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绽放初心

2016-05-14 10:07赵阜祺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认知和谐初心

赵阜祺

摘 要:语文教学的初心是人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教给学生的不该仅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心理的融合。教师要巧用多种形式,把情感渗入教学,把快乐灌注课堂,让语文课堂绽放初心。

关键词:语文;认知;情感;和谐;初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其实,语文教学的初心就是人的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语文课教给学生的不该仅仅是一种知识、一种技能,更多的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心理的融合。教师要巧用多种形式,把人文融入教学,把快乐灌注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用一颗敏感的、独特的、开放的心感受文学之美。初心绽放的语文课堂才是精彩的。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初心呢?

一 、巧用艺术,让课堂绽放“美”之初心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情感是语文教学的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注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学生,以情来陶冶学生。教学中可以把枯燥、无形的文本,通过大胆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巧妙地加入适当的艺术形式,让其转化成有情有感的审美印象。比如《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写“真景物”“真感情”的自然之作。初读后,教师一般会问:词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就按照教参予以分析讲解。可这一切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是无法充分感知词的意境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也是“云里来雾里去”的。可如果在适当的诵读之后,教师让学生随文作画,且由几个学生合作即兴表演,一堂本来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在加入了恰当的艺术形式后,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合作精神都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当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图逐渐展示在面前时,图文并茂,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了审美感受,身心也自然得到了极大的愉悦。

二 、巧借媒体,让课堂绽放“乐”之初心

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乐于学习。如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配乐朗诵,学生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一面随音乐诵读,身心沉浸在优美缥缈的言辞之中,感受那美好闲静、质朴自然,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的令人神往的世界。在配乐诵读中演绎内化,学生能感悟出作者陶渊明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表达出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学生在轻松动听的诵读中获得了诗情画意般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快乐心境。

三、巧创情境,让课堂绽放“情”之初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心理,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忘我地投入到课文中。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重要的是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参与,使学生从中得到直接的情感体验。如我在上《背影》一课时,刚开始学生始终进入不了状态,我突然从讲台上转身离开走向教室门口,当大部分学生还在不知所措时,一个学生突然大声喊:“看,背影”……学生由老师的背影自然地过渡到了父亲的背影,就这样水到渠成地进入了课文。在后来的几次互动中,学生的情绪不断受到冲击,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感动的眼泪。整个课堂,学生情与作者情、文本情巧妙地结合。可见,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诗一般的心灵感应和情绪释放的过程。

四、巧妙放手,让课堂绽放“活”之初心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告诉我,教学的关键时候可以学着“放手”。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做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助手,而不是保姆。在课堂上,教师是积极健康课堂气氛的营造者,应巧妙地组织,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情感交流中,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归纳结论。笔者在指导教学工作中,多次指导教师开展以“实施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为主旋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每一节课下来,都是惊喜多多,最让人感慨的就是学生在课堂展示交流环节中表现出来的才华和潜能,是我们传统课堂上很难见到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你争我抢、各不相让的交流发言场面。所以,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当然,教师要在一旁给予必要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这里的“放”不是“放散羊”,而应该是“放风筝”,只有把握了方向,风筝才能越飞越高。不管怎么放手,老师都不能忘了自己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学是人与人相互交流和促进的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课应该承担起启发、培养学生思想的重任,因为语文课关注的是“人”的发展,它要通过作品中凝聚的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有情感才能形成体验,有思考才能萌发思想,教师要紧扣学科及学生特点,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情感渗透教学,让快乐注满课堂,让语文课堂绽放初心,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王兰英.让语文课堂“静显”风采[J].吉林教育,2010(6).

猜你喜欢
认知和谐初心
永远的初心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