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酒是人类饮食史上的重要发明之一,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因此酒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笑傲江湖》中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具一段开头说“饮酒须得讲究酒具,喝什么酒,使用什么酒杯”,可见美酒自要美器。酒器与好酒相得益彰,能增饮酒之乐,宴飨之美。
商周时代是中国青铜文化繁荣鼎盛时期,因此青铜酒器成为这两个时代最为流行的酒器。它以种类丰富、造型奇特、纹饰繁缛怪诞、制造技术精湛而引人注目。一般来说,酒器按其用途可分为盛酒器、温酒器、挹酒器和饮酒器等几类。南京博物院藏商周时期青铜酒器种类繁多,形制精美多样,反映出了当时的酿酒业和手工业的发达,标志着时代的文明与进步,体现着当时人们特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心理。同时也折射出了绚丽的民俗文化风貌、政治社会风尚及其等级尊卑的人伦意识。透过它们还可以想见其工艺之精美,甚至依稀可见商周时代活泼生动的生活场面。决胜尊俎问,盛酒之器
盛酒器在商周青铜酒器中种类最多,因酒酿造出来后就需要较大的容器来贮存,祭礼和宴饮过程中都需要定的容器盛放,以便斟到饮酒器中饮用。从不同功能上又可细分为盛酒尊、壶、罍、觥、卣、缶等。
南京博物院藏棘刺蟠虺纹青铜尊(图2),1958年出土于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淹城遗址的棘刺蟠虺纹青铜尊,此尊为粗体筒形宽鼓腹式,其腹部满饰蟠虺纹,上有细密的棘刺。其间隔处,有圆涡纹周,颈和圈足纹饰的外缘,饰锯齿纹周。蟠虺纹(图3),又简称虺纹,是春秋中期的主要纹样,是许多小蛇状的动物相互缠绕构成的图形,较常见的有双身形、双头形等,是东周时期呈网状花纹的典型代表。
壶与罍与也是盛酒器,均兼有装酒和装水的功能。壶流行于商至汉代,如《诗经》上说:“清酒百壶”,《孟子》上说:“箪食壶浆”。壶有圆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种形状,它与罍的主要区别是壶颈长。最著名的青铜壶为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高126.5cm,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院藏的青铜锚金银立乌壶,(图1)圆形,1965年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此壶独特之处是盖上有盖。盖、底均饰立乌,中部隆起的壶盖边缘,蹲踞三对展翅欲飞的雏乌,口微开,似呜叫。壶盖中心有一圆孔,上加浮盖,浮盖上有五瓣梅花式钮,钮之项端站只双翅舒张、引颈高鸣的鸿雁。壶底以三乌作器足,乌形象生动,乌爪扣地,乌身后倾,双翅上扬。壶体表面饰锚金银,问嵌绿松石(图4)。此壶为战国晚期新出现的镂刻、锚金银、嵌玉镶珠、鎏金等多种金属工艺融为器,华丽工整,美观凝重,构思奇巧令人称绝,充分显示了我国青铜工艺水平的高超。
卣是种专门用来装柜鬯之类高级酒的特殊盛酒器,
般为椭圆形,细颈,敛口,大腹,圈足,有盖和提梁。“柜鬯”(音ju chang)就是黑黍加郁金草酿造的酒。柜鬯酒以其色泽鲜黄留若金汤故又称黄流,黄流可以说是比较古老而加香酿造的高级甜酒了。卣为青铜礼器之,盛行于商和西闫时期,通常商朝的卣多椭圆形,西周则多圆形,西周末及以后就没有出现过这种器物了。
院藏的青铜提梁铜卣(图5、6),西周时期,椭圆形,深腹、圈足,有盖及提梁,梁柄端饰羊首,梁上饰长形夔纹,以云雷纹衬地,盖饰有一周圆珠纹与夔纹用云雷纹衬地,中间以扉棱相隔,腹上部饰夔纹、云纹等,后周圆珠纹。煮酒论英雄,温酒之器
天寒之时凉酒入口非为爽事,把酒加热再饮岂不快哉!要想温酒自然少不了温酒器。考古发掘中多种酒器出土时,在外底部往往发现保留有很厚的烟炱,据此现象有学者认为古人当时已经认识到直接饮用冷酒伤胃和肝,所以利用这些器物对酒类进行加热后饮用。除此之外商周时期,祭祀用酒更需加入香料调合和煮,以示对神之尊敬。因此商周时期温酒器盛行,而专做温酒的青铜酒具并不多,大多青铜温酒器都兼具盛酒、饮酒之功能,主要的温酒之器有鐎斗、斝、盉、爵、角等。
鐎、鐎斗,二名
器,还有壶。考古所见之镰鐎斗的器外底部多有烟炱痕,是以三足置炭火之上加温。鐎斗文献记载始于汉,颜师古注史游的《急就篇》:“鐎,鐎斗,温器也。”鐎斗,底有三足、旁有持柄,流行于两汉魏晋,至唐宋逐渐消失,目前南京博物院藏青铜鐎斗大多以西汉时期为主,只有件战国时期鐎斗,可见其珍贵之处。(图7)有酒斟酌之,挹酒之器
酒贮存在尊、暮等大型盛酒器中,要喝时注入壶、觥等小型盛酒器放在筵席旁边,然后用勺、斗等挹酒器斟入爵、角、觯等饮酒器中饮用,此动作即是人们常说的“斟酌”,也称“斟酒”。以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斗、勺为例介绍青铜挹酒之器。
斗为尊中挹酒的青铜酒器。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斗”时说它是个象形字,其字形就表示是个有着斜折柄并带着筒状杯的勺,而《诗经·大东·有簋飧》中对其用途更是做了形象的描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可见斗的现状和北斗七星的现状相似,有个斜折的梯形或方形柄,与筒状杯连接。(图8)
勺在古代可作于舀水、舀汤、舀酒之用,数量比较少见。商周时期的勺都带柄,勺柄有长短、宽窄之别,勺有圆、椭圆之分,舀水的勺柄短、斗大,舀酒的勺柄长、斗小。(图9)曲水上流觞,饮酒之器
饮酒之器,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使用范围广,常见的种类有爵、觚、觯、杯、角等几种,即使在这些看似相同用途的饮酒器中,针对不同的使用者也有身份高低之分,如在《礼记·礼器》里有“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的文字记载。同时西周和商代在饮酒器外形上体现了明显的不同,如爵的底部、流和口沿上菌柱的位置可以看出两个时期的显著区别。
爵是早出现的青铜礼器,用以饮酒兼温酒。因其造型像只雀乌,前有流,后有尾,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故得名。爵最初是用于温酒的青铜制品,因其有三足而便于就火加热,部分铜爵底部留有烟炱痕迹,应为煮酒所遗留。晚期的爵底烟炱少见,说明爵后来转向温酒与饮酒混用,甚或多用为饮酒器,后成为古代饮酒器的总称,基本形制为前有似筒瓦的倾注流,后有呈尖状的尾,深圆腹,腹侧有銴,口上有两柱,腹下有三锥形足。(图10)
商周时期,崭新的酒器文化时代
通过上述的青铜器,我们不难窥探出商周时期的社会风尚和审美追求,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种类多样、数量丰富的青铜酒器,彰显了商周时期的“重酒”文化。
在些商闫贵族墓中凡是爵、觚、斝、盉等酒器大都与棺木起放在木棺之内,而鼎、鬲、簋、等饮食器具却都放在棺木外。可见商闫时期贵族嗜酒之风,他们格外注重酒器,连随葬时也要放在离身体近的地方。即使般的庶民阶层,虽然他们用的大多为陶制酒器,但造型却与青铜器相似,他们死后,照例少不了在墓中随葬两件陶爵、陶觚等酒器,以表示他们对饮酒的嗜好。
(二)青铜酒具的礼器之用、尊卑之分,揭示着商周时期的奴隶制礼治文化趋于完善。
商周时代,酒主要用于祭祀和供贵族们挥霍,酒具不是般日用品,而是种重要的礼器,既是奴隶社会礼仪典章的重要体现者,是礼治文化的象征,又是当时普遍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祭器。即使商代因酒而亡国,周代统治者接受商代亡国的教训,以“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的列鼎制度代表等级,改商代觚爵相配的礼制。而酒器的使用在名物制度上仍有严格的规定,如“瓒”专为天子祭祀时舀酒用,他人擅用就属于僭越了。贵族们的地位和等级的区别,通常表现在酒器而不是食器上。较大的墓中多可以看见10件左右的酒器,并且明显地配成套。商周些大墓中多的可以看到100多件酒器,可是般平民墓中都不大容易见到这些酒器。
(三)各式各样的造型与纹饰,反映了商周先民独特的审美意识。
首先,在造型形制上圆形多于方形,曲线多于直线,并趋于和谐对称之美,把多种不同元素融合于体,使青铜文化显示出浑厚典雅、绚丽庄重等特点。
其次,青铜酒器的装饰纹样始终以动物纹饰与图像为主体特征。动物纹大都与人们有着深浅不同的联系,大部分都是可食用的动物。有些酒器还直接铸成某种动物的形状,即为“牺尊”,更显出种威严庄重的风格。动物纹中还有种虚构的主题,如龙、虬、夔及饕餮等,有可能是宗教巫术的输出形式,具有种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与天人合的象征性。(图11)
总之,我国商周时期青铜酒器品类极多,形制多样,功用各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史和青铜器史上的
大奇观。而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青铜酒器不仅是当时贵族财富的体现,更成为今天让我们赞叹不已的艺术品。它们使得尘封已久的历史变得生动清晰起来,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兴衰,并将成为我们珍贵的历史遗产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