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
【摘 要】“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读与写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选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对接生活实践,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真正的读写结合就是和本课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的。结合《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精妙之处,体现阅读与写作之间深刻的融合。
【关键词】读写结合;写作方法;语言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运用语言,不仅要积累语言,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语言的规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
我国元代程端礼曾有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话形象地表述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读与写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了丰富的积累。如何选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对接生活实践,设计有效的练笔内容,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不断实践的。所谓切入点,即教材中最能体现读写结合关系,最宜学生学习作者写法的关键处,抓准切入点就是找准了读写结合的突破口。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真正的读写结合就是和本课的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紧密联系起来的。
例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作者紧紧抓住了“我”少年时代的朋友闰土的外貌特点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健康可爱。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得,这样写得好处。为此,我选了三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设计。
其一是人物外貌描写,作者只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教师从这里出发,让学生从中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引导学生理解闰土这“紫色的圆脸”是由于常年在户外劳动,太阳晒,海风吹,才有这一外貌特征。因此,看出他是个海边农村少年,身体很健康。从整体形象上看,“圆圆的脸”“头戴一顶小毡帽”,脖子上还有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可见他是多么可爱。教师在这里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外貌有多方面可写,本课作者只抓了三点既让我们清楚地感到闰土的健康可爱,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写人物不能千人一面,而应选取独特之处,才能如此形象逼真。
其二是闰土给我讲的几件事,教师从这里入手,让学生从中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只写这几件事,因为这些是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事,尤其是看瓜刺猹,印象最深,不但着笔多,而且课文开头就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作者三十年后回忆闰土,一下子就想到这一情景,可见这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从而引导学生懂得要抓住自己印象深刻的事写,才能更好的写出人物特点。
其三抓准语言动作,凸显人物特点。如“雪地捕鸟、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体现出闰土的聪明能干。因为他知道“须大雪下了才好”说明他掌握了捕鸟的时间;又从“扫…支…撒…拉…”等动作看出闰土捕鸟技术的娴熟。“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说明他熟知猹出没的规律;“捏了……轻轻地走…”“看见…便刺…”既写出他靠近猎物的谨慎,又显示他刺猹瞬间的敏捷,一个个生动的肢体语言的描写,入木三分,让机敏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顿时跃然纸上。引导学生在品词酌句之余,深切体会到“人物的刻画”不在于华丽的辞藻,篇幅的长短,而在于细节的选取,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精准地表述,才会使人物鲜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从而领悟作者文笔的精妙之处。
叶圣陶先生讲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品读文本语言的精彩之余,还能习得作者灵动多样的表现手法。读中悟写,以读带写,才能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学生再将阅读中所学所感,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语言写入自己的习作,如此这般,其乐无穷!
在当今新课程背景下,经典美文在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只要我们精心选取读写结合点,在语文教学的“含英咀华”中,就会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达到“言与意齐飞,涵咏共读写一色”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
[2]魏小娜.《“读写结合”的三种课型例析》.西南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室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团结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