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宏亮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学语言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106—01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感悟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
二、示范数学语言
数学教师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比如,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的简便运算”时:44×25=?笔者教给学生的算理是这样的:44×25=11×(4×25)是根据三年级学过的知识:把一个数分解为两个数的乘积,再运用乘法结合律。讲述后,又请几名学生复述这种算理,并且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自己说。接着再问,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方法。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巩固这种算理,又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训练的机会。
三、发展数学语言
1.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汇报。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2米6厘米=( )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3.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学习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他们便能正确概括。经常有目的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四、强化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实践证明,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进而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看、涂、想、说”进行。
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看:引导学生观察①多种不同的分法②一共分成几份?③每一份的大小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使学生获得了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和数学语言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