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正军
在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中,不同类型的背景材料,为考生答题给予不同方式的引导,审题时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既要在问题的指导下研读背景材料,从中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又要在深入领会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问题与背景的关系给予综合解读,揭示背景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提示和思路,使答案符合试题的要求。
一、事实类背景材料在答题中的作用
有的材料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问题或困难,如果“是什么”类(概括经济信息、概括材料反映的问题等)的试题,需要考生在把握材料主旨及分层观点的基础上,转化为理论术语;如果是“为什么”类(影响、意义、依据、原因等)的试题,需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该类现象、问题出现或存在的原因,或者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探究出现该类现象、解决该类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从现实角度分析原因或影响时,要注意从国家、公民等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如果是“怎么办”类(措施、建议、启示等)的试题,答题时就要围绕该现象、问题(或困难)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例1】(2016·全国课标卷II)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综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本题是一道“影响类”的试题,试题要求从消费和产业发展两个角度分析问题,政府采取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有利于制造出性能更优、数量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来说,这有利更好地满足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刺激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改变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对产业发展来说,既要从汽车业自身发展来分析问题,又要从对相关产业的影响来分析问题。
答案:对消费者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例2】(2016·全国课标卷I)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近年来,有的人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消解崇高。如胡诌“黄继光堵枪眼不合情理”“‘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董存瑞炸碉堡为虚构”等。凡此种种混淆是非的谣言借助网络等传媒随意传播,一些网民盲目跟风、随手转发。这种抹黑英雄形象的谣传引起了一些人历史认知混乱和价值观迷失。
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战场上多次负伤的志愿军老战士李继德动情地说:“黄继光堵枪眼时,我在现场!”当年的老排长郭安民挺身直言,燃烧弹点燃伪装草,“大火整整烧了二十多分钟,邱少云始终一动不动”。董存瑞的生前战友郑顺义多次口述力证,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在他的掩护之下……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如何守护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解析:本题是一道“措施类”试题,材料反映了在弘扬英雄精神中存在的问题:歪曲历史、网络传播谣言、盲目跟风。探究守护英雄、弘扬民族精神的措施时,要针对材料反映的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可以从尊重历史事实、利用网络传播学英雄的正能量、增强群众学英雄的自觉性三个方面探究对策。
答案:尊重历史事实,增强辨别信息真伪、抵御落后文化和错误言论的能力。利用网络等大众传媒传播英雄事迹,抵制和批驳肆意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言行。大力宣传英雄精神,使群众懂得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继承和弘扬英雄精神。
二、措施类背景材料在答题中的作用
有的材料介绍的是具体做法或经验,如果是“为什么”类(影响、意义、依据、原因等)的试题,答题时则需要分析每一条具体的做法或经验有何积极影响;如果是“怎么办”类(措施、建议、启示等)的试题,则需要把这些做法或经验用理论术语表达出来。
【例3】(2016·全国课标卷III)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停车难、停车贵”的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大城市停车位的平均缺口率达76.3%,同时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高达44.6%。某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整合线下停车场资源,建成智慧停车系统,将车牌号与车主手机捆绑,提供周边车位查询→抬杆放行→导航定位→停车缴费的全程智能解决方案(见图)。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互联网+停车”智慧系统的应用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解析:本题是一道“意义类”的试题,材料首先反映了我国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停车难、停车贵”,另一方面是停车场泊位空置率高。其次介绍了“互联网+停车”的具体做法,运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要结合我国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并注意从车场主和消费者两个不同主体的角度分析该类做法的经济效益;要围绕“规范车辆停放”去分析该做法的社会效益,可以从交通秩序、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等角度分析其积极影响。
答案:经济效益:加快车位周转,降低车场空置率,增加车场主收入;有效对接停车位供给与需求,引导停车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减少停车费开支;获得便捷停车的消费体验,提高消费满意度。
社会效益:减少车辆随意停放现象,形成良好停车秩序;加速车辆流动,减少交通拥堵。(若回答其他如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例4】(2016·全国课标卷III)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解析:本题是一道“启示类”试题,材料反映了屠呦呦团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审题的关键在于概括该事件的层次,并把材料语言与文化理论知识链接起来:“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体现了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要立足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 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体现了在实践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体现了运用现代科技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答案: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效果类背景材料在答题中的作用
有的材料介绍的是有关政策、措施或观点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影响、发挥的作用,如果是“为什么”类(影响、意义、依据、原因等)试题,把背景材料分层次转化为理论术语,就能说明出台该政策、提出该观点的影响、意义或原因;如果是“怎么办”类(措施、建议、启示等)的试题,则需要就如何扩大正面影响、发展其积极作用,克服负面影响、完善相关政策(或观点)提出建议。
【例5】(2016·全国课标卷I)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解析:本题是一道“影响类”试题,第一段材料反映了国际产能合作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三类”优势产业开展跨国产能合作,扩大了优势产业的市场范围,促进了优势产业“走出去”;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分工的地位。第二段材料反映了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的影响:“吸引了企业入驻”,有利于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能够扩大产品供给;“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体现了国际产能合作能够增加税收、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
答案:沿线国家:扩大产品供给;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扩大产品市场化;促进优势产能“走出去”;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例6】(2016·浙江文综卷)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BBC2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超级中国》《鸟瞰中国》《美丽中国》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从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的角度,简述这一“借船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功事例对我们的启示。
解析:本题是一道“启示类”试题,材料介绍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积极影响,试题规定的知识指向是“文化创新”和“文化自信”,因此,审题时应着力关注一下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文化创新”,哪些内容体现了“文化自信”,我们应当从中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表明中国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独特”一词,表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创新,通过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进文化交流。
答案:①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通过中英联合摄制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并在BBC2播放这一新的方式,成功实现了文化“借船出海”;纪录片通过叙事视角、结构处理等的创新,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这一成功事例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进一步丰富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②我国的文化是有价值和生命力的。纪录片的播放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魅力,引发收视热潮,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理解中国文化的兴趣。因此,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责任编辑 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