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斌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坚持以实施“为民党建”为统领,以建设强有力的村级组织为核心,以设立“三个1%专项资金”为抓手,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不断夯实了党的执政根基,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突出“建强队伍”关键,设立“1%强基工程专项
资金”,推进村居干部职业化、专业化,
着力构筑“活力家园”
从2009年起,每年拿出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设立村居“强基工程专项资金”,通过实施有效分配,发挥资金杠杆效应,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充分激发村居干部队伍的活力。
提高报酬待遇,做到“有动力理事”。针对村居干部待遇偏低、岗位缺乏吸引力的实际,每年从“1%强基工程专项资金”中划出经费,用于发放村居干部报酬、提高离任村居干部生活补贴。目前,村居定职干部年均报酬由2008年的1.4万元提高到5.1万元,村居党组织书记由2.1万元提高到6.3万元,离任干部的养老金也提高到每月800元,村居干部队伍的活力和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
注重教育培训,保证“有能力成事”。在“强基工程专项资金”中设立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组建全省首家村居干部协会,定期组织村居干部开展参观学习、座谈交流、专题辅导等活动,为村居干部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培训和资源共享平台。选派村居干部到园区建设、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一线实践锻炼,到先进村居跟班学习,组织参加各层级学历教育培训,大力提升村居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达85%以上,“能人型”书记占比超过95%。
严格考核管理,力促“有压力干事”。既给待遇更压担子,全面推行年初亮诺、能力培训、公开晒绩、年终直评、星级排位“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激发村居干部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将村居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报酬挂钩,倒逼效能提升。将待遇激励与政治激励有效结合,采取“进班子”、“提职级”、“变身份”等措施,7名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进入镇街党政领导班子或明确为副乡科级,10名享受专项事业编制。
突出“服务群众”重心,设立“1%社会建设专项
资金”,推进便民服务规范化、常态化,
着力构筑“和谐家园”
针对基层群众需求日益丰富,村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从2011年起,每年拿出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第二个1%,从打造平台、构建网络、完善体系等方面入手,着力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建设为民服务中心,“面对面”服务。加大投入建设集村部、卫生站、超市、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民服务中心,平均每个村居达800平方米。实行“为民办事全程代理”制,依托综合服务中心,在所有村居全面建立社会事业工作站,由大学生村官担任站长,整合民政、计生、劳保等社会事业,并优化功能配置,实现区镇村三级网上资源共享,群众不出村就可尽享信息化进步带来的服务便利。
创设便民信息平台,“点对点”监管。投入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民生资金监管平台,在各村居配备电子触摸屏,建立专门数据库,定期公开各类民生信息,切实保障了群众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投入数千万元建成了“视频监控应用平台”,形成了区有监控中心、镇和小区有监控平台、街道有技防网络、企事业单位有监控设施、户有报警装置的“技防区”格局,平安法治建设和信访工作保持全省领先。
搭建与民沟通桥梁,“心连心”交流。在每个村居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并按每人每年4000元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两代表一委员”除参加统一活动外,可自主安排时间,通过驻室接待、主动约谈、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掌握社情民意,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广泛开展“周末高港·党员关爱服务行动”,成立社会治理创新、文体卫生、社会事务等7支专业服务队,组织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时间开展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法律援助等多样化社会公益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突出“造福百姓”要义,设立“1%环境整治管护
专项资金”,推进人居环境生态化、长效化,
着力建设“美丽家园”
从2012年起,每年拿出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第三个1%,以村庄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提升市民素质为内涵,建设“看得见绿、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强化综合整治,改善村居生态环境。组织推动是龙头,将党员干部作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主体,以村居为单位,组建8~10人的党员义工服务队或党员突击队,并为农村无职党员、离任村干部设置保安保洁、绿化养护、河道管护、公共设施维护等岗位,通过发放公益活动补贴,加强履职实绩考核奖励等,提高参与整治家园、美化环境的积极性。全区已建成省三星级康居村6个、二星级康居村25个、一星级康居村59个,区级层面已通过国家级生态区技术评估。
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发动群众是关键,深入开展美德善行系列活动,精心打造美德善行示范街,建立美德善行榜,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人,让村民在习惯养成中感悟文明、理解文明、实践文明。结合文明示范创建等活动,借助志愿者服务、评选“大江儿女”等载体平台,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村庄农民休闲广场,由党员发起组建秧歌队、健身舞蹈队,引导村民摒弃传统生活陋习,养成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
强化督促检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齐抓共管是保证,在全区所有村居建立专职队伍,管护站负责人由专职村干部担任,落实管护工作人员792名,给予每人每月800元的用工补助。强化督查考评,建立村居、镇街、区级联动督查考评机制,实施周巡查、月检查、季考核、年考评,真正体现奖勤罚懒、绩效优先。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保障村居环境常态、长效管护。
设立“1%社会建设专项基金”,推进农村基层
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四点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高港区“三个1%专项资金”的设立实施,牢牢贯彻了这一重要论述,并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阐释,是一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有益探索。
启示一:必须把科学规划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好。“三个1%专项资金”实施前,高港区委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在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区情实际,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尤为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在“大党建”理念指引下,将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法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结合,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启示二:必须把建强队伍作为基础工作来筑实。基层干部队伍是抓好基层工作的核心力量。高港区委抓住关键,将第一个1%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提高村居干部待遇,稳住了人心、稳定了队伍。在提高待遇的同时加强管理,配套建立了村居干部队伍长效激励保障机制,通过加强考核考评,激发出村居干部的活力和战斗力。
启示三:必须把便民为民作为重要目标来追求。优质的服务,发力在基层党组织和村居干部,检验标准是群众受益。高港区委始终坚持为民导向,不断探索将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努力做到真正让群众得实惠。在“三个1%专项资金”杠杆的撬动下,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67%投向民生领域,通过建优服务平台、建强服务队伍、建好服务载体,用基层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启示四:必须把有效投入作为重要保障来构建。说一千道一万,有效投入是关键。“三个1%专项资金”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基层组织建设的投入做出了制度性安排。高港区委从实施之初,在资金流向上坚持把解决改善基层最急需、要求最强烈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建立健全财政资金长效保障机制。目前,“三个1%专项资金”村居年均达到50多万元,保证了基层组织建设资金投入的长期性、持续性和可靠性。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高港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