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常胜
摘 要: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讨厌学习,甚至拒绝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再主动去学习呢?我认为感恩教育、良好的同学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心理环境等都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学生;主动学习;因素
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善于交流、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永不言弃、追求卓越的心理品质,富有激情、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等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因素。
一、感恩教育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感恩不仅是回报意识,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感恩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能知恩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厌学、叛逆、网瘾、冷漠等问题日渐严重,学校的德育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走进孩子的心里,给学生倾诉的机会,让师生相互理解、彼此反思,成为投身教育人士不懈努力的方向。教育学生励志成才不能靠说教,有效的办法之一是先激起学生最深刻的对父母的天然恩情的忆念,以此唤醒其良知,激发出充满人性光辉的美好情感——感恩。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感恩励志教育就发展成为面向学校德育的一种创新形式和有益补充。感恩励志教育能非常好地净化到学生的心灵,有效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动力。
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条件
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同亲子交往、师生交往不同,是一种地位和权利平等的人际交往。心理学研究一致认为,与同龄人交往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不可替代。
同学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重要的伙伴,改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孩子认识自我。由于同伴交往的平等性,同伴的反馈更加客观,孩子更容易接受。孩子在同伴交往中能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发展。这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的重要练习场所。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归属感,让孩子获得情感和社会支持。由于孩子更可能与跟自己相似的同学成为朋友,那么孩子与朋友更可能面对相似的生活、学习、心理问题。向同伴诉说、分享喜怒哀乐等能让孩子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为学生营造和睦的人际氛围,创造更多同伴交往、互动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不是教师施加影响的消极的、被动的对象,而是积极主动的对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且有效的手段,对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关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有一个情感经历的过程,为什么学生偏爱那些善于沟通师生情感的教师?这一方面是受教师本身人格魅力的影响,另一方向也是和教学过程中和谐的气氛分不开的。学生和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观念在部分学生头脑中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人人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仔细研究教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多一些民主,少一些包办;多一些引导、点拨和指导,少一些讲解、问题分析,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师生间具有亲和力,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了情感基础,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这样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接受你、认可你,从而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驱动力,更乐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当每位学生都与教师的情绪产生共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时,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以发挥,进而转化成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
四、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这种心理能动状态包括认识的活跃程度、情感的兴奋水平和努力的强度等。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当个人和群体因缺乏某种刺激时会呈现一种不平衡状态,对这种不平衡状态以及要求达到新的平衡的体验表现为需要。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目的产生于需要,活动的动机也产生于需要。活动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入手,想方设法阐明所学知识与他们未来的生活、未来的发展的利益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以推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动脑、动口、动手,在学有所得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形成认识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求新知识的热情。就会成为学生较稳定、持久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