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位友
摘要:目的 探究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采用阶段性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6例(52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均采用临床阶段性治疗,以治疗3个月为1个阶段,连续治疗4个阶段,观察比较不同阶段患儿视力矫正情况及其临床疗效。结果 4个阶段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32.7%、63.5%、92.3%和96.2%,多项数据比较差异均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6例(52眼)患儿视力矫正效果并不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升,不同阶段患儿视力矫正效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采用阶段性治疗,患儿视力矫正效果与治疗时间不呈正比,但患儿整体疗效可随着疗程的延长而逐渐提高,治疗效果良好。
关键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阶段性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儿童发病率较高,其中远视性弱视占比重较大[1],约为70%,该病症发生原因主要为中度或高度屈光不正,患儿视力下降很快,易形成严重性视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视力水平和身心发展。本文探讨了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阶段性治疗效果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选取36例(52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等症状,均符合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诊断标准,经视力检查确诊(国内多采用低于0.8的视力评价标准)[2]。36例(52眼)患儿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5.8±2.2)岁,其中单眼病变20例,双眼病变16例,弱视程度:轻度弱视27眼,中度20眼,重度5眼,眼底注视情况:中心性注视30眼,旁中心性注视22眼。所有患儿和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均已于治疗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1.2视力检查方法 患儿患眼的临床检查范围主要包括眼前后节检查、眼压检查、眼球运动检查、眼位检查以及同视机和眼底注视性质检查等,具体检查方法为:通过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行散瞳处理,涂双眼,3次/d,3 d后依次行电脑验光和视网膜检影验光;3 w后,待患儿瞳孔恢复后,进行常规复验,观察并记录患儿最佳视力矫正情况。
1.3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阶段性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①入院时,对患儿患眼采用散瞳验光检查,之后根据临床检查结果为患儿配镜并指导患儿坚持佩戴,同时对患儿进行目力训练,以近距离精细训练为主,较常见的训练方法有描画和穿针等,15 min/次,远视和远视散光患儿训练2次/d,近视和近视散光患儿训练1次/d。②治疗6个月后,再行1%硫酸阿托品散瞳,依据患儿屈光度变化情况为其调换眼镜,在此期间不实行弱视训练。③复诊1次/3个月,将3个月作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即4个治疗阶段),在患儿每次复诊时,详细记录患儿视力矫正情况和视力改善情况。
1.4观察指标 对治疗后患儿进行3年时间的随访调查,观察比较4个不同治疗阶段患儿临床疗效(阶段性疗效)以及视力矫正情况。
1.5疗效判定 治愈:治疗后患儿可清晰视物,经检查视力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3年内未出现视力下降。显效:治疗后患儿可清晰视物,视力显著改善,提高≥0.9。有效:治疗后患儿视力有改善,视力水平增加≥2行,未至显效和治愈标准;无效:治疗后患儿视力水平增加<2行或无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通过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阶段性疗效 第1阶段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32.7%,第2阶段为63.5%,第3阶段为92.3%,第4阶段为96.2%,4次复诊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逐渐升高,见表1。
2.2阶段性视力矫正情况 观察比较4个治疗阶段复诊时患儿视力矫正情况,第1阶段视力不变者6眼,提高1行者27眼,提高2行者15眼,提高≥3行者4眼;第2阶段视力不变者1眼,提高1行者12眼,提高2行者29眼,提高≥3行者10眼;第3阶段视力不变者11眼,提高1行者23眼,提高2行者12眼,提高≥3行者6眼;第4阶段视力不变者10眼,提高1行者14眼,提高2行者19眼,提高≥3行者9眼。4个治疗阶段患儿视力矫正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的典型特征为患儿双眼均存在明显近视、远视和散光等,无法双眼单视,易造成视物模糊,即便通过配镜治疗,视力也会快随下降。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病因较为复杂,临床一般认为患儿发病与家族遗传、不合理用眼、用眼卫生、阅读和书写姿势、光线、长时间看书以及坐车或走路看书等多种不良因素密切相关,可导致屈光不正,形成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高度近视者或近视加散光但未配戴眼镜的儿童,患儿双眼视力相似或者相等,若能够及时戴镜治疗,并辅以适当的弱视训练,视力可有效提高,临床预后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随着第1、第2、第3和第4阶段等疗程的不断进展,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逐渐提高,各阶段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治疗阶段患儿视力矫正情况与疗程进展并不呈正相关,各阶段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总而言之,采用阶段性疗法治疗屈光不正性儿童弱视,可有效矫正患儿视力,显著提高其视物能力和视力水平,临床治愈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王中利.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的屈光矫正及综合训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7(11):25-25.
[2]谢美娜.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01):55-57.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