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世润 赵飞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起到了承担与传递荷载的作用,对于主体结构以上部分的稳定性、整体性以及安全性都有着重要意义,建筑工程的结构系统就是由地基基础与其一起构成的。作为整个建筑工程的结构载体与荷载基础,主体结构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文章旨在结合作者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对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工艺进行概述,希望能够为建筑业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土建;主体结构;施工工艺;标准
众所周知,如何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合理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技术与工艺,对于整个建筑结构的工程质量有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如何针对这种趋势来提升主体结构的施工水平,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单位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1 模板施工工艺
1.1 质量要求
在搭设模板之前,必须对构件的尺寸有着精确的把握,确保轴线位置足够精准。此外,模板必须在刚度、强度、稳定程度等方面都符合相应的规定,从而承受住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载荷以及整体总量。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再对承重架和加固支撑扣件做一次核查,确保结构牢靠,安装模板时也要将误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若超出允许范围,必须先对其进行校正,之后才能继续施工。
1.2 管控措施
在进行支模之前,必须由专门人员对配板进行设计,按照编号顺序绘制配板放样图,并通过缝模来对余留量进行调整。此外还应安排专门的模板安装、拆卸人员,尽可能避免“虚脚”的出现,确保所有的模板和支撑都落在实处。若梁和板的跨度在4米及以上,在起拱时应取跨度的1-3‰。为避免硬化过程中混凝土粘连模板进而造成对脱模的不利影响,应在浇筑之前对模板进行清理,并涂刷隔离剂。在选用隔离剂时,应尽可能选用不会对墙造成污染、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害、不会腐蚀模板、易于操作和清理的隔离剂。
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吊装模板的过程中,工人要扶住钢筋捆扎的模板,避免就位时对模板造成损伤。在对钢筋和钢管进行焊接操作时,若距离模板较近,应使用铁皮垫隔,从而避免模板的板面受到烧损。在对模板进行安装操作之前,必须依照图纸进行检查,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的过程中,严禁使振动器直接与板面相接触,避免损害面板或造成面板发生形变。
2 钢筋施工工艺
在钢筋进入施工区域之前,应先按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抽样性能检测,在检验合格之后才能允许投入使用。在安装钢筋时,所选用钢筋的级别、规格、品类、数目都要符合预先的设计要求,不论处于何种情况下,锚固的长度都应控制在300毫米以上。至于处于构件纵向上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大于钢筋直径。在开始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再对整个钢筋工程进行隐蔽验收。
在捆扎钢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设立专门的技术组和质
检组对钢筋的所有下料单以及翻样处理结果进行校对和审查,并安排专人进行残料的清理工作;(2)除非捆扎难度较大,否则柱、梁的节头钢筋密度必须达标,不允许遗漏核心箍。对于难度较大的部分而言,应把箍筋分成两部分,在捆扎完成之后再将其焊成封闭箍;(3)应参考图纸中的具体要求设置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在楼面区域还要为柱的竖筋再焊一层同样的定位筋与定位箍,从而最大程度避免因钢筋的偏移引发事故;(4)对于楼层负筋而言,应在配管安装完成之后进行捆扎,并附加?准10的钢筋马凳,横向与纵向间距均控制在1米左右;(5)在负筋绑扎完成之后就应严禁对其进行踩踏,由此确保负筋位置不出现偏移;(6)除了靠近外围的相交点之外,所有的板钢筋都应确保扎牢,对于中间部分而言,可以进行相交点的间隔扎牢,但这必须是在确保受力钢筋不发生位移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
3 混凝土施工工艺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注意:(1)应确保模板内部不存在任何杂物、垃圾,若纵向上结构的深度较大、浇灌高度在3米以上,就应引入串筒溜槽,以免混凝土发生离析;(2)应确保在浇筑和振捣混凝土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上的交底,并在整个施工的全过程中都密切监督,及时予以技术指导;(3)安装泵管时应尽可能延缓方向的上的转变,为避免漏气阻塞,应对接头进行高质量的密封。在进行泵送之前,要先用水泥浆对管道进行润滑。泵送的过程中,不应出现超过1小时的间歇;(4)若混凝土的供应出现异常,可以对适当调整压送速度,保障泵送的连续性;(5)如果混凝土的压送流程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泵内压力上升和管路的震荡时,应先进行管路检查,同时减缓压送的速度,从而避免出现堵塞。无视压送过慢的现象并强行压送的操作方式必须严格杜绝;(6)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往往会使用插入式的振动装置,在移动振动器时,应将移动间距控制在40厘米以内,直到表面露浆、内部振实为止。若钢筋埋布较为密集,则应反复多振几次,避免孔洞的出现。此外,振动器的使用过程应快速插入、缓慢拔出,避免触碰到模板、钢筋以及预先埋布的管线。若混凝土深度较大,应对其进行分层振捣,在分层时,每层不应大于50厘米,在分次振捣时应将振动棒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至少5厘米,时间也不宜超过两小时,从而确保两层混凝土能够良好结合。
由于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避免裂缝的产生。例如:改良混凝土的配比,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与粉煤灰,从而实现水灰比的降低和水泥使用量的减少。同时还可以在收面之后迅速用塑料薄膜对其进行覆盖。在完成了墙体与柱子的拆模之后,还应通过浇水、覆盖等方式对其进行两周左右的养护。若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可以选用水化热较低、安定性能更好的水泥,并采用降温法进行施工。合理进行施工区域的分缝、分块,并进行后浇带的设置也是较好的解决方式,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确保处理接缝时满足防水规定,并按预先设计好的方式进行钢筋的连接。
4 结束语
总之,在现如今经济与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若想发展建筑业,就必须时时了解最新的技术与工艺信息,确保紧跟时代潮流。对于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施工技术与工艺的合理选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高度重视、重点关注主体结构施工这一领域,才能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乃至为国家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晶宇.建筑工程中模板的安装操作工艺及质量控制[J].科学与财富,2012(2):246.
[2]王波,李增国.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施工工艺探讨[J].四川建筑,2011,31(3):159-160+163.
[3]孟兆刚,高会敏.高层建筑大模板工程的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