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昌銮 潘伟康
摘 要:首先论述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以及全球智能互联工业产业革命的兴起,然后从全球价值分工、经济转型升级、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驱动等方面分析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的必要性,最后从供给侧改革角度提出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新思维。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制造业产业集群;战略
中图分类号:F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61-02
从2015年开始,“供给侧改革”成为中国经济工作的核心词汇,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革正在酝酿着改变中国经济的未来。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面临着技术升级缓慢、内需挖掘不足,外部需求低迷等困境,需要深刻把握形势和机遇,寻求“内外兼修”的战略新思维。
从经济学理论看,相对于传统凯恩斯主义框架下的依靠增加投资、出口和货币供给创造社会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需求端管理,供给侧改革则是着重从供给端发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要素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减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以制度红利激发创新动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经济管理思路。简单地说,就是“希望在生产上破旧立新,为有效率和活力的企业与产业的成长提供宽松的制度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的供给学派(Laffer,1981;Wannisiki,1975)中可以找到一定的经验借鉴,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改革本身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经济管理技术上的“后发优势”。
产业集群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形态,集群生产网络的资源集聚能力和应对全球化风险能力是中小企业的生命线。在全球经济形势下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浙江制造业如何在供给侧改革中寻求价值创造的新机遇?如何从“危机”中尽快摆脱危困,牢牢抓住机遇?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全球工业产业变革的新特征。
一、全球智能互联工业产业革命的兴起
“工业4.0”时代,德国和美国凭借各自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主要经济体均竭力对接本次新工业产业革命给予的发展契机,占领全球产业竞争和发展的主导权。传统制造业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将产生现代智能互联工业,物联网、务联网基于网络化、模块化的集群组合将可以运用到众多重要的领域。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价值链即将重新构建,新价值链的构建将可能渐渐改观,孕育出众多全新的经营领域和合作模式。全球工业生产将呈现以下趋势:(1)价值链形态的研发、生产、销售实时动态适时优化以实现最优化决策,集群企业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和效率将显著提高。(2)全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力争保障价值链上各企业的价值分配能够优化共享。(3)提倡智慧制造、融合性制造和柔性制造,逐渐形成产业模式演进的关键路径。信息技术在装备、管理、交易等环节的应用将会不断深化。(4)将实现横向、纵向以及端对端三项集成,全面降低信息成本,实现生产、需求全方位对接。(5)推动建立崭新的物理信息集成系统。崭新的物理信息集成系统可以对接相关物体、人员、系统,提供相关业务流程,为移动互联网的协同创新、相关服务提供技术保障。如何依据互联网发展契机构建全产业链集聚,顺应产业链重组趋势,将会是我国工业未来10年甚至是20年的发展主基调。在发达的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上,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抓手,以全价值链协同驱动,以微观企业和市场“熊彼特创新”(Schumpeter,1912)为路径,是目前我国承接世界工业革命演进新动向,推动在下一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全价值链分工重组的重要方向。
二、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国际化的必要性
(一)全球价值分工的必然趋势
产业集群是一个古老的研究主题,最早可追源至Marshall(1890)关于工业产业区的研究;而关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研究则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如Gereffi(1994,2005)全球商品链和价值链的研究属于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改革开放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经过外贸经济的蓬勃发展,已经融入全球贸易体系,驱使浙江省块状经济向国际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是必然的。当前,全球价值链存在着众多价值提升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下,某一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均非封闭系统,只有通过主动融合式发展才能实现战略转型。全球价值链作为新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可能。区域与全球经济融合,在此基础上实现的区域与全球价值链的整合,有利于实现区域经济乃至产业集群的提升。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大致区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建立在区域价值链基础上的内部化发展路径,其二是建立在全球价值链(GVC)基础上的外向型拓展时期。我国鼓励集群企业“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未来产业集群的竞争必然是全球价值链上投资、研发、生产、分销等各个环节的博弈。以温州时尚鞋业为例,1978年后通过内部化发展路径得以较快增长,以及全球贸易的推动。目前,温州鞋业集群在国际化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集群的国际化程度在逐步提高,成为了鞋业全球价值链上的重要生产基地。
(二)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
当前,经济的转型升级从中观层面看是产业的升级。浙江省地方产业集群嵌入到GVC,大都位于GVC的中低端环节,它们进行的生产运营乃至于产品提供均通过劳动力成本的低下提供竞争优势。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资源瓶颈的日益显现、内外部市场的需求低迷的现实条件下,传统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遇见了瓶颈,从供给侧出发提高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正在倒逼着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和结构优化。基于GVC的全球产业升级,其实质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增加值比重,向GVC高端环节攀升,提升产业集群的出口上游度。浙江省现在的竞争优势坚持在制造领域的相对优势地位,在强化工业制造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推动GVC上下游的深度延伸。在产业制造的上游度方面应该积极推进创新型制造业的建设,推进转型升级。另外,通过服务创新培育高增加值率的价值链环节,结合产业集群的特征结合国际化以更好地嵌入全球价值链提出了必要性的要求。
从浙江省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特征看,多数产业集群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结合世界产业发展史,位于该发展阶段的主要国家的区域产业、需求态势乃至投资推动体系都将产生显著改观,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全球化网络建设等方面都提出了转型升级的要求。比如,通过对浙江海宁皮革产业集群调研发现,众多集群企业已经嵌入全球价值链,然而从产业上游度来说仍然处于较低端位置。另外,缺乏自主创新型人才、研发设计费用投入又少,这些都导致了海宁皮革产业技术研发和设计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只能从事贴牌制造,在价值链上获取有限的价值。同时,海宁皮革产业层次总体较低,生产制造环节成本优势逐渐减弱,均需海宁皮革产业通过转型升级加以克服。海宁皮革产业亟需提升产业上游度,提升品牌议价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加出口附加值。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驱动集群的的企业应当重视制造过程中的乃至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和种类,不断提升集群内产品在“质”和“量”上的竞争力。因此,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可提供更多的产品集合可能性,企业基于消费者多样化偏好‘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行为保持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最终都要落脚到集群内部的企业发展。一方面,对于集群内的每个单个企业而言,假定树立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品牌认知度,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营运成本。另一方面,出口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亟须通过集群型新优势,树立具有区域和全球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出口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帮助实现企业的升级。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地理位置上的相近,而且国际化进程中提供相关有价值的原材料、消费者讯息乃至特定东道国背景将会有助于它们的国际化。此类中小企业具备通过共享信息及时应变降低生产成本,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力度和水准。因此,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也对浙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国际化提出了迫切需求。
从新时期的时代要求看,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和紧迫性进一步加大。面对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浙江省资源要素与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将进一步加剧,对浙江多数产业集群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和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增长方式提出严峻挑战,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调整迫在眉睫。从国际经验来看,意大利产业集群变化的主要方向是供应网络向国外延伸,开展国际活动对服务的需求比过去更为强烈,这样就推动了产业集群专业化服务业(如设计、物流、金融和市场营销等)的发展,这些服务项目越来越成为产业集群的基本功能。
三、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新思维
浙江省地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发展,要有“内外兼修”的战略思维,对内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深入挖掘现代产业集群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以技术创新驱动重塑新的增长动力;对外要认清当前全球“工业4.0”产业革命发展趋势,调整国际化发展模式,积极应对全球产业竞争新格局。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和产业链治理机制、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新时期的时代要求等方面看,浙江地方产业集群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发展机遇挑战并存。
(一)利用制度红利,淘汰出清落后产能
顺应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思路,着力结构供给端的结构性问题,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长期亏损企业破产和兼并重组,打破刚性兑付,逐步处置不良债务,降低金融风险。
(二)降低集群企业国际化成本,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切实减轻负担,降低运行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完善出口退税、多外投资等国际化环节便利化措施,努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电力价格、人工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促进要素有序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再配置,从而增强企业家信心和投资意愿。
(三)培育新兴业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培育产业新兴业态,通过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加快(下转74页)(上接62页)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其规模化发展,引导技术、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流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新兴产业在国际上的先发优势地位。
(四)深化产业协同,优化集群组织结构
积极培育产业关联度大、创新能力强、带动和示范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和销售网络中的引领作用;提高企业间配套协作水平,构建和完善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促进产业链延伸。特别要重点推动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微笑曲线”低端环节的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以及贴牌生产型的中小企业发展专业化生产,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位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