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文雄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是人民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共青城市现有从事食品行业相关的企业共计469家,个体工商户达457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12家。其中,从事批发企业40家,零售企业有417家。上规模的屠宰场1家。另外还有49家食品生产性企业。这些企业中,通过质监局领取生产许可证的仅9家,其余均为无生产许可证的小作坊。由此可见,共青城市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不容乐观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也是共青城市当前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时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当前经济现状决定,可以看出,共青城市大中型食品企业只是少数;二是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确实解决了不少的就业问题,如果要关闭怕影响社会稳定;三是现有居民素质问题,没良心的不法商家虽大有人在,而具备鉴别常识或能知情举报的老百姓实在太少,使得不法分子仍然能存活;四是绝大多数商家不愿意联小做大,实现资源整合。
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从目前的“市场抽检、媒体曝光、事后打击”的事后管理模式,尽快转变为“全程控制、产品追溯、诚信保障、风险评价、危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事前管理模式。其次应出台旨在全方位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地方性法规,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之需;再次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做法,制定与健全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让各级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企业有法可依。最后要推行食品生产企业集中经营模式,以整合和优化食品资源;并切实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行业自律,不断践行“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的理念。只有社会各级部门团结合作,才能从源头上真正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此,应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食品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使人民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得到应有的保障。
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塑造健康和谐的共青城
食品行业经营者只有具备良好道德才能讲诚信,这样的现状决定难免要用强制手段来培育诚信。据说,新加坡的社会文明就是靠“罚”出来的;共青城要想在食品安全监管上有所作为,也应建立一套严格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并加以强制落实方能凑效。
诚信是维护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全社会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规,更需要作为生产主体的食品企业诚信经营。因此,加快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刻不容缓。我们认为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发挥市政府在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制定贯彻全面覆盖的食品安全治理法规,包括食品安全生产、销售源头的技术设备准入标准;营造食品行业安全健康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治理整顿,营造安全诚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氛围。
以诚信强化对食品企业的第一责任。维护食品安全既是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每个企业以诚信严格自律,才能保证市场有序健康运行,让人民放心消费。
以诚信为理念,形成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格局。《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行业协会应该在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依法经营,促进行业诚信上充分发挥作用。
打造流通与食品安全市场诚信体系。流通联系生产和消费,提高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对于加强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切实提高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放心肉、放心菜、农超对接”等措施,大力发展流通环节食品连锁经营和现代物流,以提高食品物流的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切实提高食包括农产品的配送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
大力推进重点行业的标准化经营。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餐饮企业,尤其是禽畜屠宰为重点,严格规定食品经营规范和标准,建立市场索证索票、购销台帐、协议准入、经营者档案等管理制度,完善酒类流通附加的销售管理。
全面推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认真学习借鉴商务部行业信用建设的规范指导意见,做好食品行业信用的评价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支持各商会协会开展行业的信用评价。
抓好食品安全各微观层面的管理工作,将各环节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要抓紧完善与《食品安全法》配套的实施法规,如《共青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并认真加以落实;对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小作坊、小摊贩的管理有人、有据、有责。
整合资源,充实力量,保障经费,建立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要积极整合共青城市分散于各职能管理部门的相关资源,构建较为完备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强化行业自律,加大惩处力度,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切实承担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坚持人民群众广泛监督与职能部门严格管理相结合,逐步形成“市政府领导、职能部门监管、群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
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是一项复杂而全新的系统工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和治本之策。只要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认真监管,全市人民通力合作,才能造就安全可靠的食品安全体系。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共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