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政
摘 要: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的流程及设计方法都带来重大影响。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将前沿科学理论、技术成果作为创造生态文化、信息文化的有效途径,推动了社会、科技、人文的互动与融合。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所要表达的设计理念、设计形式与情感体验,将数字化生态城市作为诠释艺术创作的新思维,也为营造健康、环保、绿色、和谐的生态城市提供了载体。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流程;可视化设计
美国学者莫森·莫斯塔法维在《生态都市主义》中提出“我们需要一种生态的途径来拯救城市,而生态都市主义将作为新的美学、伦理学概念融入到城市化发展中”。城市形态在新媒体技术、网络数字化建设中,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新媒体思维方式来推进城市设计的可持续性。与传统艺术设计相比,新媒体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科技成果基础上,特别是运用数字化建设以来,拓宽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范围与空间,也为人们提供了更趋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作为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必然需要从新媒体环境下来审视艺术设计与视觉传达的融合,尤其是从图片、文字、视频、音乐等一体化融合中,打开受众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以获得交互体验。
一、新媒体时代艺术设计的传播特性
艺术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的组合来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与交流模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单向被动转向双向互动模式
汉斯在接受美学探索中发现,文学作品的创作不能为单纯的作品,而是需要从读者的心理体验中来实现双向交流。同样,对于艺术设计来说,任何作品的设计都需要与受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可视化设计渐趋主流的背景下,从信息的传播与受众接受之间,需要从视觉上融合文字、色彩、符号元素等内容,从艺术美感与艺术感,以及增强受众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上来满足双向选择与交流。如IBM在进行智慧地球活动宣传中,将色彩感应作为广告互动设计手段,从受众的不同衣着色彩变化上进行相应颜色变换,从而增强了与受众的交互,突出了品牌的传播效应。
(二)实现多种传播形式的综合
新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网络平台的形成,为艺术设计的动态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时代艺术设计的传播模式更加多元化,突破了传统媒体传播的单一性,实现了多种传播形式的全面融合。如在动态化信息设计传播过程中,信息从语言设计到视觉设计,再到多种动态信息的融合,有助于让受众从心理上、视觉上、触觉上等获得体验。如苹果iPod在动态化艺术设计中,利用人物剪影与背景板的不同色彩对比,来突出苹果品牌的独特价值。当人们从苹果专卖店橱窗经过时,不同的背板颜色与人物剪影进行动态摇摆,从视觉呈现上又融合了音乐要素,从而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感受。
(三)强调多种媒介的整合传播
每一种媒体的产生与消弱都是有原因的,对于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其对多种媒介优势的整合使其更具新颖性、独特性、多媒体性。以传统报纸、电视、广播来看,信息传播多属于单向性,且在传播内容及传播范围上受到时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于新媒体艺术设计,将媒体的多重整合作为信息化传播的重要体现,且以其传播的快捷性、多重性、跨越时空的及时性等特点,实现了艺术审美与技术创新的融合。如在新媒体设计上,会统合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多重体验;在对信息进行传播时受众针对性更强;在对信息传播科学性上更加直观、生动、便捷,特别是可视化信息识别,将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体设计实现了有效沟通和传达。
二、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趋向
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创造了无限可能,特别是在视觉传达方式及信息传播跨界融合上,其趋向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对人性的关注
视觉传达设计首先是建立在人本理念上,关注对人的设计,特别是在情感体验、文化渗透、道德精神旨趣上,引发受众从参与体验中获得共鸣。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人员要关注对受众的思考,特别是在传达与互动上要体现愉悦接受。如乔布斯在iPhone人性化设计上,以黑色、白色为主,正是对人心的洞察与思考。再如腾讯的微信“摇一摇”功能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女性用户,其认可度更高。原因之一是女性对自我的魅力值尤其关注,希望从中来了解他人的关注。
(二)多重感官传达融合
视觉传达的主要感官是眼睛,随着信息传达方式、传递速度的加快,对于视觉的冲击容易形成视觉排斥心理。因此,单一的视觉信息无法在受众记忆中获得预期,就需要从多重感官的综合传达中,渗透味觉、知觉、听觉、触觉等辅助感官体验,来加强受众的关注度。如肯德基在某地LED早餐广告设计中,利用体感技术来引导受众感知“被蛋卷”的体验,增强了受众的现场感体验。
(三)跨界与融合的应用
所谓跨界融合,主要是从视觉传达设计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创意中来实现新的视觉传达效果。新媒体设计下的媒介界限被打破,特别是新技术的应用,拓宽了视觉传达设计师的思维与创意,也将环境、空间等要素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如微软联合《福布斯》杂志推出跨界合作,利用内嵌Wifi来让受众免费访问Wifi网络,获取更多资讯。
(四)从被动推送到互动参与
传统艺术设计多强调形式美法则,如电视、广播、杂志等设计,多注重设计形式、设计内容的被动推送,受众往往利用闲暇时间来关注,参与度普遍较低;新媒体时代下的视觉传达设计,将受众的主动参与作为信息推送的特色,特别是在设计内容及形式上,以便于双向沟通与交流来营造互动氛围。如可口可乐在互动营销中推出“手机流量灌装机”体验,将赠送流量作为吸引年轻受众的主要方式,利用可口可乐的浏览器,能够为用户提供20MB的手机流量,受众在享受流量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到可口可乐的互动网络中,从而增强了用户的认可度。
(五)从静态传达转向动态传达
对于单一的信息传达模式,往往会因边际效应的递减而出现审美疲劳。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由静态传达向动态传达的转变,特别是通过信息量的传递来增强关注度。如纽约某地安装一面镜子,当车辆驶过时,镜子中呈现出宝马概念车的图片,从而将原本静态的视觉传达进行动态虚拟化。
三、新媒体时代可视化设计方法
从设计内容来看,可视化设计的基本要素是文本与图像,而要实现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视觉传达的准确性,就需要从可视化设计思维与多维化视角来呈现设计表达。
(一)新媒体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新媒体时代下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在突出可视化动态设计与传播上,需要遵循三点原则。一是准确性。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艺术设计内容,其目标在于传播消息。对信息的检验需要从表现要素的呈现方式上来进行专门化处理。如动态视觉设计多依赖新媒体技术,通过融入特效来实现动态表现,打破传统艺术设计的单一性,增强受众的情感体验与多重感知。二是审美性。一部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往往从实用性转向艺术审美性。如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建筑物等,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增加自身的审美艺术表现力。新媒体技术与艺术设计的融合,同样将艺术审美作为设计传达的表现方式,如利用不同文字的材质及运动状态来营造炫动的视觉效果。三是设计风格的演变性。从可视化视觉传达设计效果上,多体现出渐变、跳跃、虚实、明暗的变化,却忽视了设计要素自身的多样性。因此从动态化视觉设计演变上,要突出不同要素的鲜活特色,来增强视觉传播的准确性和形象性。
(二)动态图像在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
动态图像是基于立体空间下的视觉化设计,需要参考物、空间感、运动方向、速度等要素来完成。在可视化动态图像设计上,不仅包括平面设计特性,还要具备运动表现形式。在新媒体技术下的交互式动态化宣传广告、电子阅读及动态化图标等,都是基于图像的动态表现来增强受众的注意力。如在某些艺术设计中,往往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应对图像形状、色彩、大小的变化,从而增强视觉要素的节奏感、动感,使受众获得动态的艺术审美体验。新媒体动态化设计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现代信息传播中的新型方式,通过图像动态化设计,将设计风格实现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视觉心理需求。
(三)动态文本在可视化设计中的应用
从最初的纸张印刷设计到现在的信息化智能终端应用,为信息传播中的文本提供了无限可能,特别是动态化文本的编排与设计,如动态网页、视频广告等多媒体设计中,文本的运用占据重要地位。动态化文本设计不同于传统静态的文本平面设计,它从文本的字体选择、形状变化,以及文本的可看性和背景多样化等方面,为受众营造了丰富的视觉表现空间。如不同文本的字体、色彩、间隔、动态表现形式都直接影响受众的阅读体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动态文本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将成为主流,这也给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态表现效果。如大众汽车在官网首页利用动态化文本设计要素,将文本的透明度与汽车进行重叠处理,营造出视觉上无限的空间感,也将汽车的高品质诉求进行了淋漓尽致地表达。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艺术设计已经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数字化合成技术打破了传统程式化的设计流程,更加关注可视化设计在信息传播与艺术审美中的应用。当然,对于新媒体的技术创新与表现多样化,一方面增强了艺术设计师的创意性思考,突显了艺术设计视觉上的震撼力;但另一方面对技术的过度使用与依赖,也制约和消减了设计上的灵感创新。
参考文献:
[1]肖莹艳.数字技术视野下的新媒体艺术设计[J].美术文献,2014,(05).
[2]唐甜.数字媒体背景下的传媒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5,(06).
[3]周萌.新媒体艺术语言在视觉传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17).
[4]罗雪蕾.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直播活动的几点变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4)
[5]周亭.从“广播”到“宽带”——媒介融合时代电视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01).
作者单位:
无锡太湖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