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君
【关键词】 历史教学;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115—01
历史能拓展人的思维,扩大人的视野。但是历史是一门很枯燥的课,这个枯燥不是说历史本身的枯燥,而是老师的授课方式。有些老师在上历史课时照本宣科,没有生机,没有节奏,这样的历史老师无论他多么认真地讲解,学生照样昏昏欲睡。为了让中学生对历史感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放到每一门课程都是必要的。不要因为历史是副课就疏忽大意,老师不要求学生预习,学生也不主动预习,这样上课效率和学生的吸收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历史的预习虽然不像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有那么多可去理解的,但是翻翻资料,看看下节课要上的章节,对加深知识点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但能预防低效课堂,而且还能让学生因为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章的内容有了兴趣,从而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也能提出有质量的、深藏在历史内容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记忆,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二、把学生带进历史事件
历史肯定是过去的事情,甚至是遥远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越过与历史的这道鸿沟?老师应该在讲解中插入情景,把枯燥的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了解那段历史。也可以把一些电视剧带入历史课堂,比如,在讲清朝的一些历史时,教师可讲讲《甄嬛传》,课堂上甄嬛这个集乾隆宠爱于一身的人物出场,挖挖她在真实历史中的身份,学生们马上就会对这段历史提起兴趣。
再比如,我在讲到“封建集权的不断加强”时,把学生们看过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引入进去,让学生们谈一下从《汉武大帝》这个电视剧里了解到汉武帝有什么主要功绩。如此,把学生们的兴趣提起来了,我再循序渐进把他们引入新课,自然地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这堂课上了。当再次讲到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时,我又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恰到好处地重新点燃他们的兴趣,延伸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
三、打破常规,让情趣走进历史课堂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在日异发生着变化。过去那种一根教鞭、一枝粉笔、一张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也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所以,作为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探索,让单调、枯燥的历史课堂充满情趣,让学生对已远的历史提起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从教学实践来看,要打破常规,让情趣走进历史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从备课的时候就要注意如何让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让充满情趣的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教师可通过对图片、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或者学生表演等的方法,渲染出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历史内容形象、生动、感人、逼真。这样不但能让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引起注意,而且还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大大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四、还原历史,让教学内容更饱满、生动
历史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为了适应课程的设置,内容都是被有计划地删除过的。这样的历史内容实在是太单薄,但这也是课程设置有限所致,这时如果教师能把这段历史的前前后后还原,把当时的历史场景带入课堂,让学生置身事件中去感受、去领悟,不但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能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
如,对于“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学生在看过课文后,觉得为啥只有红军失利的第五次反“围剿”却没有前四次反“围剿”的内容呢?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在军事上的指挥权得以恢复,为摆脱敌人围追堵截的几次重要的战事本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书中却几笔带过,这让学生兴趣全无。那么,作为老师就要补充前四次反“围剿”的内容,并讲解毛泽东在长征中的“得意之笔”,还原当时的历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再次认识前四次反“围剿”战。
总之,学生本来对课本上有局限性的历史知识不感冒,或者有点排斥,那么教师就要以历史老师的身份大胆地、有根有据地把书本上的知识点扩大、铺开,让整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都能进入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让学生们充分认识中国历史与发展的主要途径!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