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兰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数学老师,应试图将单调枯燥的数学符号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有吸引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学生数学成绩不佳,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抽象难懂,缺乏兴趣。老师可在教学中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1.介绍数学故事
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一些国内外数学史的内容,可激起学生对名人的敬佩之心,对数学的向往。例如,勾股定理的发现;“鸡兔同笼”问题;圆周率的发现等,也可列举数学的世界之最,让学生在了解数学史、数学家的同时,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介绍数学美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数学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数学公式、数学图形中的美。比如,对称美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交换率公式“ab=ba”体现了对称美,圆形、五角星也体现了对称美。国内外诸多历史古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都体现了对称美。在教学中随时渗透数学美,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美,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试图将知识点融入生活实际当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现实问题的意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再将三个角减下来拼成一个平角,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度”这一定理,这样贴近实际的事例可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且记忆深刻。
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一种生动形象的视听感受,相对于枯燥无味的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可将两个相似三角形通过多媒体技术处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教学环境,激起学生的视听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5.巧设问题诱发兴趣
问题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征服它的欲望。课堂中如果可以适时巧妙地设计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所有学生积极发言,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在讲解立体图形时,可准备好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模型,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立体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面与面相交形成了什么?巧设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也可让学生同桌之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指派代表发言,最后老师再做点评。
二、尊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
由于天赋的不同和后天培养方式的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能力是参差不齐的。作为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认识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同,从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出发,设计教学方案。
1.公平对待所有学生
每个班级、每个学科都有优等生和后进生,老师对这些学生应同等对待,不可偏爱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逐步进行,教学进程不能过快,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对于优等生,可适时发散其思维,推动其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2.及时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
适时的赞美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当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或进步时,应及时给予鼓励,一两句赞美之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也可告知其父母,学生的父母知道了肯定也会夸奖自己的孩子。当学生遇到学习难题时,老师应及时激励学生不要怕困难,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
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都不同,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评价所有学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个性解放。应该知道,创造性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培育,创造性无法教出来,但不适当的教育足以把创造性扼杀在萌芽中。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运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学生,不得挑剔自己的学生。
三、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部分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成绩一直都不太理想,这是因为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正确高效的数学学习方法。一是教会学生善于提问。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二是教会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团结互助。三是教会学生善于感悟。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我们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拉多.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浅谈[J].学周刊,2016.
[2]郭汝元.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