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雅 赵彦坤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地不断增强,各方面条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地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之所需,基于互联网模式为依托的新型管理模式也由此应运而生。“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要是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将其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对现有的安全监管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与改进,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基于“互联网+”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所谓“互联网+”战略主要指的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将农业、金融等传统行业进行广泛宣传,形成一种创新型的网络社会生态。传统的生活模式大都是消费者去实体店购物消费,或者到银行去取款,办理业务,而新型网络化生活模式可为消费者节省大量的时间,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科技所带来的便捷生活。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来说,使用“互联网+”的根本目标则是依托现代高科技技术,提高监管的有效性与自动化管理。
“互联网+”角度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构建
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设。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力度。在实际工作中,可借助互联网中的大数据、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有效采集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据,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由来、涉及范围大小以及影响程度等进行分门别类,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级,对事件所造成的风险应进行有效评估,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监管、决策、总结评估等于一体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确保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避免一些对农产品质量造成威胁事件的发生。
加强支撑体系建设,完善监管信息化配套制度。农产品质量管理部门还应成立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组织,指派专业人员进行全权管理,责任划分到具体的部门。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做到相互配合,加强交流,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此外,相关部门还应重视人才队伍的不断引进与建设,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能真正掌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委派一些员工出外考察与学习,学习同行在管理中的可取之处,以供借鉴。
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企业可借助移动通信、智能终端等信息技术,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平台所管辖的范围既有省厅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又包含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等,对现有的监测技术进行不断地革新与发展,提高其监管力度。此外,还应建立大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采集网络,该平台可实现对全国种植业、渔业等领域的全权监管,人员无需亲临场地,而只需借助网络即可进行监测方案的在线编制,根据工作需要对各下属部门下达指令,各下属部门在规定时间将所管辖区域内的基本情况总结后进行上报,以便使管理者能及时掌握到最新的动态信息,这种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为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通过传感器、互联网等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国家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档案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应包含所有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储运直到销售整个阶段的流通内容,这样技术人员无需到现场了解这些农产品的基本情况,而要想了解某一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销售渠道,直接点击即可查询到所有信息。作为后台技术管理人员,对所发布的最新信息应及时进行更新,并将其上传至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档案数据库中。在管理中若发现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疏漏,则也可借助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查询,大大节省了人力与时间,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我国的农民大都文化水平较低,在农产品的管理中也采取的是传统的方法,对一些高科技的了解非常有限,有的农民甚至对其产生质疑。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开设培训班或者以宣传的方式提高农民的认识,指导农民要转变思路,在工作中多创新,使用新型管理技术,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为农民的继续培训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新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有效运行可大大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工作的成效性。基层监管人员应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深对互联网这一新型技术的学习,从根本上保障我国基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为农民朋友们谋福利。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中心、甘肃省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红崖山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