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更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而我们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因此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要侧重对高血压的防治,同时也给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社区治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又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可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升高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6亿,与1994年相比,2004年城市高血压患病率上升32%,农村上升36%。2003年据全国29省、市、自治区抽样调查,受检对象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城市分别36.3%、17.4%和4.2%,在农村则低[2]。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社区内中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减慢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社区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一种干预措施,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改掉不健康的行为,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患者与居民对高血压的进一步认识,树立健康的意识,积极配合治疗,有效控制血压,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群体健康水平。
2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健康体检的基础上,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将相关信息录入计算机进行存档、分析、处理,实行科学化、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按户籍进行分块管理,实施个体化指导。采用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常用于高危人群)和利用媒体(常用于全人群)进行直观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咨询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在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可与家庭医生签订协议,建立家庭医生联系卡,使健康教育方案更符合患者实际,也可为患者提供连续性服务,促进医患关系更加牢固,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健康教育形式要多样化,如在社区(村、居委)内制作宣传栏、黑板报,多媒体,编制有关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小册子发放给居民,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中讲课接受咨询,相互交流。
3 高血压患者社区健康教育内容
3.1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对正常人群,应重点教育高血压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特点及其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监测血压,明确高血压是可以预防的。对高危人群由于高血压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主要包括膳食不平衡、吸烟和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增加。指出这些危险因素的危害,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对患病人群,应在高危人群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高血压危险分层的的概念和意义,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正确认识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明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对患者家属重点在于疾病知识、自我监测技能与家庭护理技能的教育,以提高患者、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从而获得较高控制率和治疗率。
3.2用药指导
3.2.1一旦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必须终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防止发生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缺乏认识,普遍存在顺其自然的错误想法,认为平时无症状或有轻微症状不需服用药物,降压药物能使90%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较低,主要与患者服用降压药的依从性有关,有的不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有的血压正常后不坚持服药等,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意外发生的潜在因素。因此要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在平时健康教育活动中,必须加强用药方面的指导,向患者、社区居民讲清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以及不规律服药和自行停药的危害性,使患者、社区居民充分认识到遵从医嘱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预防心脑肾损坏的重要性,以取得他们的配合。
3.2.2 加强药理知识的教育,使大家了解基本的药理知识,促使他们不随意停药、自行换药。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教会患者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如短效降压药3次/d,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服,不要等到早餐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18点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30~60min给药效果最好,忌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释缓释片,服用1次/d,应清晨醒后即服用,这种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着重要意义,既能使白天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h血压的目的。并且告知患者、家属无论服用何种降压药都有三忌,①忌突然停药,②忌睡前服药,③忌服药剂量过大引起血压骤降。
3.2.3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应对措施的宣传教育 指导患者起床时动作应缓慢,防治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的发生[3]。同时,家庭医生、社区护士等可以通过电话随访、上门指导等形式随时了解患者服药等相关情况。
3.3饮食指导 饮食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方法之一。高血压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清淡饮食。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黑水鱼等。多吃蔬菜、水果及杂粮类食物,新鲜蔬菜500g/d左右,水果100g/d左右,杂粮类如玉米、燕麦、荞麦等。注意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新鲜水果、豆制品等,钠盐量不超过6 g/d。平时应由植物油来代替动物油,肥胖者需适当控制进食和总热量,以控制体重和适当减肥。戒烟限酒。睡前忌饮浓茶和咖啡,以免影响睡眠,导致血压升高。
3.4运动指导 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4],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时间频率。尽量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等。运动时心率以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00%~70.00%为宜。运动频度一般要求3~5次/w,持续20~30min/次即可,可根据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及气候条件等而定。长期坚持适量运动,有助于血压稳定下降。
3.5自我监测血压技能指导 在社区防治工作中,通过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使用正确使用血压计,教会他们在家中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注意事项及血压的正常范围,养成自我监测血压的习惯。测量血压时应做到定体位、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时间,应在服降压药后2~6h测血压,并将监测结果做好记录,有利于评价治疗效果,为进一步治疗和随访工作提供参考。患者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嘱其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
3.6心理指导 大量研究资料证实,高血压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防治有着重要影响。非药物治疗高血压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和焦虑或郁闷,有些患者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社区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进行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特点,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向别人倾诉心中的困惑,得到同龄人的理解,促使其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应激能力,有效控制情绪波动的发生,避免血压升高。
4 体会
在社区中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工程,可大大提高健康人群及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促使高血压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自觉、长期地坚持体育锻炼、合理饮食、规范用药,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静.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8,15.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十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30.
[3]刘芹.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J].全科护理,2010,8(11):2919-2920.
[4]张福金,张淑阁.高血压运动疗法[J].国外医学康复学分册,1998,18(1):31.
编辑/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