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玲 林丹 郏丽娜 李莉 王丽珍 管敏昌
[摘要] 目的 通过对低血糖新生儿和正常血糖新生儿的比较,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和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4 年 9月~2015 年9 月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4例新生儿低血糖症和妇产科无低血糖的新生儿2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χ2检验表明,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孕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肝内胆汗淤积综合征有窒息史的新生儿等更易发生低血糖。而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巨大儿(OR=5.760)、新生儿窒息(OR=11.537)、早产(OR=14.057)、孕母合并糖尿病(OR=4.260)、妊娠期高血压(OR=4.208)、剖宫产儿(OR=2.211)是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高危因素。 结论 新生儿低血糖具有多种高危因素,且可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损害,需高度重视,注意临床监测,及早干预治疗。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高危因素;妊娠期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053-04
新生儿低血糖是儿科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部分患儿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但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脑的主要能量来源,如果低血糖持续或反复发作,则容易损伤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甚至致死[1],并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引起脑瘫、发育障碍及视觉损伤等后遗症[2-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4例新生儿低血糖患儿和252例无低血糖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明确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高危因素,对高危儿提高警惕,从而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在临床上减少低血糖对新生儿的长久损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 年9月~2015 年 9 月期间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和恩泽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74例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其中男39例,女35例,剖宫产儿3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产科的252例无低血糖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38例,女114例,剖宫产儿108例。两组新生儿上述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临床表现
低血糖症状和体征常表现为非特异性,与原发病症状不易区别;同样血糖水平的患儿症状轻重差异也较大,且无症状性低血糖较症状性低血糖多,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后果严重[6-7]。新生儿低血糖的表现主要为反应差、嗜睡、呼吸暂停、发绀、喂养困难、四肢抖动、惊厥等。病例组的患儿临床表现:无症状44例(59.5%),反应差、嗜睡8例(10.8%),易激惹9例(12.1%),反复发绀、呼吸暂停4例(5.4%),四肢抖动8例(10.8%),抽搐1例(1.4%)。
1.3 治疗方法
无症状性低血糖并可进食者先经口喂养,半小时后复测血糖。如不能纠正血糖则加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按(6~8)mg/(kg·min)的速度维持,并监测血糖,q1h,根据血糖测定结果调整糖速,血糖稳定后24 h后逐渐停药。症状性低血糖:立即给予10%葡萄糖(1~2)mL/kg 静脉推注,之后持续静脉输注。维持糖速(6~8)mg/(kg·min),监测血糖,q1h,如血糖逐渐正常则同前处理方案。如血糖仍持续低,则逐渐提高糖速,但必须注意外周静脉浓度早产儿<12.0%,足月儿<12.5%,无效时加用氢化可的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 mL∶25 mg,国药准字号:H12020886)5 mg/kg,每12小时1次,共3~5 d,及时治疗患儿的基础疾病,待血糖达到正常值后48~72 h 后停止监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症状消失、血糖恢复(血糖≥2.6 mmol/L)持续24~48 h。无效:在使用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维持+氢化可的松针后仍不能维持血糖水平[5]。
1.5 观察指标
新生儿低血糖的定义仍存在较多争议,目前临床上尚无确定的某一浓度、低血糖持续时间以及预测神经系统损伤的低血糖程度被公认[1]。本文根据邵肖梅等[5]主编的第 4 版《实用新生儿学》的新生儿低血糖症标准,不论新生儿胎龄和日龄,血糖<2.2 mol/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血糖<2.6 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血糖的界限值。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30 min、2 h、4 h、6 h、12 h及24 h取足后跟血检测血糖,血糖<2.2 mmol/L为低血糖症。低血糖者监测血糖,q1h,如血糖逐渐正常则减少检测频率。血糖监测仪及血糖试纸均使用美国雅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辅理善越佳型血糖试纸及监测仪。病例组患儿低血糖浓度(0.7~2.1)mmol/L,平均(1.12±0.42)mmol/L。观察病例组的临床表现、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在出生体重、剖宫产、早产、孕母合并症、有无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病史等方面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74例低血糖症患儿经过上述治疗后,有效72例,其中66例在经口喂养和/或静脉输注葡萄糖注射液后2 h~2 d内均恢复至正常水平(49例在4 h内血糖恢复正常,17例在2 d内血糖恢复正常),6例在上述治疗方法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加用氢化可的松针后3 d内血糖恢复正常。2例无效,其中1例反复低血糖患儿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
2.2 相关因素分析
χ2检验显示两组在出生体重、早产、母亲妊娠期糖尿病、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高血压、新生儿窒息方面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孕母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是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认为,围生期孕妇、胎儿的各种病理状况及新生儿疾病等诸多因素均会影响糖代谢,因此早期发现低血糖至关重要[8]。在胎儿时期,葡萄糖依浓度梯度在胎盘被动扩散。这个过程使胎儿血糖浓度约为母亲静脉血糖浓度的70%~80%。因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胎儿必须独立分泌胰岛素维持自身血糖稳定。随着出生时脐带的离断,母体停止供应葡萄糖,而新生儿胰岛素却继续分泌,因而在产后数小时,胎儿期剩余的胰岛素导致血糖快速下降[9]。对于新生儿,当血糖浓度显著下降时,其他物质会替代葡萄糖为大脑提供能量,如乳酸、丙酮酸、游离脂肪酸、甘油、酮酸等。然而,这些底物不是最佳功能体,因为它们的前体大部分是结构物质,要使它们作为产生能量的储存体,要以大脑结构的破坏为代价,并且能量产生远不及葡萄糖且功能速度慢。另外,血中底物的数量是不可预知的,而且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有限,它们在低血糖时对脑能量的供给是有限的。当大脑不能从外界得到足够的能量时,代谢性酸消耗增加,乳酸形成减少,脑内 pH值增加,造成碱中毒,引起嗜酸性神经元死亡[10]。在低血糖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时,脑部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充血、散在出血点、脑细胞水肿和缺血性点状坏死等,引起脑损伤[11]。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更不完善,棕色脂肪少,产热能力差,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糖原合成酶的活性下降,肝糖原储备少,糖原匮乏,加之生后葡萄糖的补充不足、喂养不耐受,生后满足机体能量代谢的需求较高,大大增加了低血糖症的发生率[12]。高胰岛素血症或对胰岛素过分敏感也是可能的原因。此类患儿发生低血糖时儿茶酚胺释放也不足,尽管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但外源性的胰高血糖素并不能升高血糖水平。
龚华等[13]发现剖宫产的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超过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并考虑可能与术前为防止麻醉及手术意外或并发症对产妇常规禁食有关,术中剖宫产产妇未输注含糖液体已有关联,若术前禁食时间长可进一步加速产妇的饥饿,使产妇及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本文在单因素统计中未发现明显差异,但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剖宫产儿和自然分娩儿的低血糖发生率仍有显著不同,可能与剖宫产儿亦有合并其他高危因素,从而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使低血糖的发生率亦有显著提高。
妊娠期高血压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良,如抽搐发作,则全身组织缺氧,从而使胎儿胎盘血循环中的氧气含量明显下降,宫内缺氧,胎儿血供受限,出现胎儿宫内发育迟缓[14],故该病母亲的新生儿出生时易发生新生儿窒息。黄莲贞等[15]发现,轻度窒息时高血糖明显多于低血糖,但在重度窒息时则低血糖发生几率明显增加,原因考虑在应激状态及组织对胰岛素反应差,受体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可引起高血糖,但假如出现窒息时间延长,又可能导致血中胰岛素的水平暂时性升高,葡萄糖的利用及消耗增加,脂代谢紊乱,影响了糖异生,新生儿使血糖水平降低。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患儿发生低血糖症通常见于出生后1~2 h内[16],早期血糖的监测尤为重要。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可能诱发新生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巨大儿、早产儿等,这些均可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17-18]。妊娠期糖尿病母亲的患儿常合并巨大儿,究其原因目前主要考虑是因为母亲的血糖升高,葡萄糖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从而使胎儿的血糖逐渐升高,但与此同时母亲的胰岛素却不能通过胎盘,而胎儿的胰腺在高血糖的刺激下就会不断分泌大量的胰岛素,这样就产生了高胰岛素症[19]。胎儿在胰岛素的刺激下,氨基转移系统激活,胎儿胰岛素敏感的肝脏、脂肪组织及肌肉发生肥胖[20]。胎儿出生后高血糖来源突然中止,而新生儿体内胰岛素仍处于相对亢奋的状态,若得不到及时的血糖补充,极易导致低血糖[21]。另外,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机体代谢,增加氧耗,加重胎儿慢性缺氧、酸中毒,导致出生后患儿肝葡萄糖生成与释放减少,儿茶酚胺及胰岛素对低血糖的反应降低,从而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症发生率明显升高[22]。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根据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加强对高危儿的血糖监测,可以在初次测定时间和监测频率上针对性地调整,条件允许时早开奶,及时发现低血糖并尽早治疗,从而减少对新生儿的脑损伤。
[参考文献]
[1] 田明娟,陈贻骥. 新生儿低血糖及低血糖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2):948-950.
[2] 陈红,王晓明.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J]. 中国医学影响技术,2013,29(7):1086-1090.
[3] 姚大洲. 新生儿低血糖引起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2014,43(19):2505-2507.
[4] 尤金英,梁志明.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预后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0):4943-4945.
[5]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55-758.
[6] 金文瑞,周小燕. 295例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危险因素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31-2132.
[7] 唐文燕,徐丽. 妊娠期糖尿病与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妇幼保健,2014, 29(4):533-534.
[8] 黄楠楠,张长军,王品品. 脑电图监测评价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165-166.
[9] 陈钇宇,韦红. 新生儿低血糖症治疗策略[J]. 儿科药学杂志,2014,20(11):59-62.
[10] 祝伟,张成云.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时脑电生理功能改变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8):1201-1203.
[11] 段秀英,王晓明.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MRI特点[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199.
[12] Drenckpohl D,McConnell C,Gaffney S,et al. Randomized trial of very lom birth weight infants receiving hegher rates of infusion of intravenous during the first week of life[J]. Pediatrics,2008,122:743 - 751.
[13] 龚华,孙玲. 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0):3268-3270.
[14] 何凤梅.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494.
[15] 黄莲贞. 窒息对新生儿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84-185.
[16] 徐琦新.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与防治[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2):109-110.
[17] 魏华莉,刘亚静. 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及对新生儿影响的临床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8):5479-5480.
[18] 刘芳. 妊娠期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9):155-156,160.
[19] Betyy RV. Charlotte MB. Gsetational diabetes the forerunn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hood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J].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8,29(3):149-157.
[20] 张旭红.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3(8):636-639.
[21] 杨庆南. 新生儿低血糖危险因素的临床探讨[J].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60-1661.
[22] 方敏,夏瑾,徐先明.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与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J].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5):401.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