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燕
一、现状分析与目标确立
墨迹——就是指用墨倒出后所扩展的形状。用墨倒出的墨迹形状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绘画想象力,但在实际组织活动过程中,也发现不少幼儿不敢大胆进行想象。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在倒出来的墨迹上幼儿不敢大胆进行创变,不敢放手大胆涂鸦;
2.喜欢模仿老师的作品,老师倒什么、变什么,幼儿就会跟着老师的样子去做,不去想象自己所倒的墨迹能变什么,缺乏自主意识,太依赖老师;
3.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创造力,变来变去始终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不会拓展、延伸思考。
这些现象在墨迹创变活动中比较常见,幼儿焦急的眼神显得很无助。面对幼儿想象力缺失的现象,我们有责任进行反思与改造。基于实践及实践后的反思,我们认为:要从多个方面对幼儿进行观察并加以引导,才能让他们在美术活动中大胆想象。要先从身边的环境入手观察,慢慢延伸到进行审美教育,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就能打破幼儿想象缺失的局面。为了让幼儿喜欢墨迹创变活动,创设了如下的目标。
1.寻找适合倒墨的创变内容,在倒出来的墨迹上进行想象、创变。
2.把墨迹创变活动融入到主题活动中,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材料、工具,重视交叉融合,灵活多变、有目的地引领幼儿进行想象,使他们在愉快、有趣的墨迹创变活动中无拘无束地创造作品,从中积累经验,丰富主题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进行分类创变,把每一种内容分不同的层次进行创变,激发幼儿墨迹创变的能力。
二、墨迹创变激发策略
(一)内容选择让墨迹可变
想要墨迹能够创变美丽的图案,选择的内容一定要有可描绘性,不能太难,因为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变出美丽的画来。
1.景物类。
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在水墨画的作品中非常多见,形式非常简单,作画也简单,可以用倒墨的形式画出美丽的山水、花草画。
2.人物类。
中班幼儿对于人体的完整结构已经完全掌握,这个时候用倒墨的形式倒出人体的基本特征,再让幼儿进行添画,完全可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3.动物类。
幼儿耳熟能详、形态简单的动物,通过倒墨的形式可以简单倒出动物的基本形状,进行拟人化的添画,可以完整表现动物的不同动态。
4.线条组合。
简单的线条也可以创变出五彩的画面。房子的屋顶是要用倒墨的方法倒出来的,然而房体是要用线条的形式来连接的,两者的结合可以让画面呈现不一样的美。
我们选出了适合幼儿绘画的墨迹创变内容,具体如下:
1.景物:美丽的树林、山(山、石头、树林组合)——结合生活中景物的变化展开想象、添画。
2.人物:正面人、背面人、跳舞的人——了解人物的基本特征、结构并进行想象、添画。
3.线条组合:房子(一)、房子(二)、烟花——结合生活中物体与线条的关系进行想象、添画。
4.动物:长颈鹿、螃蟹、美丽的热带鱼、小鸡——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结构进行想象、添画。
(二)形式多样让墨迹巧变
所有的墨迹创变活动都是要在墨迹成型的基础上展开的,然而形式的多样性可以让墨迹有不同的巧变方法。
1.直接想象。
直接想象是在墨迹的基础上看着像什么就说是什么,然后变什么,在起初的墨迹创变活动中,幼儿多以直接创变为主。如在墨迹创变《美丽的树林》中,幼儿可以用倒墨的形式倒出树干,由树干的墨迹就可以直接进行创变,简单、好玩。
2.间接想象。
间接想象是在直接想象的基础上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对于作画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所提供的材料更丰富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倒墨工具,而是增加了毛笔、棉签等可以创变的材料。如:在墨迹创变《美丽的树林》中,可以让树更具灵性化,内容形式多样,画面更加优美。
(三)课前准备让墨迹易变
现在很多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需要幼儿活动前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查,以便有更深刻的体验,美术活动也是如此,可以让孩子们的绘画作品锦上添花。如墨迹创变《乌龟》中,幼儿事先观察乌龟的基本特征,知道它有圆圆的壳,四条腿长在身体的两边,尖尖的脑袋,细细的尾巴,了解清楚后进行墨迹创变。
活动前的经验准备中可以根据景物、人物、动物、线条等方面进行丰富。
景物——看看树是长什么样的,有哪些形状?山的形状、大小?
人物——人的基本结构、大致形状,欣赏跳舞的人是怎么扭动身体的。
线条——观察房子的外形,了解不同构造和不同风格的房子。
动物——动物的明显特征,实物观赏动物或欣赏图片,了解动物的不同形状、颜色。
(四)尊重能力差异让幼儿爱变
幼儿的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各领域的发展速度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必须理解并帮助他们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向前发展。所以在内容安排的同时,教师针对孩子间的能力差异可以创设简单的作画要求和有挑战的作画要求,让每个幼儿都爱上墨迹创变画。比如:在墨迹创变《螃蟹》的时候,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螃蟹的不同形态上进行倒墨,还可以添画背景,而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就可以降低要求,只要他能倒出一种形态的螃蟹即可,让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她就会喜欢上倒墨活动了。
(五)师幼(生生)合作让墨迹创变
1.师幼合作。
墨迹创变活动从生活着手,改变了幼儿思维单一的现象。师幼合作让墨迹更有可变性。老师的添画让幼儿对墨迹的创变有了不同的想法,把墨迹形象变得更加富有童趣,让作品更具创意。
(1)大胆创作,唤起了幼儿绘画的热情。
在墨迹创变过程中,千变万化的形状和色彩赋予幼儿创作的灵感,大大突破了常规的思维方式。自然造型的成功,让幼儿体验到成功,带来了愉快的审美情趣。幼儿始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减轻了压力,消除了顾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比如在墨迹创变活动《长颈鹿》中,由于长颈鹿本身长得很可爱,老师找的图片又非常吸引幼儿,幼儿对长颈鹿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墨迹创变过程中有浓厚的兴趣。老师的信任与鼓励更让孩子有了信心,大胆地创作作品。
(2)思维活跃,乐于想象、创造。
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开启自主想象的大门,《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在实践的过程中,新奇、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有了充足的游戏感,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丰富的想象,给幼儿在美术创作的道路上奠定了一块块扎实、宽广的基石。如在墨迹创变《山林》中,首先山林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倒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幼儿的想法又有很多。这个时候,老师就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尽情地说出来,再一起商量,最后确定倒墨时该注意的事项。尽管倒出来的山林可能效果不是很美观,但是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了提升,倒出来的山林样式很多。
2.生生合作。
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由于水墨的特性,需要合作的机会多,幼儿共享作画材料、工具的机会也多,共同完成作品让幼儿的合作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比如在倒墨《房子》的时候,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他们就倒出许多奇形怪异的房子。在添画房子边上有什么时,孩子们就能想出很多关于自家小区旁边的景物,使画面更具美感。
(六)小插曲让墨迹更具创新
在倒墨时,墨迹溅洒出来是很常见的,这些小插曲往往也成为孩子绘画想象力提升的有力帮手。
例如当出现墨溅出来的现象,我仔细一看说:“没事,瞧这些一点一点溅出来的墨也挺好看呀,其实可可今天不小心溅出来的墨还有不一样的效果呢,也挺好看的,对吧!”听我这么一说,马上引来了围观。他们也一言一语地说道:“是啊,是蛮好看的。”“那我们一起帮他们想想办法,这张画上可以添画些什么呢?溅出来的墨又像什么呢?”孩子们讨论着。“像下雨。”“哈哈哈哈......”马上引得旁边的孩子大笑起来。“怎么会有黑色的雨呢?”“对啊,对啊,下黑雨多恐怖啊。”孩子们议论纷纷。“那还可以想象成什么呢?”“老师,这些像小石头。”“那我们可以把小石头想象在哪里呢?”“在小河里。”“嗯,是一个不错的想法。”“那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小河里可以添加些什么呢?”“鱼呀,乌龟。”“你们都很聪明,可可你知道要干什么了吗?”她笑着点点头。活动又有序地进行了。最后大家一起完成了这幅画,画上有小鱼和水草,看上去很美。他们还给画取了名字呢,叫“快乐的小鱼”。
在墨迹创变的时候,幼儿倒出来的墨迹会不一样,自然他们的想法也会不一样。但是今天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却着实也让孩子们学到了更多,拓展了想象。有时候觉得倒得不太好,换个角度看看,或许这幅画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在这次的小插曲中,我也有所收获:没有直接让孩子换纸来作画,而是让他们在不小心溅出来的墨上展开想象,根据小插曲上变幻出不同的画面。这样,幼儿就会想:我下次也可以这样,倒出不一样的样子,或许可以画得更有意思呢!
三、卓有成效,实现多赢
(一)幼儿的发展
1.墨迹创变提升幼儿绘画想象力。
通过选择主题式递进性内容,把墨迹创变变成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实施多种策略后,幼儿参与活动更加积极主动了,思维也拓宽了。更可喜的是,幼儿喜欢倒墨的活动,爱上了这种将一块单一墨迹变成美丽图画的创作过程。
2.个性品质也大为改观。
通过合作性学习,幼儿的交往能力变强了,互帮互助、良好行为不断出现,集体荣誉感日趋增强。在老师的合作引导下,幼儿对于自己的作品越来越自信了。
(二)教师的提升
1.教学理念有了转变。
通过《指南》精神的学习,教学理念的梳理,一些不正确的教学行为得到了纠正。如在创变墨迹活动中,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积极引导幼儿表达见解,不断调整预设方案,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让幼儿体验到成功与快乐。
2.教学智慧精彩纷呈。
在墨迹创变活动中,老师需要不断寻找可以绘画的内容,探讨墨迹的可变性、多变性。在不断的摸索、探究下让老师不断成长,使幼儿作品更具审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