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文本品读微探

2016-05-14 17:02翟建勇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7期
关键词:圈点学习者诗词

“文本”即西方的text,是正文、原文的意思。翻译成中文后的“文本”,顾名思义,指“文学作品之本,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运载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1]。“品读”就是“对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做出尽可能详尽的解释和分析,主张从最基本的字词入手,去细品每一个字,对字词句做透彻详尽的分析,在阐明文本各要素的冲突和张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推敲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文本的整体特征。”[2]

古诗词的阅读赏析是一个系统的审美过程,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在这个审美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审视古诗词的格律,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符号表象品味其背后的辛酸苦辣,挖掘其潜在的思想内涵。一首古诗词的赏析质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读者鉴赏的方法。古诗词赏析方式有很多,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细读古诗词大有裨益,在此行诸于文,求教于方家。

一、熟知背景,知人论世

若想对古诗词进行完整全面的赏析,首应要做到“知人论世”。所谓“知人”就是要尽可能熟知作者的有关信息,比如作者的生平经历、居住环境、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等。而所谓“论世”,则是要把所欣赏的古诗词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如把作者所处朝代的风俗习惯,当时的时代背景等与古诗词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全局加以关照与分析,才会更好地把握作品的风格、特色及其思想感情。

众所周知,杜甫被称为“诗圣”,他所写的诗更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就是社会变迁的真实见证。唐朝末年爆发“安史之乱”,政权岌岌可危,各地节度使各自为王。由此各地祸乱相继爆发,兵革之事不停,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从此,唐朝走向衰落。公元762年冬末,唐朝军队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郑州等地。杜甫听到朝廷大胜,洛阳收复,不禁惊喜至欲狂,挥笔而写下了不朽名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开头描述了作者听到失地收复后的无限惊喜,后半部分则着重表达作者急于返回故乡的欢愉之情。此诗通篇奔放,一个“喜”字贯穿始终,将作者的情感抒发得酣畅淋漓。因此这首诗被誉为杜甫的“生平第一快诗”。如果对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不了解,或者对杜甫其人不太熟知,那么也就不可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欢愉之情,自然也就无法对全诗做进一步的精读、细读。

二、诵读吟哦,默读品味

吟诵,作为朗诵的一种方式,在阅读中使用广泛,其也适用于古诗词的学习。吟诵是一种多个器官共用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玩味语言,体味语言的奥妙,将无声化为有声,在诵读的过程中,诵读者通过诵读,更好地接触文本以至更亲密地与之对话。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古诗词美的音韵和情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初步理解,同时也会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经历,也就是文本解读学中常说的“期待视野”。只有学生的“期待视野”和古诗词进行“视域融合”,才会激发学生的共鸣。而这获得的也就不仅仅是枯燥的单纯意义,而是美妙与绚烂的语言特色与情感表达。

在日常学习中,默读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式,也是语文教学中用来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与途径,之所以重视默读,是因为其简便了发音动作,能够较快速地阅读文章或诗词,也便于在安静的环境中集中思考。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们能够正确地调动自己的大脑有意识地带着问题去默读。

三、以诗解诗,化诗为歌

所谓“以诗解诗”并不是简单地把古诗词文本翻译成白话文,而是要把古诗词译成现代诗词的形式。译成的现代诗词应该力求押韵,吟诵起来要朗朗上口。在翻译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有些字词的意思翻译一下,同时对某些字词进行深度的拓展,也就是把古诗词用解释加拓展的方式进行翻译。要真正地把诗人通过古诗词所表达的那份感动,对于哲理的深刻感悟,对于古诗词中美的内心感触完美地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以诗解诗,要品出神韵。

然而,要想真正做到“以诗解诗”就应该掌握具体的方式方法。第一,注意各句字数相同或相近。第二,注意押韵。对于那些相对较短的诗歌尽量地全诗押一个韵。对于那些相对较长的诗词,也可以在一个小节内押韵。第三,注意保留原始文本的意象和诗歌的主旨。以温庭筠《商山早行》为例——“清晨悄悄来临离开梦乡,马车上的玲儿叮咚作响。外出的人儿还漂泊在外,忆起了故乡只内心悲伤。月光洒满茅店鸡鸣声声,板桥顶足迹上铺满寒霜。槲叶片片枯落洒满山路,洁白的枳花映亮了驿墙。瞬想起梦中杜陵好美景,大雁凫在池塘心向家乡。”可以看到,这种“以诗解诗”的方式可以对原文本获取一个更加直观、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译诗的节奏感强,韵味十足,不仅利于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且会让古诗词学习者产生兴趣。

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我首先对于“明月之诗”“窈窕之章”作了补充说明——“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然后让学生用诗或歌解读,鼓励创新,结果异彩纷呈,有的学生写了七言绝句——“月儿东升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体态苗条姗姗来,惹人相思我心焦”。有的学生化成歌曲——“月亮出来明皎皎呀,美人容颜多俊俏呀,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啊”。用这种现代诗歌的形式对古诗词进行翻译,实际上来说是学习者在古诗词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再创造。如果把这种翻译付诸于课堂的教学实践也大有裨益。他们会慢品细酌,翻译出节奏感强而且神韵十足的好诗歌,他们自然而然地也会感受到文学创作的欢愉。

四、圈点批注,巧用工具

“圈点批注法”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时至今日,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学者鸿儒也非常青睐这种学习方式。比如金圣叹先生的评《水浒》《胭脂斋重评石头记》都是比较著名的批注学习的典范。所谓“圈点批注”,可以把其分开来看加以理解。“圈点”就是指一种标记手段。在对古诗词的精读、细读、深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比较精彩、富于联想、比较能引起共鸣的词语、诗句用自己比较习惯的符号加以标注。这种符号可以是直线、曲线,也可以是圆圈、三角标示用以加深对诗词的记忆,表达重点。“批注”则是在阅读学习过的过程中,把自己对某个字词,某些诗句的见解或者不解疑惑写在空白处。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古诗词文本的理解,引发学习者深入探讨,从而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对所学习内容的由面及点的理解以及精读、细读的效果。“圈点批注法”作为一种传统的阅读学习方法,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有多种形式,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诗词篇章进行阐释。

一是由质疑而产生的“圈点批注”。比如南宋词作家陈亮的《念奴娇·登多景楼》中有“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一句。在读到此处时,我们可以加以圈点,作出批注:“多景楼是一名迹,引无数文人墨客慕名而至。为何作者会产生如此感叹?”带着这些质疑,就可以引导学习者带着思考继续往下学习。只有质疑才会产生对于真知见解的辩论,才能使深入学习成为可能。

二是由联想而产生的“圈点批注”。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写到,销魂、西风、人比黄花瘦,由此可批注:“西风正疾,伊人独倚门帘,孤零的身影更比黄花消瘦。那是一种怎样的孤独?”只在心中默想诗句中景象,似曾相识。稍加联想,便可忆起原来作者在《声声慢》中也有类似场景。满地黄花堆积两句”此二种描述殊途同归。通过联想批注,可使学习者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的把所学所识用到实处,把知识学活。

三是由评价而产生的“圈点批注”。由评价所产生的圈点批注则是对于古诗词中的字词、诗句由自己的理解所产生或是褒扬或是贬斥的评价。学习者作为学习古诗词的主体,由于社会阅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的不同,对于同一首诗词会有不同的评价。每个人看待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对此应该尊重每位阅读者的不同见解。如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有的人会注解:“这表达的是一种豪迈情怀”;有的人会标识:“虽有豪迈,观点略显偏颇”。通过评价的批注,可以使不同的见解得到表达,达到思想争鸣的效果。

古诗词由于时间久远,加上当时所处特定环境,会有许多晦涩的词语,且时至今日早已弃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细读古诗词时,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借用工具书来分析诗词的语言。遇到不认识或者不懂的字词时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工具书上都有关于某些字词的多项释义。要理解分析不同的词义,进而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如何赏读古诗词,定然不只上述几种方式。但若想深入地、更有质效地赏读出文本的深层意蕴,这几种方式却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这几种方法固然有些陈旧,然而往往越是耳熟能详的方法往往也越容易被人忽视。越是基础的东西,作用越大。因此,在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这几种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在品读与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要有谋全局的气概,也要有细嚼慢品的态度。真正做到把诗词读透、读细、读深。为了更好地传承古代优秀诗词文化的精髓,全面贯彻深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理念,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改变高中古诗词教学。“文本品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史亮《新批评》,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231页。

[2]李洪先《语文解读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第88页。

翟建勇,教师,现居山东邹平。

猜你喜欢
圈点学习者诗词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分析
催债与还钱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