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三敏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本文结合当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先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局限性,再引出会计网络化的趋势,最后从知识和技能角度分析当前高校该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来助力实现会计梦。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电算化;网络化;网络财务软件;复合型人才
在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会计发展顺应信息化浪潮,从人工操作到会计电算化再到会计网络化说明了会计变革和创新历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网络强国”。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转型的发展方向已很明显,即向管理会计转型。面对“互联网+”的机遇,会计电算化到网络化的飞跃就是对“互联网+会计”的诠释。会计人员不仅从繁重的手工计算和数据抄写中解脱出来,还有望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甚至是决策型。会计信息化的强有力发展使会计人员的会计梦不再遥远。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局限性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改变主要是从人工记账转到计算机做账,这也就是手工核算的模拟。会计人员确实减轻了纯手工记账做账的负担,但是简单化的会计电算化也逐渐暴露实际应用的弊端。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信息共享性较差。它没有实现财务部与其它部门及企业的联结,还表现为一种封闭式的工作方式。[1]而信息化不能一概而论为电算化。因为信息化的优势之一是信息共享。但是电算化发展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由于各个企业间没有实现真正地互联,会计科目、财务报表等会计信息难以让信息使用者理解。尤其存在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等不一致将严重阻碍母公司管理好子公司。从微观层面说,公司里的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物流部门等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也存在严重滞后性。等到各个部门将有关信息汇报给财务部门,会计人员在计算机上记账,再向上级层层报账,这无疑影响信息的有用性和领导者的决策方向。
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并不能很好的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随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普及,有些会计人员只觉得改变了记账做账的载体形式,和计算机打交道的频率增加,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发展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呆板的会计核算程序让会计人员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做账上,也限制住会计电算创新性的互联发展,相应的,这也导致会计电算化应用滞留在记账报账上。现在国际会计界较认可“六职能”学说,即“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等六项职能。会计人员囿于会计电算化的浅显应用,怎么能有效地预测经济前景?更别谈做出有建设性的经济决策了。
第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待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会计是企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会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录入和计算,财务软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缺陷和漏洞,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正好会成为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通道。企业的财务软件一时的瘫痪将酿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信息化是企业生存的法宝,那么实现会计信息网络化的载体即网络财务软件就是竞争利器。
二、网络财务软件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利器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把会计信息化放在企业整体经营管理环境中,重视会计与其他业务活动的有机联系,强调会计信息化带来的工作流程和模式的革新以及信息化与制度环境的互动。[2]计算机技术从单机向局域网以及互联网方向发展是每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财务软件能及时搜集全面会计信息并进行处理,第一时间通过超级文本形式发送给信息使用者。网络财务软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手段增加了传统软件所不具备的财务处理功能,提高了网络财务软件对于普通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3]如今,我国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安装ERP系统,财务软件实际是ERP软件的一部分。其中金蝶公司开发的K/3ERP系统之网络财务增加了结算中心和集团控制两个功能模块。结算中心模块身兼银行和财会两种职能,集团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实时的远程数据传递。[4]这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处理效率。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精髓的K/3系统对企业的资金流、物流和资源流进行了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见图1)
会计网络化发展的优点还体现在企业不同业务的集中和处理,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及时性。以前企业的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联系是不充分的,尤其是企业没有应用ERP软件之前,会计人员只有等到业务系统传来数据信息,才能开始对业务的记账和做账,这延迟了会计信息的列报和披露。而网络财务软件可以实现业务系统与会计系统的互联。
网络设备和软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缺陷和漏洞,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正好成为计算机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通道。然而网络财务软件有着跟踪最前沿网络应用的优势。企业不必过分忧心于软件的不足之处。有的软件可以提供现代化财务在线稽核,企业有可能实现“风险在线实时监控”。实施在线稽核是财务稽核业务知识与信息化技术的充分结合,属于信息化的高级应用。[5]在线稽核主要用于会计信息的查错防弊,这种高级应用可以弥补网络财务软件现有的不足。可是我国的在线稽核技术只处于探索阶段。总之,网络财务软件会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而将倍加完善。
三、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针应转变
网络财务下的会计信息提供方式将发生明显的改变,根据上述分析,尽管会计网络化发展难免存在一些缺点,但是网络财务软件能很好的减少会计的“信息孤岛”和增强核算的及时性等不可比拟的优点,这就引导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那么,企业就会亟待需求会计网络化发展的得力人才。于是,我国培养财会人才的高校就需要审视如今的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针,是时候要真正向高素质复合性人才方向转变了。据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透露,如今招聘的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较差,还不如专科的毕业生。会计信息化是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6]需要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对这种复合型人才可遇而不可求。急缺多专业融合的人才是高校培养会计专业人才方针不全面之处。
(一)优化会计专业学生的知识
适应会计信息化的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拥有会计与计算机俱通的知识体系。高校开设的课程以专业课为重中之重,对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金融等课程不太重视。会计学专业本来就是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会计学、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程学习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学校开设的其他课程比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和计算机等,尽管学校考查的方式十分简单,会计专业学生也不能敷衍了事。仅有一些国内知名的一流大学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能全面适应社会接轨的需要。谈起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其会计专业的特色是注重会计实务与方法的训练,培养具有会计、审计、理财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现代国际会计人才。而注重理工科的清华大学的会计系也要求学生学习大量的会计、审计、财务、法律及数学、计算机等课程,不能有所偏废。难怪各大中型企业、金融行业、事业单位、机关和科研单位等争抢这些高校人才。他们的知识体系因名校一流的培养方针而全面并有可塑性。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的第十一条规定:鼓励我国软件供应商在其提供的会计软件之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功能,以利于企业可以生成符合我国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格式财务报告。张敏和朱小平(2011)指出,为了推动XBRL 在我国的发展,有必要在高校培养一大批会计与计算机俱通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应当在本科专门开设XBRL课程,并将其作为会计学专业必修课。[7]陈宇馨(2014)总结出高校的教材中对XBRL的知识内容涉猎很粗略。[8]把XBRL 与高校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将有力地推动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网络运用。在管理精细化和XBRL应用的推进下,简单的核算型财务会计人才会在互联网浪潮下被“战略会计”和“共享会计”等从属于管理会计的高层次管理型人才所超越。
(二)优化会计专业学生的技能
高校应该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链。会计学专业的大学生有一个通病:专业理论知识扎实,而实践经验微乎其微。高校一般会开设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有些实践性教学环节只搞形式主义,学生在实习中学得很空泛而肤浅,效果不佳。如果学校不强制学生去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观能动性差的学生当然很难亲自认真去实习 ,单凭在象牙塔里向壁虚构,也能捏造出一篇篇有模有样的实践报告。另外,高校要把网络财务学引进大学课堂。我国网络财务已经起步,方兴未艾。了解会计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是大学生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开设网络财务学必将使大学生更加了解企业信息化现状。应用网络财务软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心。高校更应该训练学生如何运用网络财务软件。学习使用网络财务软件是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绝佳机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用既能玩转理论又能玩转网络财务软件的毕业生。调查显示,传统方式下应用软件的平均时间都在一年以上。企业再动辄资金去培训员工使用网络财务软件,那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就十分缓慢。用人单位青睐选用会使用好网络财务软件的大学生来为本单位省下费用开支。这将提高大学生所毕业学校的就业率。所以高校选择培训学生使用网络财务软件是利大于弊的举措。
人才是会计信息化成功之本。社会变量是信息化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处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其能力显然不适应当前全新的复杂的高度信息化环境。对于企业,他们肯定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局限性,倾向选择网络财务软件。计算机技术从单机向局域网以及互联网方向发展是每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时代瞬息万变,会计网络化的发展后劲很足,现在存在的一些不足也会慢慢在实践创新中得到改善。财会人员不仅要学好理论,更要多实践多思考,积极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在由会计电算化向会计网络化飞跃的代沟中搁浅,争当决策型会计师的追梦人!
参考文献:
[1][3][4]孟卫东,刘斌,李嘉明. 网络财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01.
[2][6]财政部会计司.从规范走向引导[J].财务与会计,2014(04).
[5]何显祥.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在线稽核实践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4(06).
[7]张敏,朱小平.会计信息化下的XBRL与会计课程整合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03):53.
[8]陈宇馨.XBRL应用推广与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调研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4.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