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婷
【摘 要】不同形式的教学都为着同一个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知识技能是教学的基本。教学非语言艺术和课堂移情体验作为教学活动三大形式之一,以他们不同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也应为两种形式的有机结合可谓之为一门艺术。在教学中,巧妙运用这两种形式会为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语言艺术;移情体验;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高低是影响学生听课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不得不在设计教学中,反复推敲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授课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即为对教学艺术的思考。关于教学艺术和课堂效果,是众多从事一线教育事业的教师必修的一门课,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除却通过知识的讲授方式外,还需考虑到教学的非语言艺术和课堂的移情体验。
一、教学非语言艺术
通常而言,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象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顾名思义,教学非语言艺术就是除运用语言教学外的其他教学手段,教学非语言艺术包含层面广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好教学非语言艺术,对于教学的展开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课堂中的非语言艺术
语言表达式任何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由单一的对话构成的课堂组织形式,无疑是枯燥的,在这种教学环境中,难免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以及教学效果下降,因此非语言艺术的运用是教学需要也是必然趋势。课堂中的非语言艺术包括眼神、动作、图像组织等。
1.眼神。教学过程中,眼神的注视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使认真听课的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关注,让走神的同学能够将精力集中到听课上来。教师给予回答问题的学生以一个肯定的眼神,会使他们更加自信的讲述完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
2.动作。教师不经意的身体的倾斜或者拍肩等动作,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从而提高自信;讲课时,教师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课堂内容,可以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更加声情并茂的展现教学内容,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适当的动作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
3.图像组织。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图像、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具象思维,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非语言艺术的表达特点
非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掌握非语言艺术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考验。教师反复推敲教学内容并结合自身条件,在课堂教学中辅之以协调的非语言艺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学非语言艺术有着其特有的特点,情境性、辅助性、表情性和动作性等。
1.情境性。没有脱离情景的非语言艺术,教师的一个体态动作可以代表多种意义。在不同的情境中,相同的手势动作可能被赋予完全不同的含义。如“点头”,就可以表示赞同、肯定、满意、承认、允许等不同的意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统一非语言交流的形式,就能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心有灵犀”。
2.辅助性。非语言艺术是与语言艺术相对而生的,在教学活动中,语言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衍生出了讲授法、问答法等多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辅助课堂教学,非语言艺术才应运而生,对语言表达作以重要补充。正因为它的辅助性,因此要求教师的非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协调一致,以免张冠李戴的滑稽效果。
3.表情性和动作性。非语言艺术的表达通过教师的神态和动作来表现,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它的特点。通过神态和动作传达出更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感同身受的效果。同时动作和表情具有超出语言的优势,例如,课堂上有学生窃窃私语教师采用语言呵斥,既干扰了课程的连贯性,又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果用一个眼神加以制止,就不会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三)教师与非语言艺术
非语言艺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合理熟练的运用教学非语言艺术是教师技能训练的一部分,同时也能考核教师教学的专业能力。在师生互动中,任何一个细节教师都需要进行深思熟虑,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学生成长阶段中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群人。教师除了要掌握与学生交谈、对话的正确措辞,在非语言交流中,不论多细小的动作、表情及所运用的多媒体资源都值得反复推敲。
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教师想要在课堂中熟练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就需要反复的训练,并无捷径可走,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发展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教师的非语言艺术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过度完善,充分运用非语言教学手段辅助语言教学,以促进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艺术与语言讲授是相辅相成的,不论哪种方式单独存在都不能形成一堂完整生动的课堂。一个有特色的教师是以能引起学生注意力为前提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掌握属于自己的非语言表达,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诠释,让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之中,促进自主学习。
二、课堂移情体验
移情,是精神分析领域的术语。简单的说,就是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一种情感投射或者转移,相关情况也可能在咨询师身上发生。教学移情同样具有移情的特点,但其主客体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知识授受的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灵魂的对话。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与教师进行互动,渴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由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