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学习

2016-05-14 16:51唐晓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可视化层面

唐晓勇

上一期的专栏主要就如何借助思维工具开展“探究式”学习。而要真正完成整个探究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关键。教学设计为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提供了实施路径,因此,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着学习质量的好坏。

首先我们来看看专家对教学设计的理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1988年)中这样界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我国学者乌美娜等认为:“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我们再来看看传统的教学设计特点,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是线性文本表达。线性文本容易让思考变得僵化,缺乏立体思考、创造性思考和整体视角。同时,线性的教学设计缺乏图示化表达,容易让大脑感到“疲劳”。因此,我们需要利用思维工具进行教学设计的重构,改变人的思维模式。

那么,如何借助思维工具进行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呢?我认为需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以课程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首先是宏观层面的设计。这里的宏观层面主要是学科层面和整册教材的视角。从整个学科的层面看,我们可以把学科内容结构化,让学科内部元素之间的关联可视化,便于教师从整体和宏观的视角“俯瞰”学科。如小学语文,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轻松地呈现语文课程所包含的核心领域,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等,通过网状连线揭示各个要素之间关联。例如,识字与阅读之间的关联是“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联是“读写互动”,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之间的关联是“引发问题研究”等。从整册教材的角度看,可通过对整册教材的设计,明确单元(或章节)主题,有效整合单元内容,从宏观层面让教师明确“教什么”。

其次是中观层面的设计。这里的中观层面主要是指单元或章节层面。每册教材都是由若干单元或章节组成,单元的主题设置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聚焦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需要聚焦于单元主题,单元内的相关课文或小节的内容要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挖掘,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再次是微观层面的设计。这里的微观层面主要是指每一篇课文,或者每一个小节。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倡导用“逆向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师首先要聚焦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完成教学目标需要学生掌握哪些学科知识,学习这些学科知识需要运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教学设计,让教师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等认识更清楚,让教学实践的路径变得更为清晰,这样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开展教学。

总之,基于思维工具的教学设计让设计可视化,便于教师立体思考,让教师“一览众山小”,站在更高的视角实施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可视化层面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铁路信号设备电路原理仿真教学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思维可视化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基于雨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