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辉
“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蕴含的是一个国家泱泱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历史是一部社会教科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知识宝库,也是人们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面镜子。初中历史课作为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等方面教育。我们要通过历史教学,把中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热爱祖国,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人才。可见,中学历史是一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不可缺的课程,是其它课程所不能代替的。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
1.历史在初中课堂体系中的地位。
历史课在初中属于常识课,在厦门是会考开卷考科目。人们认为历史课不是划书,就是背诵,从而忽视了甚至根本没有认识到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功能和作用。由于人们的普遍看法和现实之中许多学校在决策科目课程时表现出的轻重缓急,乃至急功近利,都直接导致了学生轻视、忽视甚至无视历史课。
学生功利思想比较重,往往非常关心与考试有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初中历史课上,普遍学风不浓,纪律较差;更有甚者,历史课上经常遇见调皮的学生扰乱课堂秩序;学生历史基础知识薄弱。这种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对历史老师的教学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教材内容编排上重事件轻人物,故事性不强。
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涵盖面广,但学时不多,故而在内容编排上重事件轻人物,故事性不强。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重历史知识而轻思辨能力,历史肯定就像一具几千年前的“木乃伊”。久而久之,便扼杀了学生的“天性”,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使之成为学习的机器。这样根本无法唤醒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更不可能将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探究的运用
1.必要性。
在《初中历史课标》中这样阐述新的《课程标准》目标就是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历史课程标准的核心精神,在人文精神指导下,历史教学关注历史人物的奋斗,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人的发展。
2.可行性。
(1)初二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但注意力能够集中的时间还不长,把课堂交给学生,避免学生因缺少活力而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在教学中既发挥了引导作用,又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在初二年级学习较为轻松,现在学生家里基本有网络电脑,为本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
(3)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这些都是历史课可以变得生动活泼的基础。
3.实践:给学生一个探究的空间。
(1)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挖掘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素材。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邓小平、邓稼先、袁隆平等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人格介绍,来培养学生注重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学习他们的思想、品格、胸怀和境界,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再如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像邓稼先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
(2)课堂外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乐此不疲,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学生挖掘了许多教材上并未涉及的信息,展现了他们富有个性的学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他们的交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尽管他们的见解还有些稚嫩,有些问题还需要课后查阅,但却是学生自己思考所得,这不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吗?而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自己得出结论,根据实践情况加以引导。课外觅史,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培养了能力,懂得了应用。
4.收获与反思。
(1)学生收获。在中国近代史的背后,隐含着太多的屈辱,也不乏辉煌的壮举。在这个学期里,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风云人物的人生,并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对同学们娓娓道来,同学们都受益匪浅。
临近期末,初二年段举办了一场历史事件与人物课件评比比赛,将年段中课件制作内容丰富﹑演讲较好的同学聚在一起,进行授课比赛,并邀请同学们参与听课。在这次的比赛中,同学们的精彩讲述,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陈毅……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大战役﹑原子弹﹑九一八事变等事件的背景及本质。可以说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还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代青少年崇高精神的洗礼……
(2)教师反思。这类活动课的好处,一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能力、口头表述历史知识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合作能力。并注重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培养协调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动口、亲自动手、动脑的能力及主动探究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中尝试“活动”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还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互相讨论和交流、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竞争与合作探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当然在这一活动中,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具体指导,毕竟学生的历史知识十分薄弱,其认知水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决定了我们的探究与活动的目标不能过高,应突出历史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