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文字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文本的细读就显得格外重要。做好文本细读教学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生,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学生书声琅琅,静静思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掌握细细品读文本的方法。那么,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与作者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去切实感受作者的情感,去体会作者复杂而细腻的精神世界呢?
关键点一:灵活把握阅读要素
阅读要素包括阅读内容、阅读者、阅读方法与途径等等。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时,不仅要全面考虑这些要素,而且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钻研教法,更要钻研文本与学生
一般说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三种文本解读方法,包括教师引导学生文本解读、教师文本解读和学生文本解读。很明显,我们应该选择的是第一种文本解读方法。但是,教学实践中的情况不容乐观。有太多的教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总是试图让学生来迎合自己,常常认为自己的解读是最优的而忽视学生自己的解读,也不注意学生的发展实际和内在需要。教师的文本解读是建立在教师本人的主观需要和个体认知水平基础上的,肯定不同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掉那些要求过高、追求完美、墨守成规的成分,使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课堂需要琅琅书声和静静思考
自古以来,人们创造的便是一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的天人合一的读书境界。那琅琅的读书声,有着动人的美感,和谐的旋律,它穿透风雨,甚至穿透语言本身,是一种精神的召唤和灵魂的涤荡。有人说真正的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的直接触摸,是眼睛与心灵合二为一的过程。教材文本提供的不只是字面所显示的信息,它往往蕴含着更深层的信息,这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需要读者去发现、去琢磨、去探寻。
关键点二:多途径调动学生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则表明此次教学是失败的或无价值的:第一,学生的需要同教师的教学相分离;第二,教师的教学不能获得学生的接纳与认同。因此,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遇到不懂的要自觉主动地去思考,不等待老师,不依赖他人;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想和想象,感悟文本的深意和内涵。
(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办法,在最需要点拨处进行点拨,在最需要引导时加以引导,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生内在动因,提高研读效果。
关键点三:关注文本细节的品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关注每一个文本细节,要做到咬文嚼字。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文本字词句段和标点、修辞上的亮点,才能正确把握作者的中心思想。
(一)抓住关键词,品味典型细节
只有在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中才有可能培养出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创造语感的目的,就要重视运用、重视积累,多创造让学生阅读的机会。
(二)寻找空白处,开发灵性思维
没有哪一个好的文本会把所有的意思都表达得面面俱到,通常写出来的只是表达的一部分。这些文本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留有空白,是作者故意为之,想留一丝缝隙给读者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领学生寻找文本的缝隙,然后通过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加以填补。文本细读是一个有待于启发和补充的开放式的平台,不应该有固定模板。有时候需要静静的冥想才能感受其真正的内涵,有时候则需要激烈的争辩来填充其留白空间。
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对教材的合理解读对学生学好语文十分重要。方法的选择、理念的贯彻、创意的推进、目标的实现……这一切都必须通过教者对课文的合理解读才能得以展开。文本细读是合理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一步,本文探讨了文本细读应把握的关键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刘山红,教师,现居山东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