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一
“老人就得有老人的样”!生活中时常听到人们以这样的口吻谈论老年人。那么,老人样到底该是什么样?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读。
老话讲: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在古代,有名望的老人十分受人尊敬,他们被称为“三老”、“五更”、“国老”、“乡老”,无论是国君、官府还是民间,都对这些人十分看重,经常请教重大问题,老人如同资深顾问、精英智库。那时老人是一个家族的大家长,具足精气神,如如不动,寥廓高远,海纳百川,哪怕是不识字、不知书,但世事洞明、通情达理,说话论事,要给小辈儿的“打样儿”。身正为范,承担着传承家风的责任。
老人样应该是什么样呢?看翻译家杨绛晚年的照片,她脸上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一种淡定从容的气质,扣动着我们的心扉。很多人过了中年往往一脸戾气,那是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杨绛经历了那么多风霜,却始终能化戾气为祥和。她令人景仰的不只是文学建树,也不只是浪漫忠诚的爱情故事,更不只是105岁的超凡寿长,还包括她晚年独居时光里所爆发出的创造力及清清淡淡的优雅和芬芳。
杨绛已走远,然而,像她一样可爱的影像在我们身边不也随处可见吗?那儿孙们一回家就可享受到的长辈慈祥的笑容,那乐在含饴弄孙中的安然,那宛若古树一样坚如磐石、泰然自若的大气,那书案上静默地与日月共往返的笔墨,那健身场上衣袂飘飘的精气神……我们都似曾相识,不是吗?是左邻右舍,是亲朋好友,抑或是你是我。
老人样是什么样?是鹤发童颜、是皓首丹心。虽已九十高龄,却依然仪态万方,风度不减的老演员秦怡,曾谓“学术冲刺起点是80岁以后”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85岁时用“老牛自知黄昏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自励的历史地理专家侯仁之,他们的老人样令人欣羡。
老人样是什么样?不是衣冠不整、颓废邋遢,玩牌搓麻将粗声恶气的;不是早高峰硬去挤公交,强行让人让座,争吵打骂,脸红脖子粗的;不是装病试孝,炫富攀比,伤了儿女心的;不是宅在家中,整天把病挂在嘴上,封闭了社交通道的;更不是失去理想,沉醉于昔日的名利,逃不脱过去的得失,看不清人生路,不知幸福在何方的。
老人应该有老人样。应该懂得自律、自爱、宽容、体谅、低调、淡泊、随和、友善、知礼知趣。社会已给了我们老有所养,不说发挥余热作贡献,也不要给社会添麻烦,即使当年立功受奖,今天也只是社会普通一员。做个高尚的老人,为晚辈做表率,不要倚老卖老,要堂堂正正,老有老样。
老人样并非固定的式样,只是被我们借用来表达的名词而已。语言也一定描述不出老人样的真相。只有当你遇见了,或是做到了,就知道了。
那些懂得享受亲情、友情、爱情的美好,享受树木、花朵、云霞的无穷乐趣,享受艺术、旅行、阅读等精神上的补给,不自卑,也不自负,优雅地和人生谈着恋爱的老人,就已经是老人样最好的诠释了。
一个参透人生真谛的老人,一定是一个闲适自在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一切皆蕴藏于自心,自己对了,儿孙们就对了,内在外在的一切也就都对了。
相由心生,我们心仪的老人样,必然从岁月深处走来,在经年的风霜雨雪中砥砺成型,慈悲善良、睿智豁达、优雅美丽、自在潇洒一定都乐意成为老人样的佐证。
所谓老人样,即非老人样,是名老人样。
活好后半生,优雅地老去,活出老人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