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爱
摘要: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合作学习收获的效果与期望值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我们寻求对策,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符合这一理念的有效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改进。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不合理。部分教师合作学习小组流于形式,不注重实质效果,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组与组之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均衡,有些小组多数都是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有些小组则大部分是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这样就导致组与组之间关系不平等,缺乏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无法使学生在竞争中取得进步;二是单一的以数学成绩分组,忽略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其他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获得较多的表现机会,而成绩平平的学生则很难有机会表现,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不平等;三是合作小组通常是固定的几个学生,时间长了成员之间容易产生依赖,不利于发展小组成员的创新思维。
2.运用于合作学习的内容不适合。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合作学习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然而有些教师不论教学内容的难易,动不动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于非常简单的问题,显然是浪费时间的做法,而对于单单依靠学生很难解决的难题,则是越讨论,越困惑,让学生思维陷入困境。这种无意义的合作不仅无法发挥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教学进度还受到影响。
3.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干预不恰当。有些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实行“放羊式”管理,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不干预或是很少干预,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有些教师则进行过多的干预或是过早的干预,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处于被动,抑制了他们的学习热情,降低的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评价不全面。评价是合作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部分,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合作学习的评价主要存在这么几个问题:一是只注重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合作过程;二是只集中于对小组中部分同学的评价而忽略了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三是只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互评。这些不全面,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会使得合作学习发挥不出它的全部功效。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1.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进行小组的划分时,首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信息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分组,减少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其次,要把握学习小组的成员个数,小组成员越多,组员的参与度将会越低;再次,应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并且定期进行角色互换,促进全面发展。
2.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内容可以选择以下几类: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如学习某些数学公式、数学定义时,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或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答案;二是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探究性的问题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人思维有限,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才能激发它们的潜能;三是开放型的内容。开放型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当中的地位。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扮演着任务的“设计者”、讨论的“参与者”、学习的“引导者”和进程的“调控者”四重角色。教师应明确自己的地位,为学生提供适当帮助,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4.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科学全面的评价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团体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促进成员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态度、情感体验进行合理的评价;三是自我评价和成员互评相结合,让学生能充分认识自己的同时也能与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团结合作氛围。
三、总结
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教师们也都在转变教师是主体这一错误观念,将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虽然现阶段对开展合作学习仍存在许多困惑,但相信通过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友华,李玲.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