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恒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才可以实现终身学习的目的。有兴趣的学习,也是减负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通过运用实践对知识进行巩固升华是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并学好语文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兴趣;实践性;终身学习 对鸡蛋来说,从外部打破,那叫压力;从内部突破,那叫生命。外部强制压力下的学习和成长与自己从内心自动自发的学习成长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要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和激情。学生只有对自己的所学产生了兴趣,他才有无形的进取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就知识的学习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命题。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并学好语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去深思、去探讨的。
曾看过这样一个视频:说有一个商业策划者做得很成功,他赚到了许多钱,并且他将自己的成功心得及一些经验分享给学员,同时也进行了各种培训和演讲。当时我也是偶然看到这个视频的,当时就有一种感觉:他的培训或是传授手段比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或方法要先进得多、高效得多。
视频中是这样讲的:演讲者先问了大家这样一个问题:成功取决于态度还是取决于方法?然后他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说外国人就很不理解,他们问中国人为何要花几代人的努力去移走一座大山?找一个平地建造一处房子这样岂不是更容易吗?
然后他又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只苍蝇在玻璃窗户上撞来撞去想要飞出去,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最后筋疲力尽而死。殊不知,在离它不远处的地方就有一扇门开着。所以,努力对于成功来说是重要的,但能懂得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更重要。你们在座的都是大学生,请问,你们对大学的知识记得的还有多少?能记30%的请举手,(有许多人举手)能记50%的请举手,(只有很少的人举手)在座的会游泳的人请举手,会骑自行车的人请举手。那么我请问你们,如果你五年不游泳,跳到水里还会不会被淹死?五年不骑自行车,还会不会骑自行车?回答是:当然不会淹死,当然还会骑自行车!那么我再请问:你们是怎样学会游泳、怎样学会骑自行车的呢?是看了说明书就会吗?那当然还不够,你还得请人教你,教了之后,还得下到水里喝几口水才行,还得摔几跤才会吧。实践证明,只是看书学习,你只能掌握知识的30%,做练习,能掌握60%,如果能将所学付诸实践,也就是进行应用,就能掌握90%以上。因此,学习的完整过程应该是:学习—体验—应用。如果不去应用,那就等于零。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阵地”,我们的教学很难有机会离开课堂去进行更多的实践,这无疑是学习的一个瓶颈。我们该如何积极改变这一现状呢?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新理念中把课堂分为描述性课堂、活动性课堂、实践性课堂,这一理念与上面所提到的那位商业策划者讲的事例颇有相似之处。今后的课堂将呈现为:描述性课堂(学习)—活动性课堂(体验)—实践性课堂(应用)。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及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学生对于活动性课堂是很喜欢的,特别是一些性格外向型的学生对实践性课堂更是特别钟爱。
现在的教育学中出现了一个“游学”的新名词。说到游学,其实我们从古代就有了。孔子曾经就率领学生周游列国,坐在大树底下讲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们向往的生活就是赏山观水,吟诗作赋。正是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仅使游历者的眼界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而且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生动,使人们能在更富于真情实感的环境中得到真真切切的体验和收获。
据了解,当前有些有识之士也准备招收学生,用大客车从上海出发到敦煌一带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往返旅行。家长们听说后十分热心,报名也特别踊跃。这是一个新的学习理念,不同的体验和经历都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机会。虽然其中有些人不乏是从商业的角度考虑来组织策划“游学”活动的,但这也充分说明人们已经认识到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游学本质上正是在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
在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为了让学生写好一篇作文,带领学生骑自行车从甘肃省宁县新华渡河到陕西省长武县旅行;在庙花初中时,为了写游记,带学生曾到芝麻咀赏杏花,到马莲河观水。当时学生对这样的学习安排特别感兴趣,积极性都很高。想必学生现在想起,那些情境都还会记忆犹新,他们从心底也会更期盼着下一次语文课程的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入推广,实践型学习,创新型学习正在教育界大力推广。如果说游学对我们大多数学生来讲不论是从费用还是安全方面考虑都存有一些担忧或是顾虑,但我们可以换一些方式方法,努力创造一些类似的学习机会和体验。比如说,在课堂活动上编排课本剧、搞游戏、搞诗朗诵等,或是借助现在发达的网络功能,比如地理上有一个软件叫“实景实城”,就可以进行虚拟旅游。这些学习实践活动可能在某些方面比真正的游学欠缺一些,但是它还是比较容易实施和开展的,而且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的。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实践巩固加强所学知识,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并真正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