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秋
毛泽东一生不但自己喜欢取名,还在抗战时期为南北“二乔”断名。
这“二乔”既不同宗,也非女流,却传有一段佳话。“二乔”有几同——同笔名:乔木;同籍:江苏;同为中共党员,新中国成立后都当选为中央委员;同为文坛干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在抗日流亡文化圈里,曾有南乔、北乔之称。
“南乔”即乔冠华(1913-1983),当时在香港《时事晚报》担任主笔。20世纪70年代初,“南乔”出任中国外交部部长、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
“北乔”为胡鼎新(1912-1992),又名胡乔木,当时在延安担任毛泽东秘书、中央政治局秘书。以后,他先后出任新华社社长、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国社科院院长等职。
抗战时期,“二乔”各居南北,同名倒也无妨。可抗战一结束,问题就来了。但“乔木”一名寓意颇深,典雅形象,伟岸挺拔,可作栋梁,他们谁也不愿放弃这个心爱的名字。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乔”进京,重名问题再度提起,此事惊动了毛泽东。他把南北“二乔”召集一块,询问“南乔”:原来用什么名字?“南乔”答:原名乔冠华。毛泽东说:这名字很好,以后你叫乔冠华,仍然姓乔;“北乔”本来姓胡,可以改回胡姓,而保留乔木二字,叫胡乔木好了。在毛泽东的调解下,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