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玉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这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既不能操之过急,忽视作文水平的渐进性,也不能采取放羊式,忘却作文水平提高的可能性。下面我就谈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1.重视积累,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只有写作技巧,而没有生活积累、社会经验和思想深度,要想写成一篇有质量的作文,也是不可能的。就像修好了的渠没有水一样。许多学生一向头痛作文无东西可写,另一方面却忽略了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只有像海绵一样大量吸收,文思才能如潮而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学生应重视积累,养成勤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字、词、句、篇章的积累。这样做既可以培养语感、陶冶性情,又能积累素材、学习技巧,作文时偶引诗词为文,能很好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学无止境,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写作也是一个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在具备先决条件的基础上勤写勤练、笔耕不辍,才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办法。在写作上我们提倡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用笔表达。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天天“唱”,天天“练”,就能不断熟练、不断提高。
3.重视方法指导,养成认真修改的习惯
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教师应努力做到“三求”,即:求真、求新、求美。同时,应重视完稿后的修改,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人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到位,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认识;表达我们认识的文字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选择恰当,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选择。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文章是不断修改出来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文章修改的作用,培养完稿后认真修改的习惯。
二、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以往语文老师总是感觉自己上课非常辛苦,但有劳而无功,那么,我们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改进作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阅读时要求学生标出文章的主题句或优美句子,写出文章的思路线索,对文章的精彩之处进行点评,模仿精彩的语段,压缩较长的语段,扩展语句……这些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思考、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一定要动手写,及时总结评价,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课堂气氛也会因此活跃起来,比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效果不知要强多少倍。
三、作文教学更应重视批语
1.好的作文批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发其写作的内驱力
对学生的作文,尤其对视写作为畏途的学生的作文,我总是尽量肯定,以保护其写作热情,调动其写作积极性,进而引发其写作内驱力经久不衰。
对学生作文,即使是一个优美的语段,一个用得恰到好处的成语,也必须慷慨、及时、得体地予以表扬;而对于不足,则应和风细雨、娓娓而谈。这是因为:教师的赞美,应该是洒向青少年灵魂深处的一缕阳光;教师的批语,也应尽可能化作渗入学生心田的一滴甘露。
2.好批语能及时消解师生间的误会,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总免不了发生误会甚至矛盾。不少学生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即使错误在老师一方,他们也常常不敢、不愿或无处讲。但在语文老师面前,他们至少“有处讲”,这就是作文(包括课堂随笔)。
3.好批语能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能铸造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之魂
为数不少的中学生,存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这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中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中被搞得疲惫不堪,这早已司空见惯。作为语文老师,理应担当起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竞争的使命。
一位平时学习一直不错的学生期中考试发挥失常,她写了洋洋千语,诉说内心的痛苦。我挥笔缓缓写到:“请让伤痛化作前进的动力,可以吗?”大概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这位学生写下了“谢谢”二字,表达了他的感激之情与赞同之意。
师生间的心心相印,会生发出多么强烈的教育感召力!
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科目,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中之重”的作文教学是轻视不得的。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在关注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灵魂的塑造和生命的培育,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
参考文献:
何欢.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