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金霞
摘 要 为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应由教师评课和学生评课两部分组成,教师评课应对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艺术、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学生评课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总体反映,学生评课的权重应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参与评课的学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 中学音乐 课堂教学 权重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120-0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是靠师生“时间加汗水”的方式来实现,已经被实践所证实是不可取的,而应该更多的依靠教研。通过教育教研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有力地促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听课评课是一种常用的教研形式,对课的评价,也是一种鉴定教改成果的手段。很多学校的评课,高中、初中一刀切,都是由评课教师根据事先设定的评课要素对课堂教学进行综合评价得出的结果。此种方法忽略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映是评价,致使评价的公正性有一定缺憾,究其原因,并非人们认识不到学生这一教学活动的主体作用,而是有其实施的困难。一方面学生评课难于量化;另一方面,考虑到师生感情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评课的可信度受到怀疑,于是教师的评判就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唯一结果。笔者在音乐教学这个岗位工作了15年,也曾多次参与甚至组织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就是评课的公正性与科学性,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改积极性高与低,评课对教学改革、提高质量、教师考核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一、评课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评课指标体系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任何指标体系的设计,都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音乐课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在认真研究有关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科学设立评价的因素和权重。
2.整体性原则。根据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中学音乐教学的任务,有人归结为: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培养品格等四方面。评课指标体系应从这四个方面的任务出发,体现整体性原则。在抓好知识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培养学生课外能力,发展各种节目编排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则要求教师周密考虑学生特点,以语言技巧,神态、示范动作、生动节目条例等手段,激发学生的热情;“形成品格”则要求教师精心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学之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条件的一门基础课,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精神最有利的学科之一;教学过程都应有体现。整体性原则要求,要围绕教学任务,要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既注重“过程”又要看“效果”恰当地设置评价的指标。
3.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客观具体,让使用者容易掌握,操作便利,评课者在听课过程中,一些指标就能马上打分,可降低课后再评分的模糊性、主观性。如果标准繁琐,计分复杂,工作量即使指标确定得很科学,甚至有一定学术价值,因可操作性不强,实用价值不大,这样的指标体系也是不可取的。
4.可信性原则。标准要能够被大家接受,使大家认为评价标准与现实情况非常接近,从心里愿意接受这个标准,认为评价是客观公正的。有人设计的一堂音乐课的指标中,有这样一条“能认真、准确、规范、迅速的完成作业”,笔者认为听一堂音乐课,未必就能反映出学生的作业水平。
(二)整堂课的评价划分为四部分
1.教学设计。授课者上课前按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授课者认为恰当方式所设计的教学方案。一般以书面形式分发听课者(听课教师或领导),评价内容设计为这样几项(二级指标)(I)教学目标目的要求;(2)教材重点、难点怎样分析和怎样处理;(3)各教学环节划分安排;(4)准备的教具;(5)设计的练习、提问、作业等。
2.教学过程。也就是实施教学方案各个环节的实际程序,学生听课者亲自感受,易于评判,但评价因素也不在多少,旨在反映出怎样创设一定的艺术情境,怎样引导学生(实际、分析、推理、类比等手段)得出概念、规律,怎样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与艺术。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艺术则是方法的综合灵活运用而形成技巧。包含的内容有:方法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启发思维,教具器乐应用的熟练程度、教态语言表达、示范、动作、板书、板画等。
4.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艺术的总检验,反映达到教学目标的情况。一两堂课内只能评价其课堂表现如提问时回答的情况、课外活动练习情况、学生情绪的表现等。
(三)学生参与评课的内容
评课让学生参与,是教改内容之一,对此有一些争论。有些人认为学生都应参与,有些人则认为不宜参与,笔者认为高中生、初中生应该参与,既然教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学好进而会学,学生的感受就应是最直接的。为尽量排除干扰因素详细考虑各种类别的学生实际,好的学校和班级,初中生应参与评课。学生参与评课的内容应尽量简明直接,同时考虑到将学生评价部分的比重降低,应是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学生评课的内容(要求)设定为:通过教学自己知识上是否学有所得,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对自己能力发展是否有帮助,示范教育是否有助于本课的学习,教师讲解和示范是否清楚明白,课内板书是否适当清楚,思维是否能跟上教师的讲解,课外活动和课堂作业是否合理等。
二、评课指标体系的项目权重分配说明
借助于教育测量评价或学校(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专著或传达,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可以设计和求出所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或权重系数),但必然是编制者的观点为主,应用于实际,是否普遍认同,答案显然并不唯一,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如果借助别人设计的方案,结合本地区或本校实际,征询意见,达成共识,确定出某一范围内(县校)大家认可的方案,不乏为一种实际且有理的做法。
参考各方面资料:笔者拟定的评课、指标体系及其分项目评分标准,试用多次,未有异议反馈。
三、评课的标准与方法步骤
(三)评课方法步骤
任何评课都难免受评价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评价项目和实际不都吻合的影响。解决的措施,要求评课者预先统一设置,统一标准,明确评价原则,并对个别项目的分值作适当调整,调整原则是“大稳定小调整”。
通过听课,教师评课可在听课过程对一些项目打分,再于听课后完成所有项目的打分。学生评课,高中学生应参与,初中学生可视其具体情况再确定是否参与,学生于下课后按所发“学生评课卡”(表二)打分。学生参与评课人数不宜太多,可采用抽样方法选取部分学生参与即可。无论教师评课还是学生评课,都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实际,确定出指级和标准,各指标的权重应作合理的调整后固定下来,将教师评课和学生评课的结果,分别数出平均分,按一定的比例求出最终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