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利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我国加大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力度。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向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不断前进。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当从课程设置及课程模式等的角度出发,还应当积极构建良好的大学文化,运用其不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步。本文首先对大学文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最后总结了大学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关键词:大学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积极构建良好的大学文化,对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不断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新时期,在积极构建大学文化的过程中,它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分不开的。现阶段,我国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对二者之间的关键联系进行总结和应用,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和措施,提升整体课程质量,促使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一、大学文化相关简介
(一)内涵
高校在长期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系统、风格、文化内涵等,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各高校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其中包含了大学特有的灵魂,也是我国整体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看,高校是构建及传播大学文化的重要媒介,该文化是由多年来不同学生团体和教师长期努力创造而来的,将精华内容逐渐进行积累,便构成了当前高校当中精华的文化和精神。高校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学校的精神、价值观等向学生进行传递,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大学文化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够将社会意识当中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展现。
单纯从文化的内涵方面来看,社会主义文化是大学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前者始终是我国整体文化内容中的主导,大学文化作为重要的产物及组成部分,在日常应用和传播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不仅其主要性质是青年文化,同时,还能够将高校的教育性特点进行充分的体现。这是因为大学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是围绕教育而来的[1]。因此,大学文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的系统,能够对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内容进行引导、规范和制约,而针对高校而言,大学文化能够逐渐引导高校在积极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建筑风格、知识体系和制度规定等。从职能的角度来看,大学文化在形成和应用过程中,是对知识和思想的一种良好传播,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因此其同普通社会文化还具有一定差别。
(二)特征
1. 开放性
大学在日常运转过程中,要想不断进行知识的创新,促进知识、精神和思想不断更新,从而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做贡献,其必须能够积极接受多种文化内容,如国外先进文化精神和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等。由此可见,大学文化的一项基本特点就是开放性。这一特点促使我国大学文化在构建和应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活力,能够促使在其影响下的大学校园充满生机。同时这一特点还决定高校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传承,同时还应当不断吸收国外经典和先进的文化内容,才能够促使高校文化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促使高校大学生在接受先进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
2. 服务性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为重点,而学生步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等都需要凭借学生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校现阶段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应当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当逐渐引导学生在大学生活当中变逐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快速节奏和环境,促使大学生能够在步入社会以后更好的为其进行服务,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由此可见,新时期,高校在运用大学文化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学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服务功能,即为大学生的自身发展服务,为我国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服务。高校现阶段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将自身的文化逐渐同我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进行紧密的联系,积极从多个社会角度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文化的开放性与服务性是紧密联系的。在应用过程中,只有不断提升大学文化的开放性,才能够丰富大学文化的内容,而服务性能够促使大学文化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大学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以大学文化为媒介
从始至终,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通过文化促使人们逐渐形成统一的行为和社会互动就是教育的本质。因此,现阶段高校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就无法脱离文化而存在。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积极融入大学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还有助于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正确的思想内容影响,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激发学生的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以大学文化为媒介,能够促使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学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能够促使学生受到环境、精神甚至学校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二者具有一致性。大学文化日常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中,注重从人文、科学精神等多个角度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教育,以提升学生高尚的道德为目标,由此可见其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可以说,在大学文化这一整体的背景下,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校园文化是否优秀,可以从学校建筑中的特色以及其同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程度来看,大学文化是一种无形中的存在,其能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也是此项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等的影响是无形的。例如,大学文化当中的制度文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遵守学校的相关纪律和规定,从而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也能够促使其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思想,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二者具有一致性
1. 性质相同
首先,从结构上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当中既包含大学文化,同时也包含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意识形态当中的一项基本成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从方向上来看,二者在长期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党的领导,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建立不断做出贡献。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能够充分反映我国社会的经济及政治状况,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不断推动这两项内容的长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积极进行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构建出符合社会主义长期发展的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促使大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在遇到事情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等,这些是对我国大学文化中心内容的充分展现。
2. 二者具有相同的任务
二者在实施过程中都是针对大学生这一主体来进行的,从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学生做人的方法进行引导,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和正确的观念。新时期,高校在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这一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首先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引导,促使其思想逐渐满足社会同社会思想相符,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能够得到全面培养,可以说,大学生的成长是受到大学文化的影响而来的。
新时期,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结合大学文化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这一目标也是二者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客观基础。
三、大学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一)有效建设校园文化设施
新时期,在积极应用大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方式,加强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首先进行大环境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促使校园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能够充满较多的人文景观,促使学生步入校园便感受到一种文化气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具有重要意义[2]。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全身心的进入学习和科研状态之下,对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在积极进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两方面入手。首先,博物馆建设。众所周知,博物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物品,能够有效的将文物、历史展示在人们面前。其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介之一,新时期,在积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博物馆的应用,促使其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并积极融入趣味性和思想性等特点。同时,借助博物馆这一重要平台,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进行文化的创新,并将我国思想及文化有效的传播出去。学生在浏览博物馆广泛的知识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对于创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品德等都能够受到重要的熏陶,促使学生内在得以成长;其次,图书馆的建立。新时期,高校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过程中,要想充分利用大学文化,就应当积极加强图书馆的建立,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增加对多种知识的了解和思考,从而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
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积极进行大学精神文化的建设,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先进的优秀文化进行利用,不仅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创新,同时还应当积极学习和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促使校园精神文化不断创新和丰富,提升校园文化的灵活性。
首先,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而其与文化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它能够决定优秀文化是否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同时还能够左右文化未来创新的方向[3]。在这种情况下,新时期,我国高校在积极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应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严禁以偏概全现象的产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促使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加大对外国文化的吸收力度。积极学习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思想,将其精华融入到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当中,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增加对两国文化的对比,从中吸取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并运用其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
综上所述,从目标和方向上来看,大学文化的构建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新时期,在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的过程中,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好的将我国传统民族精神进行传扬,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应当在高校学习过程中,逐渐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大学文化,从而从思想上产生对为我国文化、政治的深刻理解,也才能够在步入社会以后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锴. 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4.
[2]于运国. 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3]蒋翠云.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D].中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