛盾来思维的实践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首先,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对发展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的准确回应,是党中央着眼于实际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水平,但这种小康是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各民族共同的事业,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
因此我们当前必须集中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联系起来,让梦想照进现实,才能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其次,围绕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最关键、最直接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三个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牵牛要牵牛鼻子,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抓住了所有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所必备的要素:驱动力量、稳定力量和领导力量。
现阶段,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解决发展中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改革理念,必须要有“全面深化改革”新思路。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环境,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仰缺失、“四风”现象严重,种种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说明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
三、动态性思维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不可能是静止僵化的,而必须是一种动态的,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则体现了这种动态性思维。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四个全面”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这不仅是因为它的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整体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全面”之意不是停留于某一历史时期的“全面”,而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调整丰富的“全面”,是一个动态演变的“全面”。这是“全面”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全面”的应有之义,告诫人们不能静止僵化地看待任何问题,而要运用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四个全面”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始终保持整体协调推进。
其次,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四个全面”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只有用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迎接挑战,才能实现这一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们正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在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我们能否顺利地通过这一过渡阶段,将直接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所以要使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持续的动力、稳定的环境和正确的方向,改革、法治和党的领导则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进行的改革不仅是“全面”的,还是不断“深化”的,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改革;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依法治国不仅是“全面”的,还是不断“推进”的;从严治党是我们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才能为改革和法治提供坚实的领导力量。我们只有在迎接挑战中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法治、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四、系统性思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也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仅从某一个领域、某一个层面上去思考去行动不仅难以有积极的成效,也很难形成长效机制。“四个全面”则是运用了系统性思维,全面把握,统筹规划,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着手,抓住了四个最核心的领域,并抓住了各个领域的各个层面。
“四个全面”的核心在“全面”,关键在“协调”,它们是一整套既联系实际又各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小康社会、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都是新时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针对每一个方面来说都不是什么新的提法。“四个全面”的一个伟大之处就在于通过运用系统性思维,分析出这四个重要抓手的不可分割性和复杂性。
首先,这“四个全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三大战略举措,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比作“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也就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共同运行、协调推进,才能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实现。在这个推动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所以必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其次,每一个方面也应着眼于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不应是低水平的小康水平,也不应是存在群体差别、部门差别和区域差别的总体小康水平,而应该是涉及每一个领域、惠及每一个人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改革不应是以经济改革的挺进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也不应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即兴式举措,而必须面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推进;依法治国的各项工作不应是相互孤立的,从立法、执法、司法到守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依法治国必须全面推进,必须体现法治的统一性、协调性、系统性;从严治党不应该是厚此薄彼,也不应该是此一时彼一时的“气候”,应该是面向各级党组织、面向全党的各项工作环节而不断完善的一种制度,必须体现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说每一个“全面”是对各自领域的系统分析而做出的准确定位。
“四个全面”是坚持问题导向、着眼全局和长远,运用逆向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动态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等哲学思维而形成的战略布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与重要理论。它的实践和理论价值,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认识的深化而更加彰显,也将在回应和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新认识、形成新表述、引领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