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绍慧
中长跑除了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今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中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方式,然而传统的中长跑运动由于枯燥、乏味,中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容易厌倦,大有“谈跑色变”的恐惧心理。针对此类情况,就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中长跑学习的兴趣,成为体育教学中值得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中长跑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
中学生在学习时常低头弯腰,易引起大脑供血和供氧不足,长此以往,得心脏疾病的机会便会增多,然而经常坚持中长跑运动能够缓解这方面的不足。而经常锻炼的人的肺活量也远远高于一般人。同时经常坚持中长跑运动,也能够提高人体消化系统功能、免疫功能以及抗寒等功能。
2.有助于培养中学生坚韧顽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中长跑运动时,会出现“极点”现象。有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缺乏顽强的意志,怕苦怕累,不愿坚持下去,半途而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果遇到这点苦和累,就丧失斗志,败下阵来,何谈今后的社会竞争。我们在中长跑学习过程中就要教育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学生坚韧顽强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二、了解中长跑的一般知识
中长跑是发展耐力的项目,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操场上、马路上、田埂、河提都可以进行锻炼;可以一人,也可以多人同时锻炼;在时间上,可以早晨锻炼,也可以晚上锻炼,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来说,中长跑运动对中学生来说更为适宜。
1.正确认识“极点”
所谓的“极点”就是在中长跑途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四肢无力,产生难以坚持跑下去的感觉。当“极点”出现后,一定要有顽强的毅力坚持跑下去,要加大呼吸深度,适当调整跑速,这样“极点”现象就会缓解。身体机能也会得到明显好转,慢慢的,身体状况转入正常,身体的力量感随之而来,脚步也就轻松了,信心也就有了。
2.正确认识呼吸方法
中长跑时呼吸节奏要与跑的步子配合起来,一般是跑2~3步一呼气。随着跑速的加快和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可采用一步一吸气、一步一呼气的方法。呼吸应有一定的深度,而且着重呼气。另外可适当调整跑速,这样继续跑一段距离后,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呼吸会逐渐均匀。
3.合理分配体力
在校运动会上,我们经常见有些中长跑运动员,听到发令起跑后就全力以赴跑到最前面。往往这些人没有跑多远就明显跑不动了,甚至还有放弃比赛的。这明显就是没有合理分配体力的结果。中长跑对体力有一定的要求,如开始跑的过快,消耗体力较大,后面就很难坚持跑下去或跑得很慢。因此,在中长跑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合理地分配体力。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平时的练习情况确定自己在起跑、前半程、后半程、冲刺各阶段的体力分配,确定自己的跑速。
三、“引趣教学法”的运用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兴趣爱好。根据这一个生理特点,中长跑教学应采用“引趣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兴趣是影响中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一经激发,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的学习情绪。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中学生对中长跑学习的兴趣呢?采用何种“引趣教学法”呢?
1.变换环境,增加新鲜感
一般来说,中学生对不断变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也容易被这些事物所吸引,然而通常在中长跑教学中,教师往往安排学生绕圈练习。这样枯燥的跑法,中学生很容易在跑的过程中偷懒,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校内的自然环境或一些人工制造的环境,就不会显得那么单一枯燥了,中学生就愿意参与其中了,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到校外的公园、树林、河畔、田埂等自然环境中去跑,效果会更佳。
2.变换跑的形式,转移注意力
在中长跑教学中,组织形式的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场地中不断变换的图形,同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跑动,从而改变了那种单调的练习方法。例如,下雨天操场上有积水时,可以绕篮球场跑“区”型,每跑一圈变换一种跑姿,可采用左、右侧并步跑,左、右交叉步跑,小步跑,后踢腿跑,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等。
3.改变教具调动积极情绪
教师的教法单一,学生便会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练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中长跑练习时,便可利用一些教具(跳绳、橡皮筋)来进行练习。如在跳橡皮筋时,可预先设置几个图形(多边形、菱形等),让中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行进间的跳绳练习,跳完一种图形换另外一种。
4.体育游戏法引趣
体育游戏是中学生最喜欢的,也是最愿意参与其中的,在中长跑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耐力性的长跑游戏。
中长跑教学要根据中学生心理、生理发育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变”为主,经常练习,寓教于乐,同时还要大胆而又科学地运用游戏法教学,使学生能在愉快的心情中完成烦躁乏味的任务,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中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景晓艳.浅谈中学中长跑运动体能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