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衔接的特点研究

2016-05-14 16:08赵海峰
关键词:台湾衔接课程体系

赵海峰

摘 要:我国台湾地区向来重视“德、智、体、美、群”的教育,将德育视为其他四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摆在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尤为强调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上个世纪末,台湾地区开启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道德教育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德育理念、目标、内容、实施途径与方法、教材编写与课程设置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逐渐形成了一个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道德教育系统。台湾道德教育改革的优良经验及其在德育衔接领域取得的成就,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台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衔接

中图分类号: G42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131-2

0 引言

台湾地区自1998年课程改革之后,一直十分重视大、中、小学各阶段的德育课程和教材衔接问题,在有关道德教育的法律规章和指导文件中,也多次出现要求做好德育衔接的表述。大中小学德育的有效衔接,在纵向上要求大学、中学和小学三个不同学段构成层次分明、螺旋递进的有机系统;在横向上则要使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方面构成相互贯通、协调发展的要素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当前我国台湾地区的道德教育已构建了一个整体的德育体系和网络,大、中、小学德育之间实现了横向贯通、纵向衔接,不同阶段的道德教育形成合力,有效地推动了德育目标的达成。

1 德育课程在目标衔接上具有一贯性和层次性

根据《“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总纲》的总体规划,台湾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内容相对集中于《社会》课程,而在2009年颁布的《“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社会领域课程纲要》中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社会》课程的十大教育目标:

①了解本土与他区的环境与人文特征、差异性及面对的问题。

②了解人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之多元交互关系,以及环境保育和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③充实社会科学之基本知识。

④培养对本土与‘国家的认同、关怀及世界观。

⑤培养民主素质、法制观念以及负责的态度。

⑥培养了解自我与自我实现之能力。

⑦发展批判思考、价值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⑧培养社会参与、做理性决定以及实践的能力。

⑨培养表达、沟通以及合作的能力。

⑩培养探究之兴趣以及研究、创造和处理资讯之能力。[1]

台湾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非常注重与上一阶段的目标实现衔接,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中规定,其教育目标要延续“国民”教育阶段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提升普通素质教育,增进身心健康,养成术德兼修之现代公民”[2]的内容。同时,为实现高中阶段的教育目的,进而提出“须从生活素养、生涯发展及生命价值三层面辅导学生达成下列目标:

①提升人文、社会与科技的智能;

②加强逻辑思考、判断、审美及创造的能力;

③增进团队合作与民主法治的精神及责任心;

④强化自我学习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态度;

⑤增强自我了解及生涯发展的能力。”[3]

面对教育改革的需要,2004年台湾颁布了《品德教育促进方案》,进一步确立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目标:“增进学生对于当代品德核心价值及其行为准则的思辨、推理、选择,进而认同、欣赏、实践与反省之能力”;“引导并协助全校师生于对话沟通及共识凝聚的民主历程中,使校园成为蕴含正义、关怀与正向纪律气氛的道德社群”;“提升家长、社区对于品德教育重视程度,并促使其与学校教育产生相辅相成之功效。”[4]

总体上看,台湾大、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制定兼顾了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指导性和实践意义,目标内容既层次分明、阶段划分清晰,又保证了衔接的紧密性。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采用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螺旋上升的模式制定目标,基础教育阶段德育目标定位在贴近学生的年龄和生活实际,并逐渐侧重于“国民”基础品德的构建,高中阶段的德育目标则更多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的初步确立,而大学阶段的则注意侧重于建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

2 德育课程体系衔接兼具稳定性和灵活性

台湾地区的道德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由社会科的课程集中体现,以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的理念为依托,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外在表现形式,实现“协助个人发展潜能、实现自我、适应环境并进而改善环境”的目标。在高中阶段,担负主要德育任务的课程是《公民与社会》,同时设置了选修和必修课程并采用学分制,增强了各校在课程设置上的自主性,还注重结合学校和地方的文化特色来进行道德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发展空间。在课程时数上,相比于基础教育阶段固定每周两节《社会》课程,高中阶段采取的学分制则相对增加了道德教育的时间,既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也顾及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德育内容的广度与深度有所增加,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也更具弹性。

在大学阶段,德育课程设置更具多样性,各高校以通识中心为管理机构,依据本校的发展理念和特色,充分发掘校内外的德育资源,将正式课程与非正式课程相结合,并注重通过校园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校园多元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实现品德教育的效用。

此外,作为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地区在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都设置了《综合活动》的课程,一以贯之地强调实践活动在学生道德养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在侧重点上,两个阶段相互联系,但也各有不同。基础教育阶段的综合活动着重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外化为道德实践,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而高中阶段则重在通过班级、社团、学生会等组织活动,具体实践道德教育的内容,以探究道德本质,掌握道德判断方法,增强反思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大学阶段的道德教育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并未开设“综合课程”,但对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更为重视,各高校通过设计、引导和规划一系列实践活动,促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合作、信任、尊重,锻炼并增强大学生的协调沟通、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规划领导等能力。例如,台湾大学推行“服务学习”活动,要求大学生必须做到一定时数的志愿者工作才能毕业,鼓励学生在服务性工作中将道德认知转化为社会行动力,进而养成“负责、自律、勤劳、服务、合作互助”的美德。

3 德育教材体系衔接具有统一性和渐进性

自道德教育模式由分科教育向综合设科模式转化以来,台湾地区的德育教材在内容上逐渐体现出统一性、整体性、综合性和现实性的特点,各学段在德育内容上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注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道德教育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地全方位地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改革之后的台湾德育教材摒弃了原先按照学科体系的逻辑展开的内容安排,取而代之的是以九大主题为中心,将多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进行交叉整合,并贯之以现实问题的编排方式。在横向上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隔阂,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衔接,有利于德育内容与学生经验之间的扣合。

在纵向上,德育内容的编排始终以渐进性的九个主题为核心贯穿于各层次的道德教育,不同层次的内容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所侧重的培养学生的认知、思辨和行为能力。以“权力、规则与人权主题”为例,台湾“国小”阶段主要通过举例讲授和模拟自治活动使学生懂得与自己有关的权利和义务、明白选举和任期制的功能、认识“政府”主要组织的功能、“民主政府”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国家”的组成和目的等等,初步形成公民意识和了解公民责任。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材在延续上一阶段的目标之外,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公民社会的认知,扩充教学范围,着重强化学生的公民教育。《公民与社会》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划分为六至八个主题,涉及心理、社会、文化、政治、道德、法律、经济、永续发展等多方面公民基础知识。

台湾地区的大学德育在内容上十分注意与高中阶段的紧密衔接,包括生命教育、法制教育、人格教育、性别教育、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等多样化的内容,并且倡导德育内容的生活化,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相联系,使道德教育更“接地气”。例如明道大学,在教材选用上包含了国学经典、国际视野、史政法哲、人文艺术、知识管理、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体育和风雅等八个方面的内容,既体现了德育学科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需要,为培养民主社会的现代公民奠定了基础。

4 德育方法衔接具有多样性和立体性

中小学课改之后,台湾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认知与实践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未能培养学生达到“知行合一”的程度,公民教育的实效性很差,导致德育目标难以实现。课改之后,中小学德育摒弃了以往教条式灌输的德育教学模式,转而以认知启发、问题讨论、省思实践为基本教学方法,并引入了诸如价值澄清法、角色扮演法、道德两难法等新的方法。在不同教育阶段,注重采用与学生身心发展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并由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发展,教学形式也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呈现出越来越丰富多样、要求越来越高的递进趋势。

台湾各级学校还十分注重采用隐性教育的方式进行德育活动。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德育,各级学校都充分利用日常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文化现象,包括社会文化、传统观念、组织管理、礼仪规范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式的道德教育。基于同样的隐性教育理念,台湾各高校将有关德育的学科知识与各类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结合起来,提出并践行休闲教育、活动教育、实践教育等多种道德教育形式,倡导“无灌输的道德教育”。

参 考 文 献

[1] 台湾“教育部”.“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社会领域课程纲要[R].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2] 台湾“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总纲[R].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3] 台湾“教育部”.品德教育促进方案[R].2009.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4] 台湾“教育部”.台湾高中必修公民课纲要[R].http://teach.eje.edu.tw/9CC2.

猜你喜欢
台湾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捍卫“台湾”?美学者炒作旧书有蹊跷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