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16-05-14 10:41昝良凤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杨修导语语文

昝良凤

僵硬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气氛如同一潭死水,没有波澜,学生毫无学习兴趣。要想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教师就要不断探索教学的技巧,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为此,教师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上“活”语文课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注意。

一、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已经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并积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目前,语文教师要开展综合性学习,需要重视以下几点:(1)加强研究性学习新课程的系统知识,清楚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点、内容、实施步骤、评价、管理等方面的知识。(2)加强网络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会上网、会使用计算机。(3)加强科研和指导能力。要熟悉如何指导、启发、诱导、疏导,对研究的过程、方法加强了解,具有设计活动的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规范的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4)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教师要理解学生,加强和学生交流的能力以及协调学生之间关系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没有教材,没有自己所熟悉的教学套路,而且学习内容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学生研究的问题很多都超出了教师的专业范围,教师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优势。所以,学习方式方法是新型的,教师本身就要不断地研究方法,不断地学习一些现代知识。

二、语文课要上的活,从教学过程看必须打破程式化教学

1.导语的设计。导语,俗称“开场白”,是一堂课的“第一道工序”。一个好的导语对上好一节课起举足重轻的作用。当代中学生好奇心强,得到课本后,立即翻个遍,专拣精彩的篇章看加上教学前不愿预习,所以到教师授课时,课文对学生来说已无多大的新鲜感了。要使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里,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导语,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平淡无味的导语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起抑制作用。如果一位教师每次走进课堂第一句话都是把书拿出来翻到第几页,尤其是学生上了几节课后,身心都已疲惫、昏昏欲睡之时,这样的开头无疑是催眠曲。特别是语文,学生自认为课本看得懂,一两节课不听没关系。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打破沉寂的局面。使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了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巧而成功的导语有牵一发而动千斤之妙,它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得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悬念的运用。根据中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悬念能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种期待情境,产生学习兴趣和急于求知的紧迫心情。如教学<<杨修之死>>一文,可先提出“杨修聪颖过人,又正值曹操用人之际,却为何被曹操所杀”的问题来设置悬念,由此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描写杨修的七个事件,弄清曹操对杨修态度的变化过程:“忌之-恶之-愈之-大怒”,最后因“鸡肋”之意被揭破而杀之。从而使学生明白杨修因恃才放旷、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而招杀身之祸。这样导入新课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强烈的“乐学、乐知”的欲望。

一个精彩而成功的悬念能达到“投石冲破井中天”的最佳教学境界,能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学得有滋有味。

3.知识的迁移。语文课要上的活,从教学内容上看,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有的教师在教知识时只局限于一篇文章,不善也把旧知识联系起来,以致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这是课上得呆板的原因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发挥语文教材内容丰富的优势,前后联系,新旧对照,使丰富的内容条理化。讲授新课时,应引导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新课中去,重视知识迁移,以此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知识前沿的方法是多样的,如词语句式的联系,文章体系的联系,理论观点的联系,风景风情的联系,典型事例的联系,写作技法的联系,理论观点的联系,相关学科的联系,历史和现实的联系,时代背景的联系等。这些联系,可以使知识迁移,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很好的发挥出来。这样的语文课堂也必然是生气勃勃的。

由此观之,采取新鲜的教学手段,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上好语文课的目的。

三、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的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机不可失”。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掌握上语文学习方法上。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该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困难蒙住眼睛,要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猜你喜欢
杨修导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一合酥”续编
绝妙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