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

2016-05-14 22:39袁静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8期
关键词:例题笔者评价

袁静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认知的构建,广大教师也积极将此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下初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如何呢?下面笔者结合一次听课过程中的思考,从教师、学生、评价方式等方面对影响合作学习的因素进行探讨.

一、教学片断呈现及分析

教学片断一本节课之前,教师已经将导学案提供给学生,安排他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并提供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针对性答疑,并预先对各学习小组将要展示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布置.本节课的内容对应八年级物理教材《重力 力的示意图》一节.

师:我们在上一次课已经开始学习本章第一节《力 弹力》,下面请同学来回顾一下相关内容:力是怎样定义的?弹力是怎样定义的?请说明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弹簧秤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请学习小组A(简称“A组”,下同)的同学对上述问题进行回答.

A组的学生依次回答相关问题.

分析:学生按照事先的准备,如行云流水般将答案进行“朗读”,声音宏亮,非常大方,而且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获得了展示的机会.让笔者最为感触的是学生发言时所显露出的自信和从容,和传统课堂大不一样.笔者又困惑于新课前的知识回顾是否必要,因为一般课前导入环节的知识回顾应该具有针对性,显然上述复习内容与本节内容的衔接并不密切,另外相关知识只有对基础特别薄弱,或是学习极不自觉的学生才有复习的意义,片段一的教学活动能兼顾到全体学生吗?

教学片断二

例题解析:某物体的质量为30 kg,求解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生1(B组成员):介绍一下我的解答,已知m=30 kg,g=9.8 N/kg,因此G=mg=30×9.8 N=29.4 N.

生2(B组成员):方才我们组同学所展示的结果,你们有疑问吗?

其他同学对此一片漠然,老师见状,就直接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分析: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题目,班上的大多数学生都不存在难度,但作为例题呈现出来,它对学生的意义不仅仅是求解答案.当学生的认知结构限制他们进一步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进行适当地进行点评和说明.比如结合例题强调计算题解题规范,具体计算时g的取值有何讲究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认知上的盲点,教师有必要结合本题进行说明.

教学片断三“力的三要素”的学习.

生1(C组成员):在物理研究的过程中,我认为可以将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点界定为力的三要素.各位同学对此有疑问吗?

生2(D组成员):为什么将力的三要素确定为这三项内容?

生1:……(无言以对)

教师及时介入学生的合作学习,对这一问题进行讲解,并通过“手推门”这一小实验说明大小、作用点以及方向对力作用效果的影响.

分析: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疑问进行积极地应对,反映出教师较好地应变功底,能巧妙掌控课堂的进程.笔者对此却又有另外一番感慨: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像是对老师预先设定好的情节进行演绎,一旦有人偏离剧本的预设,就陷入僵局,剩下的只有靠老师来救场.此外上述片断中的问题出在哪儿呢?是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还是他们在预习阶段有缺失呢?笔者又想到,所谓合作学习仅仅只是各自为战基础上的答案共享吗?对于不太明确的地方,同学之间是否有过相互讨论?学生是否就此去咨询过老师?学生有无搜集相关资料?

二、结合课例对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思考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掌控力

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引导,此外师生配合方面,也缺乏默契.即使某些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较好地完成了合作学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节课都能配合得如此流畅,其实表现好的课堂乏善可陈,大部分课堂合作都是生硬而呆板,或是将合作学习作为形式上的一种流程,将完成教学任务放在了首位,学生根本未曾经过深度思考,更没能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很多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按照原有座位让邻近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而对组内成员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水平不甚了解,因此,有些小组因优生较多,讨论积极,发言踊跃,而某些学困生较多的小组,处理问题时遇困难较多,使得讨论氛围沉闷,也无人出来交流见解.上述情况都表明教师没有真正把握合作学习的理念,缺乏驾驭合作学习的掌控力,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教师的评价对合作学习的影响

进行合作学习,常常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但是大多数小组发言者都是“在我看来……”、“我认为……”、“我觉得……”,这些说法所呈现的都是发言者个人的看法,而不是小组的集体意见.而教师在对小组成果的展示进行评价时,也是经常说:“你的理解……”、“你的结论……”.这样的评价方式一方面过于侧重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忽略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另一方面过分侧重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对探索方法和过程的评价.此外,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学习习惯、合作态度以及参与程度方面多有缺失.由此可见,正是教师不恰当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的展示偏离合作学习的主旨,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

笔者结合多次课堂观察发现,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明显提升.比起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这样的课堂的确热闹很多,学生也因感受氛围的自由而学得更加轻松愉快.但是仔细观察这种课堂,笔者又发现,这种参与度的提升其实覆盖面很窄,主要还是那些思维灵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充分参与,那些学习困难,思维节奏较慢的学生彻底沦为合作学习的看客,他们往往无法获得独立思考以及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比以往的接受式学习要差.

4.对合作学习的目标定位

学习小组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没有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明确,或是没有深入地剖析所要研究的问题,讨论和交流没有章法,经常是想到哪说到哪,大部分学生只是表明自己的看法就算结束,而对其他组员的看法不主动进行思考和评价,这就使得合作学习浮于表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可以说只是走走过场,因此这样的合作学习依然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层面,没有触及合作学习的本质,更没有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因此他们不知道在合作学习中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

猜你喜欢
例题笔者评价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