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因为各种原因实验难以开展,所以通过校本课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生物学思维。
关键词:生物;校本课程;实验;初中
一、课程开发背景
生物学是实验科学,在初中、高中的课标里都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并且在课程目标的能力目标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即“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和用具,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初步具有收集、鉴别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在全国大部分的高考题和中考题中都涉及实验题,在大部分的省市中考、会考都将实验操作考试纳入考查之列。因此,提高学生的生物学技能势在必行。
结合我校的情况,特色化学校是我校的发展目标,校本课程的多样化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因此,开发什么样的生物校本课程是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生物的学科特点是一门实验科学,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因为课时少(一周两节课)、现代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时候实验课和演示实验越来越少,学生的实验技能堪忧,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学期,考生物实验时大部分学生是临时抱佛脚。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七、八年级开设了《生物实验营》这门校本课,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技能。同时,生物实验技能、实验探究的思维为八、九年级的物理、化学实验奠定基础,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在实践中获得的过程性知识要比课堂学习中掌握得更扎实。
二、课程目标
1.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熟练正确应用显微镜,以及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能归纳总结显微镜使用的规律。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了解生物科学发展史,并学习科学家工作的科学态度,在整个学期中养成严谨、求知、创新、诚实、怀疑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观察法。第一节:科学家的故事,主要内容:“珍妮古道尔与黑猩猩”;方法聚焦:观察法;课时:1课时。第二节:观察法,主要内容:观察的规律,借助显微镜(原理)、录像机(北极熊)望远镜(鸟类)等的观察;活动:观察校园植物的叶片;课时:1课时。第三节:使用显微镜,主要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固定装片;活动:制作临时装片;高倍观察细胞,归纳总结显微镜使用规律;课时:3课时。
第二章:科学探究(实验法)。第一节:科学家的故事,主要内容:弗莱明青霉素的故事,腐肉生蛆的故事,归纳总结科学探究的步骤;课时:1课时。第二节:你会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吗?主要内容:列举多个现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通过活动说明并不是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假设;课时:1课时。第三节:怎样制订计划?主要内容:根据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在设置实验过程中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原则”;活动:制订计划;课时:2课时。第四节: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现象,用简练的语言得出结论。(这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多加练习);课时:1课时。第五节:练习科学探究,主要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限定主题: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淀粉、探究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食物对蚂蚁运动行为的影响等);课时:2课时。第六节:自主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探究主题可以自拟,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如:鲜花保鲜、设计适合自己的椅子、雾霾防治等,并展示;课时:3课时。
第三章:调查法;主要内容:活动:调查校园生物。(条件不具备的可换成调查近视率),并展示;课时:2课时。
第四章:资料分析法,主要内容:提供多则资料,练习资料分析法,并且每个小组选主题收集资料撰写小论文,并展示;课时:2课时。
第五章:比较法;主要内容:通过比较法在生物进化上的应用实例,植物分类;课时:1课时。
四、课程实施
1.适合学生:初中七、八年级的学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
2.课时计划:本课程教学内容共需要19-20课时完成,每课时40分钟。教师可独立授课,亦可组内合作授课,组内授课最好以某个主题为单位进行。
3.设备要求:多媒体教室或者是实验室教学,按照教学需要进行。
4.校本教材:自编校本教材。
五、课程评价
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的课堂学习、活动观察、小组任务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以A、B、C、D),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在学期末予以鼓励。
参考文献:
邢至晖,韩立芬.特色课程开发的7项核心技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4.
·编辑 王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