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新民
北欧国家挪威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北部,东与瑞典接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蜿蜒曲折,构成了世界奇特的峡湾景色。所谓“峡湾”,就是地表被冰河侵蚀成很深的冰蚀谷,延伸到海岸地带,海水进入谷内,形成狭长、水深、岸陡而深入陆地的海湾。“峡湾”一词也源自挪威文,因为地处高纬度地区的挪威西海岸,独特的古冰川谷地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谷”型地貌,使其拥有全世界最典型的峡湾地形,其中横亘于奥斯陆与卑尔根两大城市北部的松恩峡湾,是世界最深(一千三百零八米)、最长(二百四十公里)的峡湾,并以风光迤逦闻名于世。五月的峡湾景区仍寒冷如冬。从挪威第二大城市卑尔根出发时尚春意暖暖,途经的小城小镇沉浸在浓郁的国庆日喜庆氛围中,红底衬蓝白色十字形的挪威国旗悬挂飘扬在各种建筑物上,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幼身着挪威古老、多彩、亮丽的民族服装漫步于街道两旁,节日的暖色更让我们眼前一片明媚春光。当我乘坐高山火车攀越被称为世界铁道建设最高杰作的弗洛姆铁路,到达松恩峡湾观光据点迈兰达站时,顿觉寒意阵阵,望着远处高山上的皑皑白雪、嶙嶙冰川,仿佛到了冰天雪地的童话世界。导游引我们登上停泊在峡湾岸畔的观光游轮,开始了遐迩闻名的松恩峡湾之旅。
游轮缓缓驶出码头,我坐在窗前望着近处山洼、山腰间零星散落的古朴小屋,心想寒谷冷水间还蕴藏着人类生机吗?“维京人”,过往阅读记忆里油然跳出了这个词。确实,“维京人”其英文Viking,原意就是“来自峡湾的人”,维京人与如雷贯耳的北欧海盗历史密切相连而著名。史书上通常把公元八世纪末至十一世纪中叶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土著居民称为“诺曼人”,属日耳曼族。挪威地处北欧西北部,是个三面环海的半岛国家,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极不利于农业生产,因而诺曼人主要以捕鱼为生。环境的恶劣迫使诺曼人不得不以冒险求生。早在一千多年前,挪威的海盗就闻名于世。中世纪中叶,小小的挪威已经统治了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并不断沿水路向外扩张。从八世纪开始,诺曼人乘着他们建造的属于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长体船活跃在西北欧的海岸线上,一路航行,一路抢劫,也时而做做海上贸易,沿着海岸线前进的维京海盗已然成了整个欧洲的噩梦。他们还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阿拉伯人拼争,又向东沿着各条河流进入东欧广袤的内陆劫掠。人们都被北欧海盗闪电般的抢劫吓得心惊胆战、日夜不安。那时有一句祈祷词曾流传于世:“解放我们吧,哦,上帝,别让斯堪的纳维亚人降怒于我们!他们毁坏我们的土地,他们残杀我们的妇女、儿童。”北欧海盗深为他们在战斗中的胆大妄为感到自豪,多数人徒步作战,手持剑刃、长矛和斧头,被称为凶猛斗士的突击部队带头进攻。“凶猛”一词在挪威语里是“赤身裸体”的意思,因为他们从来不穿盔甲。一场战斗前,他们大碗喝酒,吞食药物,愤怒和酒药使维京海盗显得强大而骇人,变成乱砍乱杀的“狂战士”。“狂战士”在战斗中表现得异乎寻常的狂热,强悍不畏死,致使当时人们谈起海盗而色变。海盗们的突击常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和发射火箭,尔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在海上相遇时,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地将船系在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如果感到害怕,可以转身跳进海里,没有人会追杀逃兵,但放弃战斗资格的人与死者无异,从此连家人都会忽视他的存在。因此排在船头第一个上阵的,通常是最精锐的战士。“狂战士”在战斗中赤裸上身,发着粗野的吼声,忘情地享受战斗的酣畅。他们知道,脚下的跳板浸透着祖辈的鲜血,自己的后代也会落脚在同一个地方。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原始的战斗会激发出人类本性中深藏着的惊人狂热和暴虐,“狂战士”的故事被代代相传。
据考证,“北欧海盗”一词是后来才开始使用的,当时的人们称这些中世纪的北欧海盗为维京人。维京人一词源于维克,这是处于挪威峡湾一个海盗窝的地名,当古挪威人去维克时,那意思就是去当海盗跟人家打仗去了。所以,“维京人”在北欧的语言中,这个词语包含着两重意思:首先是来自峡湾,然后是旅游掠夺。当然,不是所有的维京人都为不折不扣的海盗,在家里,他们是渔夫、农人或商人、工匠。许多维京人乘着海盗船到法兰西北部、英格兰北部、爱尔兰都柏林一带及东欧定居下来,定居在北部法国的古挪威人被称为诺曼底人,定居在东欧伏尔加河流域的被称作罗斯人,后来俄罗斯便由此而得名,这个号称“战斗民族”群体的血液里亦然蕴藏着维京人的基因。当时的挪威人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造船技术,他们在利用船只进行捕鱼,以及对欧洲沿海岸的国家进行劫掠的同时,还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海上贸易和通商。可以说,海盗船是世界上最早的海上贸易工具,当时驾船的海盗也是了不起的水手和探险者。维京人向东穿越波罗的海,然后北上维斯杜拉河,尔后进入第聂伯河;向西航行进入地中海;最为称道的航行是跨过了那时尚未为人所知的大西洋北部广阔的海域,维京人扬帆远航到达位于北极圈遥远的新地岛的西伯利亚诸岛。当今的考古家仍一直在寻找北欧海盗中世纪就到过美洲大陆的证据。海盗的利剑与斧头毕竟无法和上帝的力量相抗衡,维京海盗在征服中高傲地将欧洲大地踩在脚下,然而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大陆的深入人心,其慈善爱人的根本教义慢慢地净化了他们的灵魂,逐渐改变了他们的信仰,宗教终于使凶悍勇猛的维京人放弃了刀光剑影、舍身喋血讨生活的活法,漂泊不定的维京海盗在欧洲各地定居下来,融入了曾经被自己征服的文化——征服者变成了被征服者,中外历史总是如此诡异地演绎着文化强者销磨融化武力强者的宿命。但正是因为历史上维京人如此轰烈地影响过欧洲大陆,所以当今与北欧海盗或者是北欧神话相关的游戏很多——维京武士、北欧海盗、维京战船、神王奥丁……这些人物或者物品频频出现在时下各种各样的电脑游戏中。
峡湾行程还未进入景色风光精彩处,一座位于一片开阔水域岸畔的古老教堂呈现在我们眼前。始建于十二世纪下半叶的奥尔内斯教堂是挪威最古老的基督教教堂,这座木造教堂呈黄褐色,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十分协调。导游介绍说,奥尔内斯教堂与一般的圆木建筑教堂不同,是用垂直的柱子和木板支撑,将每根柱子和外壁的厚板分别垂直嵌入底梁和上梁,不使用一根钉子和螺丝。直到十三世纪,北欧才开始出现石头建筑屋基及砖石教堂。这座四方形的三层建筑全部用木板建成。每层都有陡峭的披檐,上有尖顶,外形很像东方式的古庙。这座教堂将维京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北欧独特的建筑风格,无怪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遐想中游轮驶进了松恩峡湾曲折深邃,也最摄人心魄处,只见两岸山峦起伏,层林叠翠,忽而云雾缭绕,虚无缥缈,忽而白雪皑皑,寒气凛凛。峡湾的水清澈透明,水面如镜。海水即使风高浪急、遮云蔽天地咆哮而来,到了峡湾内,也只好乖乖的向高山峻岭低头,收起那躁动的心潮,变得风平浪静了。侧望峡湾两岸,群山险峭,山高谷深,谷底山坡陡峭,垂直上升直至峰顶,自然雄劲的山崖陡壁有寒气逼人的雪白瀑布,在红日、蓝天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俊秀壮美的山水画,正所谓:“松恩峡湾之美,美在群峰竞秀,美在碧水蓝天,美在飞瀑万千。”峡湾两岸山势虽美丽雄壮,但其岩层很是阴暗坚硬,主要由花岗岩和片麻岩构成,并夹杂着少数的石灰岩、白云岩和大理岩。导游在一旁解说道:松恩峡湾其实是一个峡湾主干的名称,其还附有许多的小峡湾,其中最著名的纳勒尔峡湾是世界上最狭窄的峡湾,最窄处仅二百五十来米,那里的崖壁紧挤在一起,以致船只下行时似乎消逝在隧道中。在中国乃至亚洲大陆都没有峡湾,世界上大部分的峡湾在欧洲,而欧洲的峡湾主要在北欧挪威。挪威以峡湾闻名,有“峡湾之国”的誉称。在挪威绵长的西海岸线上,著名峡湾一个接一个,这无穷尽的深邃峡湾和无数的万年冰河遗迹,构成了挪威最壮丽精美的峡湾风光。
普通挪威人都视峡湾为灵魂,并以峡湾为荣耀,认为峡湾象征着他们的性格。因此,峡湾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准确地说应是心灵的震撼。随着游轮一路观赏了三两个小时后,我忽然觉得沿途两侧的大部分山脉赫然耸立于水面之上,峡湾将其岸畔塑造成光裸而渺无人烟的景色,使其似乎终日处于黄昏暮光中的北欧神话世界里。或许,如此神秘诡异的奇景仙境就是孕育神话传说的温床、产生深刻命运意识的源起。北欧神话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公元一、二世纪。神话中的战神和魔神奥丁、雷神托尔、海神挪德等曾是维京人的崇拜与信仰。如奥丁神,不仅是诗人、帝王,还是斗士、魔神,他统率凶猛威武之师打击敌人,所向披靡;他的武士们个个身披熊皮,如猛兽般厮杀疆场,而托尔神捍卫法则,惩恶扬善,保护民众,他那强大的神锤使敌人闻风丧胆。我想,眼下这峡湾山水间也许就是演绎这些神话最好不过的场景。时光流逝到了中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已遍布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每个角落,统治者不仅接受了这一新的宗教,还压制并取缔了以前的异教信仰,由于遭受政治上的强力打击,大部分记载着北欧神话的作品被视为异端邪说而付之一炬。古代北欧神话淡出了,当代北欧童话却登场开始了精彩演出,我的思绪随着拐道而返的游轮转到了当今的挪威现实中。
百年前,挪威还是欧洲一个赤贫的国家。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刚刚经历一战浩劫的欧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获胜的列强忙于构筑遏制德国的凡尔赛体系,共产主义在东方的莫斯科扎下营垒,红色的潮流在欧洲蔓延。就在此时,在未经战乱、平静的北欧国家挪威,一位三十多岁的修路工人基哈德森,与当时其他有理想和激情的青年一样,接受了在全欧洲流行的马克思主义进步理念。年轻气盛的基哈德森参加了多次反政府的革命活动,并多次被判罪,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要通过社会主义使自己的祖国走向富强、自由和平等。革命精神似乎有理由在这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扎下根来,这个刚刚从瑞典统治下独立不久的国家,四分之三的国土是不毛之地,从冰冷的海水中捕获的鱼类和小块可耕地上种植的谷物,难解人们的饥寒之苦,沿海的贸易商队产生了一小群富裕的商人,但大多数人处于赤贫状态。中世纪勇武的维京海盗曾经远航美洲,但浪漫的时代早已远去,在经济重压下,贫苦的农民纷纷登上开往新大陆的航船,离开这块失落荒凉的国土,找寻新的土地和希望。当时的挪威远远落在了其他欧洲国家的后面。1910年,当欧陆诸强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形成全球大帝国的时候,挪威的工业产值方才第一次超过农业产值。而在采矿、伐木、造纸、食品加工等制造业兴起的同时,也在大量的失地农民中产生了一群生活困苦的劳工阶层,他们住在固定的城市社区,生活条件艰难困苦。毫不奇怪,社会主义思潮很快在工人中扎根,挪威工党应运而生。基哈德森和他的伙伴尼高斯沃尔都加入了工党,一开始这是一个激烈反对政治上层建筑的革命政党。在出身佃农家庭、从十二岁开始便在锯木场里劳作的尼高斯沃尔看来,革命理想具有无比的诱惑力。但越是激进的意识形态越容易发生分裂,1919年挪威工党加入了共产国际,这在党内引发了激烈争吵。四年后,工党退出共产国际,与莫斯科分道扬镳,而思想趋于成熟、冷静的基哈德森和尼高斯沃尔与工党主流一起接受了改良路线。这个弃绝了革命的工党被挪威政治体系接纳,1927年它便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政党,1935年开始长期执政,基哈德森等人终于有机会通过直接参政来实现年轻时的理想。但二战爆发后纳粹德国的入侵打断了这个进程,尼高斯沃尔流亡英伦组建民族团结政府,基哈德森则留在国内组织游击队进行武装抵抗,被俘后押往设于德国的集中营。幸好纳粹的残暴统治很快瓦解,1945年回到祖国的基哈德森率领工党在选举中大获全胜。这个政府开始平抑贫富差距、消除贫困,构建社会福利体制,加大国民经济的公有化。他为挪威的福利国家体制扎下了根,获得了广泛的尊敬,曾经的冒进青年最终赢得了国父之名,他就是当代挪威人心目中的奥丁神王。
但这样的改革不仅需要国民的共识,还需要物质基础。1969年,上天垂青恩赐给挪威一项礼物,在峡湾出海口那边——北海,开采出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大的出口收益流入,许多传统的制造业重现生机。但谨慎的社会民主主义者准备更加有计划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免滥用这种好运气,给国民经济种下恶果。他们决定将大多数石油收入投入政府养老基金,把眼前的收益留给后代使用,并避免巨大的现金流入搅乱国内其他产业。当今,沙特、尼日利亚等产油国虽然赚得大笔石油收益,却深受“石油魔咒”之苦,其他产业凋零、贫富分化严重、许多人生活困苦,而作为世界第五大石油出口国的挪威却以富于预见性的大智慧,储备了三千亿美元的能源出口收益,同时维持了低通胀和低失业,避免了通胀史上所谓“荷兰病”的发生,这笔收益不仅能维持挪威国家福利体制的继续运转,而且将为发展后石油时代的新产业奠定基础。今天,工党的元老、当年的两位贫苦家庭出身的激愤青年基哈德森和尼高斯沃尔均已故去,但他们当年的革命理想似乎正在逐渐实现。从各方面考量比较,挪威都是世界上的佼佼者:人均GDP多年排名世界第二,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五年排名世界第一,媒体自由指数连续四年排名世界第一。在这个跻身世界最富行列的国家里,你看不到那种俗艳、炫耀和奢华,漫步在首都奥斯陆,看不到什么摩天大厦,其建筑保持着朴实无华的传统式样,但它却有着世界上设施最完备的医院、学校和公共体育场,不论穷人富人都能得到同样的教育和医疗服务,因此挪威的社会开支和教育开支很高,最大一部分的政府预算开支就是用于医疗和教育。挪威政府不鼓励人们大量购买豪华汽车,而且这个国家在世界上第一个宣布,要在2050年之前,把碳的净排放量降低到零,以催促其他西方富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行动。挪威工党党纲宣布的理念是建立一个富裕、和平、生态平衡的公正社会,人们自由平等并能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当代挪威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具有北欧特色的童话故事。
游轮靠岸了,难以忘怀的峡湾之旅在一片悠悠的思绪中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