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是许多大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区域经济的差异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国正以奔跑的速度逐步实现伟大的复兴梦,中国梦,然而与此同时,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板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逐渐展现出来。文章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在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上的措施及展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 差异 影响 路径选择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大凡地区之间只要在某一个方面,如资源禀赋、人口素质、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市场发育、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或消费水平、经济发展速度等,存在着某种差异,都可以认为存在着差异,区域差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研究时更应该全面的看待这一点,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去正确认识这一影响,把积极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把消极的一面转换成积极的一面,并加以改进。
一、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积极意义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了地区之间的比较优势。让具有优势条件的东部地区先发展起来,把有限的资源包括财力和物力集中起来使用,在较短的时间里增加全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实现了先富帮后富,向共同富裕迈出更近的一步。
第二,既积累了大量的经济财富,又创造了地区工业化的丰富经验,从而对落后地区产生一种示范、激励效应。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就会迫使不发达的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三,有利于区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区域之间的条件差异形成的竞争优势不同,各个区域的经济主体可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从而会有利于区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促进各个区域共同向前发展。
第四,促进了生产要素的空间流动,使全国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资本要素向着利润率高、回报率高的地区流动,劳动力向就业机会多、工资收入多的地区流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消极影响
区域经济差异如果过大产生的消极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如果要保持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协调各个地区的经济关系,谋求各个地区经济的长期发展。而如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势必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损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区域差异的加大也加剧了全国通货膨胀和失业,使宏观经济发展不稳定,也加剧了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化,最终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第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政策倾斜在短时间内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如果这种倾斜长期存在,对于落后地区的人们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如果在一国中长期存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公平得不到实现,则无法调动社会民众的积极性,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进程。
第三,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过大不利于民族团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生活在西部落后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存在及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问题和地方主义问题,一旦解决不好,就可能引发民族矛盾,地方主义行为泛滥,甚至是区域间的冲突,从而危害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所以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城乡间的差距,实现区域间、城乡间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
第四,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落后地区财政缺口大,很难为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
二、对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意见与展望
(一)对于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意见与建议
第一,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用于解决产业结构的失衡问题及产业转移问题。目前,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落后地区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且吸收基本劳动力较强的第二产业,以便有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提升现代化农业水平和工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便促进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
第二,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和政策上的支持,中央政府适当放权给中西部地方官政府,使其能够有足够的财政支配权力;努力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异。
第三,采取相关优惠政策来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和产业配套条件。生产要素是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一切来源,其流动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优化经济结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生产要素的内涵日益丰富,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进入生产过程,对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吸引外区域的资本人才等要素对于中西部来说特别重要。
第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减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覆盖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革户籍管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增加公共福利的投入,增加社会公共福利性财政支出,回归结果表明,社会公共福利的投入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需要加大财政在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的投入。需要政府采取偏向农村的财政政策而不是相反,否则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就无法实现。
第五,加大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建立中央教育援助计划,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来建设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设施。对教育投入而言,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国政府应该把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同时还应该大力开展农村的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农民的技能和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能力,进而促进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积累率的快速提高,利用人力资本的增长效应,增加农民的人均收入,通过教育来富强人民,富强国家。
(二)对于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展望
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问题,国家已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各个部门以及各界人士也都在努力的去想措施来缓解我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而且也起到了一定成效,但是世界是在不断进步的,没有完美的事物,更没有绝对的平衡,所以差异问题将是一个长久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齐心努力改造。
面对区域差异,我们要保持住它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进一步发展挖掘其积极影响让它带来的利益达到最大化。同时,我们要改善其消极影响,从不同角度出发去缓解其消极影响,无论怎么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人民谋福祉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作者简介:张继哲(1961-),男,汉族,辽宁沈阳人,任职于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研究方向: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