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文
市場競爭帶來的自然壟斷不會必然帶來消費者利益的損失,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這種自然壟斷的現象比較突出。滴滴出行在市場競爭中所形成的壟斷地位是否必然會帶來用戶利益的損失,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完全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佈與優步中國合併。據滴滴透露,雙方達成協議後,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於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餘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成本止血燒錢大戰趨於理性
作為全球最先合法化網約車的市場,優步理應更加深耕中國大陸市場,然而在網約車合法化不到一周,優步就將優步中國賣給了滴滴出行。如同快的和滴滴合併一樣,這背後有資本的力量在推動,滴滴與Uber擁有貝萊德、高瓴資本、老虎環球基金、中國人壽4家共同的投資方。對於優步而言,合法化後的網約車中國市場並非坦途,此時通過與滴滴出行的合併,戰略性放棄中國市場,從而在全球市場占據優勢地位。
毫無疑問,成本也是優步放棄中國大陸市場的重要原因。網約車合法化後,對於想要從事網約車業務的私家車來說,需要同時具備《預約計程車運輸證》和《預約計程車駕駛員證》。與此同時,中央部門將監管許可權下放到地方,使得從事網約車業務的平台企業需要對接的政府窗口變得更多,優步中國大陸一個城市的運營團隊一般是由三人組成,整個中國大陸業務只有800人,靠800人在全大陸100多個城市,3000多個縣與政府對接,毫無疑問是不現實的。
而在網約車合法化之後,以往的燒錢大戰或趨於理性。網約車新規規定,網約車平台公司不得有「為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占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運營擾亂正常市場秩序。這意味著以往那種瘋狂補貼的情況可能會減少,如果優步中國的低價策略被政策限制,想要從滴滴手中搶奪份額的可能性就很小,此時在高價位出售優步中國就成為理性的選擇。另外,2015年Uber在中國大陸虧損了10億美元,結束不可持續的不盈利狀態也是優步的訴求之一。
優步放棄中國大陸市場帶來的好處除了成本止血之外,還有就是限制了滴滴出行在全球市場與優步的競爭。根據雙方對全球市場的劃分,滴滴出行進入歐洲、美國市場已經不太可能,而留給滴滴出行的日韓等亞洲市場恰恰是優步難以啃下的硬骨頭。
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市場競爭帶來自然壟斷
對此次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合併,各方爭議不小。「如果這起合併不叫停就太荒誕了。」一位法律界人士評價稱。接近反壟斷局的人士表示,滴滴和優步中國的合併,應當接受國家反壟斷局的調查和介入。
現代科技的發展給反壟斷政策提出了考驗,壟斷會限制自由競爭,而反壟斷是恢復市場的自由競爭態勢。然而互聯網行業的事實壟斷,很多都是自由競爭的結果,是用戶的選擇。如果用傳統的反壟斷方式對待互聯網行業的壟斷現象,用解散或者拆分的方式恢復市場競爭,首先帶來的不是用戶利益的增加,而是轉移成本的上升,如QQ當年在社交軟體當中的優勢地位,拆分帶來的只會是用戶交流成本的上升。
關於互聯網行業反壟斷,一個特別著名的例子就是微軟案。依照反壟斷法,美國境內的一家公司若占有某種產品 70%以上的市場份額,即被認為具有市場壟斷地位,但是,一家公司因技術創新或機遇運氣而在市場上取得自然壟斷地位並不違法。只有當一家公司利用壟斷力量阻扼和打壓競爭對手進入市場時才是違法。
由此可見,市場競爭帶來的自然壟斷不會必然帶來消費者利益的損失,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這種自然壟斷的現象比較突出。滴滴出行在市場競爭中所形成的壟斷地位是否必然會帶來用戶利益的損失,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如果僅僅因為技術優勢而遭遇反壟斷,那麼有多少高科技企業會遭到反壟斷大棒的打擊呢?
所以關於滴滴出行的壟斷地位,完全可以「讓子彈再飛一會兒」,監管部門可以持續關注滴滴出行是否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而不要像現在這樣懼怕壟斷企業、懼怕資本力量而影響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
(關於是否涉及壟斷的話題,可見下一篇相關鏈接:壟斷與經營者集中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