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华
对于众多投身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和个人而言,无论是已经占领一席之地,还是网红经济,这部分的数量和概率都极小,难以成为普遍的翻身之地。移动互联网时代在迅速转变底层逻辑,众多企业开始寻求自身本质的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寻求打造与维系之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风向也正迅速转变,我把当前开始的阶段定义为“后移动互联网时代”,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当追求稳定甚于激进,追求利润甚于创新。
一直很欣赏海尔提出的一句话:做时代的企业。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在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经济现象及企业营销转型之路。
结构:持续转型,不可不看大势。
就国内经济而言,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发布的2016年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PPI同比下降4.3%,已经连续49个月运行在负通道,且近两年来降幅不断扩大,揭示出经济下行的压力相当巨大。而GDP在PPI等数据综合反映下,跌破了很多人难以接受的7%的心理线,也正是因为经济的持续下行,股市也出现了极不稳定的状态。
困艰以晓,拨乱利行。经济的显现靠数据,但经济本身亦为动态的有机生态体,会主动调节,以适应环境变化。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在于终端倒逼改革,集中在以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及应用的背景下,新生代商业企业、运营模式及人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借助智能手机的APP应用类创业公司拔地而起,比如打车、秀图、团购等创业公司已然成为主流,雇员数以千计,年增长速度惊人;已经“沦为传统”的京东、淘宝类电商企业则纷纷创新开拓,进入了类如众筹、定制、信贷等全新的业务通道。
技术创新的背后还掺杂着传统商业体成本越来越高的因素,以店铺为主的商业地产,以及融资、人力、交易等成本急剧增大,企业不得不指望借助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降成增效、提升竞争力,以求完成发展中的变革与转型。转型无关新旧,重在大势。洞察趋势,方有信心。
就整体而言,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呼唤工匠精神,倒逼企业锻造更优秀、更具附加价值的产品,形成“产销研”的良性循环。无论是日本马桶盖、还是欧美机器人汽车工厂,无一不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产品为王”仍然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正因为此,格力电饭煲应运而生,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的高端需求。因此,当赵勇成为长虹的“首席产品经理”,张瑞敏依然是海尔的改革设计师,董明珠的智能工业思维结合互联网思维,打造出新一代的“行业网红”,都是源于对趋势的深刻把握和亲身实践。
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业智能化的发展,必将极大地影响就业,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员工将出现分流,需要自己走上社会,寻找工作出路;这也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举措的问题根源所在。结构的底层逻辑是价值。当下的家电企业必须要从传统竞争力里果断进阶,从业务结构与产品结构层面做出选择,注入智能工业及移动互联网等概念,目视未来。帮顾客创造时代的价值,才能抓住新一轮主流消费群。
生态:多元发展,不可不信常识。
年初,拥有11万全职员工的京东年会上,刘强东喊出了未来一年内入围世界500强的豪言。在以往,一个大型制造企业,员工有万名以上就算是极大的了,现在看来,阿里、腾讯、京东,甚至滴滴、小米、美团等企业,别看他们小心翼翼地、一分一分地卖弄小恩小惠,他们的营业规模都已经成长为巨人级别,重资产,不可小视。
当然,在我们的手机里,还静静地躺着许许多多好玩的小软件,有的是玩图片的,有的是玩猫狗的,有的是关心女同胞的亲戚的(大姨妈APP)……每个小软件的背后都有一个视死如归的理想和一份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拿起与放下之间,我们与手机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患难兄弟。
相对年轻人而言,60、70似乎更热衷于组建社群,划分界限,以示抱团。社群不是新事物,但以新方式亮相,反映的是企业与企业、人与组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脆弱的关系。拥抱新事物,活在新生态,我们不需要重新规划人生,但求用新鲜理念和思维武装自身,更好地在这个世界鲜活。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极其“焦虑”地希望大家不要沉迷于虚幻的朋友圈。少就是多。在张小龙刻意限制中,微信却走得越来越偏移初衷,公众号、微信群和自媒体都竭力打开扩张的翅膀。多就是少。事物就是这样,越是刻意的东西,越难以实现,越是渴求放眼世界,我们越寸步难行。
在时间的长河中,少就是多;我们像一粒尘埃,随风跌宕,亦保持自己的姿势和温度。如水流般从容,我们方可分辨常识,少走弯路。做不到宠荣不惊,那就尽可能保持乐观,把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放下来就好;收心,才能开心。业之所创,天地人和;创业离不开模式、投入等运营选择。
就具体运营而言,趋势的转变体现在商品交易层面,尤凸显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性。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传统店铺创业与运营走入了死胡同,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投入需求,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消费模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制约传统店铺发展的桎梏,甚至严重威胁着店铺的生存。
修炼:胸怀至上,不可不葆核心。
快速变革的时代,有人感受寒意,有人闻到血腥。京东喊出2016年踏入500强的话音未落,任正非用从未有过的豪情,大胆规划千亿美元战略,提出饱和攻击、纵身挺近、横向发展的战术,其满篇打仗的术语,让我们看到了从前那个柔软内心、低调温和的华为,已经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在血性的背后,我们又看到一个异常低调、朴素主义的任正非,他在机场独自候车的镜头与捐出1亿股票的马化腾、为员工罕见呐喊的王卫,三位深圳企业家的言行正是当下激进中的中国企业负责人所缺乏的基因。
这个基因,叫情怀;情怀的根源,取决于个人修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是刘强东还是任正非、马化腾等,如此张扬的背后,是一群血性团队、创新人才;人仍然是推动一切进步和革新的核心。如此张扬,让我们瞬间相信经济仍然穿行在阳光通道。
活得潇洒的还有“艺人模式”类的公司与个人,比如高晓松、范冰冰、吴晓波、张利等人,一群真正的知识匠人。德鲁克曾经对知识工作者有诸多描述,对企业中知识管理者的特征与管理方式进行了分析,但让知识工作者及文艺工作者扬眉吐气的仍是艺人模式。这与美甲、沐足等上门类O2O模式有一定等同,但收入的量级却无法比拟。
这却给了我们一个可以看到的蓝图,许多行业的机会正在被新生行业取代,新生行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将依托于个体的激发和创造。这与任正非提出的小规模“饱和攻击”、张瑞敏提出的阿米巴模式都是一致的,把企业做小,直至忘记公司,重新定位顾客群,新建品牌。
过去的一年,我们还看到了各类补贴大战,从起床开始,餐饮、出行、消费,BAT们无一不在关心大家的钱包。补贴到最后,大家都活不下去,出现了更加没有底线的同行合并。一方面我们看到了恶性竞争带来的实惠,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风险资本的无助。
小米在过去的2015年遭遇各种寒流,雷军觉得员工被负面情绪感染之后,创造力会被严重削弱,活得不快乐,从而提出2016年关键主题——快乐起来!
能够不被欲望捆绑的东西,永远是少数;能够不被未来左右的世界,就是当下。快乐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如果放弃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辛劳之间同时缺乏成就感,那一定是不快乐的。让我们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前行与修炼!(责编邱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