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力强
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相关研究学者争论不断的话题,在参考了国内许多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后,认为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它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前期准备,还有课后问题反馈与总结。没有充分的准备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没有足够的信息反馈就无从得知教学方法的不足。所以,课前、课中和课后要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衔接得当,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效率;课前预习;课后反馈
一、课前准备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想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功夫必不可少。具体做法如下:
1.重视课文内容的品读
新课改要求老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其实对于语文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目的体现在课文当中,文字是思想的载体,语文一旦离开了文字,就彻底脱离了教科书作为工具的作用。对于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课文,语文老师也应该为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结合生活实际,选好最佳视角,引导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疑惑。所以,老师要学会在正式上课之前了解文本,积极备课,思考上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自己把课文分析透彻了才能保证学生读懂了,这样才能成竹在胸,避免尴尬。
2.重视解读每一位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句话是很多中小学校园的标语,由此可见,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性。作为充满活力的中学生,他们灵活的思维、探知新世界的好奇心和无限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成为独一无二、潜力无限的优秀个人。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同时也注意寻找他们的相似点,因材施教,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为生长环境不同、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认真制订备课方案,使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不致出现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象。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对不必要的教学内容能省就省,仔细揣摩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做好教学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背景,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3.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老师在品读课文、解读学生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单元架构、课后习题等,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揣摩学生在学习课文当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了解他们能不能明白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就算懂,又掌握了几分?这些都是语文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尽心考虑的事情。做好教学预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让即将实施的多边对话充满了智慧的考量与情感的沟通。
4.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师要做足准备工作,学生也是如此。如果只注重老师单方面的尽心尽力,就算考虑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最后没有学生的自觉配合一切都是徒劳无功。所以,老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在每节课上完之后给他们布置预习任务,比如熟读新课文,学写生词生字,利用各种方法收集相关资料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在真正上课时会高效很多。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课堂教学
1.导学新课
在“导”的部分引入课前准备中老师备课本上记下的内容。在上课开始时的第一分钟不需要马上就进入新课文的学习,给学生留点进入状态的时间。首先,要设计新颖别致的导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富有激情的导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设计与课文有关的小练习,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情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最后,检查预习,落实字词教学。
2.诵读感知
诵读在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显得极其重要,巧妙地运用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扫除学生的阅读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交融的世界,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不自觉地理解作者写作时的心情、思路,用心去感知课文内容,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的模仿诵读,更是学生对文本的一次深刻的感知。集体读、自由读、分组读等等,多种形式的诵读都是对文本的感知过程。
三、课后反馈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课后的反馈就显得很重要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对作业进行充分设计,根据上课情况再做适当调整,如果学生作业做得不理想,在下节课时再做相应补充,使得教学更加有效。并且,在课后,老师也要做反思,记下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备课方案,争取下次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祝建军,潘革新.让文化互动植根于语文教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2]余绪富.激活资源·品读感悟·高效阅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成功:教育,2012(6).
[3]汪世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