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传播现状对策研究

2016-05-14 09:14董欣孙月
食品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安全事件传播者舆情

董欣 孙月

在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大环境下,信息时代下网络媒体的普及无疑加快了食品安全事件的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其影响范围,传播形式也从传统的口头、书面、报纸传播转换到网络,只要是你有移动设备,连接上网络,都可以瞬间看到有关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及事件过程等等。在食品安全事件的演变过程中网络舆情所起到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它显然已经成为食品安全事件要应对的一个相当关键的部分。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演变成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最大的原因就是其网络传播速度迅速而猛烈,让应对者来不及进行处理与控制就越演越烈。这种网络舆情事情往往由于缺乏权威信息引导,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客观科学和主观臆测的信息往往交织在一起,让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把网络传播作为宣传食品安全可靠性的重要传播途径的话,并且对负面的网络舆情信息加以正向引导,那么就会有效缓解网络舆情现象的发生。辽宁省的专家学者对食品网络舆情信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食品安全网络安全舆情信息的传播监测和预警方面也都缺乏相对经验。本文就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信息时代下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传播现状与对策,及如何有效的解决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舆情预警问题。

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态势分析

当前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于食品安全的舆论也越来越热,而辽宁省也未能幸免,同样也频频暴露出食品安全问题,2015年辽宁省公布了发生在我省典型的十大食品安全案例,“收购病死鸡”、“康复理疗中心制售假药”、“网络化妆品存在质量问题”、“牛羊下货黑加工点”等等;足以引发网络舆情状况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如此之多。而辽宁省公布的这十大食品安全案例不仅暴露了辽宁省在食品安全监管上的问题,同时网民的过激反应也映照出了我省在舆论监控与控制上的种种问题。

辽宁省频发的食品安全事情导致了波及范围极广的网络舆情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表明辽宁省食品安全局对食品安全的监测与管理上的不足,我省研究制定的食品安全制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辽宁省本地食品生产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相当淡薄,同时说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现有的网络舆情监测和预警已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网络舆情发展情况,辽宁省应如何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做出实时的监测;如何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并且掌握时机及时对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中出现问题进行回应、解释,做出正确的方向引导,从而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网络舆情范围进一步扩大,减少网络舆情对网民的误导而出现偏失和错误的现象,减小对一定社会范围内造成的影响;并且如何规范省内各网络媒体的行为,增加各层人物与媒体对食品安全的关心及其社会责任心,在现今食品安全网络监测与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与监督作用,这些都是辽宁省政府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食品安全网络传播概况

信息传播就是通过某种媒介,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主体之间相互传递、分享或交换各种类型信息的过程。在信息传播中,传播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传播者的主观信念的影响,传播者会将自己的意志与对事物的期望填加到传播的信息之中,信息受传者在接收到信息的时候,也接收了信息传播者的个人意念。但是受传播者也并非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受播传者接收信息时,同样也会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想象,自觉并且有选择性的接收传播者发出的信息,这其实也在冥冥之中影响了传播者。

相比一般的社会传播,网络传播环境显得更多元化,传播形式相对更自由开放,更活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信息的共享使网民能够获取较全面的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网络信息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使许多在传统媒体上无法获取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上,使群众了解的信息更广阔,但有时也更纷乱。第二,网络空间具有自由宽松的氛围。受网络传播的特性的影响,以往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没有办法实现的个人言论与表达自由在网络得到了非凡的展现,网络的匿名又使得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存在私人或组织利益的冲突,不具有现实社会中摆脱不了的政治、经济、观念上的群体影响,交流的环境宽松而自由。没有压力与束缚使网民较少考虑种种社会心理以及可能带来的行为后果。第三,网络的虚拟使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网民可以自由的进行交流。

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传播面临主要问题

食品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活问题,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信息的传递者和受众者是各种类型的人物及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众者及传播者的文化程度不同、社会背景以及其所站的角度的不同必然导致网络传播时发生信息失真的现象,从而导致网络舆情的发生。本文从二个方面分析食品安全信息传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外部媒体环境分析:各种食品安全信息真假交错,充满各种意见的交流与互动,构成食品安全网络舆论的环境,舆论与各种意识形式与实际生活中紧密联系。媒体的炒作、受众的跟风、恶意的发布等在一定程度上首先造成了食品安全信息传播的混乱。有些受众者及传播者在有明真伪、不辩是非的时候就对食品安全事件直接进行网络传播,这些传播直接影响到了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媒体并不是资深食品专家,他们在缺乏食品安全知识与理论的情况下,常常会无意间的口头传播的信息以及无中生有的信息进行媒体网络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为了吸引读者还有隐瞒事实、断章取义以及恶意“炒作”的现象发生。而这些恶意传播的报导往往会越演越列导致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不仅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对食品行业和相关的企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其次从辽宁省政府的角度来看:辽宁省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也暴露出我省在舆论控制与监管上有着很多问题;(1)对舆论信息的监管不及时,没有及时发现误导大家的信息,导致网民误认为这些错误信息是权威信息,使大家盲目相信误导人的信息,从而进一步使事件的结果恶化,造成大范围性的舆论新闻,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辽宁省食品安全网没能及时的发布正确信息,引导舆论走向正确方向,都是造成舆论的重要原因;并且,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在食品安全规定、准则方面仍缺乏灵活性,可操作性不强,相互之间的衔接不够流畅,特别是在对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等违法犯罪的惩处上,缺少相应的法律制度及规范。在对食品违法犯罪的处罚上,刑法所设定的食品犯罪情形要求偏高、惩处力度远远不够、行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相对较为困难、司法在移交中的界限规定不清、有的条款难以操作等,这也对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地方不按照法律法规执行、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地方监测、管理、保护不力的现象时常发生,由于农村地区较为偏远使得执法相对较为困难。另外,基层食品执法单位常有经费不足的现象发生,基层监督力量过于薄弱,人员缺少相关知识,缺少执法交通工具,办公取证设备不完善,缺乏现场快速检测能力、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等,这些问题对食品监督执法的效果影响较大。

发达国家和地区如何解决网络传播问题

在国内外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网络传播问题。在美国,美国的媒体可谓百花开放,但是拿《纽约时报》的记者为例,每个记者承担的报道领域不是很宽,但,在所从事不宽的报道领域里,这名记者就是专家。用很强的专业性及时有效的引导食品安全信息。使受众体能真正理解报导的含义,避免网络恶性的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

在韩国,为了有效的防止网络犯罪,网络舆情事件的产生,韩国政府颁布和修改了《促进信息化基本法》、《信息通信基本保护法》等法规,促使网络实名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实行网络实名制会抵制网民的言论和交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因匿名而产生过激言论,以及网络舆情事件。

吉林省曾经发生过母子俩饮用美汁源颗粒奶优的饮料后发生中毒的现象,而吉林省的作法是,接到此事件的消息后,不是盲目的封锁消息,而是通过吉林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提示广大消费者:近期勿饮用标识为可口可乐美汁源果粒奶优的饮品,家中存有此饮品者,请与当地工商部门联系。由政府提出全市通知,及时地阻止了不良的传播。使大家避免了恐慌事情的发生。同时也就避免了舆情问题的产生。

辽宁省食品安全网络传播机制

辽宁省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机制离不开政府因素、外部媒体环境以及企业因素这几方面。

首先从政府方面:(1)加强舆论信息的监管,及时发现误导大家的信息,把可能误导网民的错误信息及时的解释纠正,以正确的方式引导,避免大家对事件的不理解而以讹传讹,使事件结果的扩大化、难控化的方向发展。(2)辽宁省食品安全信息网应及时、准确的发布正确的食品安全信息。积极发布食品相关知识,审查社会上各所谓的知名专家,推荐和任用政府食品安全专家典型,并定期在网络上指导并解答食品安全问题。(3)建立建全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网络上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建立一套适用国内及国际的双重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对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违法犯罪惩处,制定严格的法律制度及规划。加强食品安全舆情工作预警。

其次从外部媒体方面:(1)各大网站应该建立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畅通公众诉求的表达渠道。食品安全受害者往往是通过诉求媒体来表达心理的不满。如果各大媒体给公众拆求提供一个合理平台,当面临突发事件时,疏比堵则更能有效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2)各大网站报导食品安全的记者应进行食品安全培训,持证上岗。只有更专业的报导及时更新食品安全知识,才能让公众更能清晰理智的看待食品安全事件。不能让没有专业知识一派胡言的报导人员上岗。(3)杜绝随意的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实行食品安全信息实名制发布。各大网站在监管时,对信息发布要严格审查,采用实名制可以有效的制止恶意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发生。

最后从企业方面:(1)加强食品供应链企业的信息共享。在食品供应链企业当中,如果有效的把食品的相关信息充分透明的共享,则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有效的从共享的信息当中查询到出问题的环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安全追溯机制。(2)加强承担食品安全问题的主体责任。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往往是由于食品企业过分强调利润最大化,缺乏对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的重视。加强承担食品安全问题的主体责任则能有效的抑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3)食品企业应建立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事前控制预警机制。在事故并未发生时,食品企业应有效监测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及时做出调整。可以减少甚至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从根源上制止了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

辽宁省政府应该从根源做起,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同时各大网络媒体严格自律,用专业的知识解释及发布食品安全事件。相关企业也要从根源抓起,建立追溯系统,杜绝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简介:董欣(1974—),女,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从事食品安全管理研究;孙月(1995—),女,渤海大学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从事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安全事件传播者舆情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2020年度区块链领域安全事件达555起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舆情
舆情
舆情
食品安全事件的价格冲击效应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2013卡巴斯基三大安全事件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