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凤
摘 要:当代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堪忧,女生频频受害现象突出,加强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需求迫切、意义重大。本文从实现女生安全意识培育工作常态化、加强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拓宽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途径和营造高校女生安全校园文化氛围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加强高校女生安全教育。
关键词: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教育策略
一、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现状
(一)舆情关注度高
“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话题总能成为网上各大媒介的舆论聚焦点。8月17日,重庆晚报一篇《20岁女孩错上陌生人车失联家属5万元寻线索(图)》的报道引起舆论关注,随后该事件经热心网友在微博上传播引起轩然大波。当天,网易新闻、中国青年网、华声在线、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纷纷对该消息转载报道。同时,央视新闻、楚天都市报、新闻晨报、京华时报、人民网等众多微博都转发呼吁寻找。8月26日,在重庆女孩高渝失联遇害事件还未平息之时,来自《苏州日报》的又一则关于“江苏女大学生高秋曦失踪”的消息再次引发网友关注。
为什么女大学生受害会让舆情不断扩散?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人们心里,“女大学生”是一个相对“高贵”“知性”和“冰清玉洁”的形象,这样的形象与其遭遇的悲惨形成巨大落差,因而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新闻种类。人们既喜欢这类新闻又喜欢消费廉价的道德教育——“女大学生怎么这么蠢”,是咎由自取。
(二)高校女生安全教育投入低
我国的安全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过去学校的应急教育较为零星,缺少系统的教育,多集中在交通、消防安全方面,缺失女生安全教育。当下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品德和分数,也忽视了对女生基本安全常识的教育。在中国的高校中,真正坚持女生安全教育常态化的几乎没有。反观国外,俄罗斯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自1991年起开设《生命安全基础》课程。2003年开始,《生命安全基础》成为必修课,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要学习,计入毕业成绩。俄罗斯实行十一年制义务教育,从一年级至十一年级均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每周1个学时。[1]俄罗斯安全教育注重教育学生在遇到不法分子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训练、演示、模拟、演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式的有趣活动中获得自我保护的本领,可操作性很强。
古人云:“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高校女生安全教育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安全,还要告诉她们怎样才能获得安全。
(三)高校女生人数增加
当下,全球高校均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中国高校也不例外。据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普通本专科女生人数为1300多万,比男生人数多100多万,占学生总数的52.12%。女大学生人数的增多既给学校工作增添了活力,也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人才的需求。然而高校正面临着社会中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威胁,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也受到各种隐患的威胁,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安全更是令人堪忧。正是由于女大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防范能力不足、社会经验欠缺以及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其安全问题频频发生。
二、高校女生安全教育策略
(一)实现女生安全意识培育工作常态化
安全教育是女大学生自身安全意识成长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女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形成常态化。要切实加强女大学生刚入校时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其安全防范知识;要做好女大学生假期前后、外出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生离校之前的安全常识教育和防诈骗教育工作;要抓好重点场所的安全教育,让女大学生随时提高警惕,确保安全。
(二)加强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就是要培养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过硬的安全教育队伍。高校保卫部门和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点,做好配合工作,并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扎实做好女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工作多是以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参与的少,社会力量参与的更少,形成了靠辅导员单打独斗的局面。而辅导员因为时间、精力以及学识有限,常常充当了“消防员”的角色,往往只重视大学生安全事件的事后处理,而忽视了事前预防。
(三)拓宽高校女生安全教育途径
为了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对理论化、形式化的安全教育牢记于心,创新教育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开设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课程。采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模拟、技能演练等方式进行安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女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她们察觉到各种安全隐患,不断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利用微信、微博、QQ群等新兴传播手段直观、及时地给大学生传授安全知识和通报安全信息。第三,开设安全教育网络课程。将安全教育的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在校园网上,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时间、自身的需求适时选择性地学习。
(四)营造高校女生安全校园文化氛围
英国的M·波兰尼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言传的知识,一种是意会的知识,意会的知识比言传的知识更根本”[2]校园文化氛围就是这种意会的知识,它是无形的,是以其潜在的意识形态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学校的整体精神追求,从而产生思想升华和自觉意愿。
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是感染、熏陶,通过无意识发生作用,通过潜移默化内化为一定的素质。加强女大学生安全教育,营造浓厚安全文化氛围,高校要利用校园广播、网络、电视、黑板报及宣传栏等多种手段开展女大学生安全文化宣传。同时,还可通过开展安全周活动、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用安全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女大学生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养成重视安全的习惯。
高校女生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将女生受害事件认定为咎由自取、命中注定、甚或是偶然事件,应强化安全教育,帮助高校女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俄罗斯把安全教育定为必修课[EB/OL]. [2014-08-29]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8/29/c_1112283625.htm.
[2]夏军著.非理性世界[M].第一版,上海三联书店,1998:14.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