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龙贵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大纲规定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规律 解析 初中 数学题
大千世界,广袤宇宙,存在的各种事物,看似复杂,实质具有自身的运动法则,活动规律。数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许多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规律。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开始逐渐重视研究探索这类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这些有规律的数学题目,而这些题目看似较长,比较复杂,对于没有细心总结的同学,当遇到这些一串串的数字、一个个的式子和图形,总认为很难,首先产生心理排斥,从而不愿意去分析和思考,教师要帮助学生排除这种心理障碍,认真观察题中数据规律,发现规律、找出规律,从而感受到学习这类题目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举两个例子,仅供参考。
例一:计算:(1—1/2)+(1/2—1/3)+(1/3—1/4)+……+(1/2006—1/2007)
分析:这是七年级数学练习中常见的一类比较简单的探索规律题(我们把这类题叫做数字类规律题),很显然这个题不是要求我们把每一个括号里的式子算出来,然后相加。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解这类题目,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遇到这类问题,首先让学生先观察题目中出现的数,看一下出现的这些数有什么样的联系,找出这些数的关系,从而解答。
例一中,如果我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题中分别出现两个1/2、1/3、1/4……1/2006,但只出现一个1/2007。如果我们运用数学运算法则把这些括号打开,这些相同的数则互为相反数,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等于零。计算时利用加法结合律把这些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字结合起来,这个题目这不难解决。解题如下:
根据以上式子规律,试写出第n个式子:
分析:这类题目是以一个一个式子的形式出现(我们把这类题叫做式子规律题),当我们观察每一个式子里的数,不容易发现规律,这个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把这些式子结合起来,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式子的第一个数字以自然数的形式出现(1,2,3,4……),第二个数字从3往后按正整数出现,第三个数字均为1,等号后面分别是4,9,16,25……这些数字分别是22,32,42,52……如果用n来表示第1,则为:n(n+2)+1=(n+1)2,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解:第n个式子为:n(n+2)+1=(n+1)2
在初中数学中,除了以上两种以数字规律和式子规律出现的问题外,我们还会遇到一些以图形形式出现的规律题、以数字和图形出现的规律题和以文字形式出现的规律题,这类题目都离不开“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大纲规定的重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正确、迅速、灵活的运算能力,不仅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研究发现数学规律题的解题思想,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尹协棣.初中生数学学习.1997(4)
[2]王志红.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
[3]李苏霞、高胜国.山西教育:教学.2010